第157章

  杨秋闻言,不自觉地望向郭泰一眼。
  “当初既已书下那信,其实我一直期盼与大贤良师会面之日。诸多事情,我亦欲告知大贤良师。
  只是其中内容涉及一些机密,若大贤良师不介意郭渠帅旁听,我此刻便可为君解惑。”
  这一刻,张角有些犹豫了。
  他并不想破坏自己在弟子心中的高人形象。
  即使他现在已经明白,他收的弟子并不是个个都虔诚信奉太平道,可能有些人还想谋取自己的私利。
  但张角也不希望让身边弟子觉得,其实他什么法术都不会,眼下甚至还要求一个十几岁的女郎预测未来。
  “平昌,你自去外面等候,我和杨将军有一些密事要聊。”
  作为大贤良师的徒弟,郭泰自然不会有任何不满和意见。
  张角这吩咐一说出来,郭泰行完礼就转身走了出去,于是这屋子里面就只剩下了杨秋和张角两个人。
  这一刻,张角再也没有顾忌了。
  “杨将军,未知师承何人?何以拥有如此神奇之本领,竟能预测未来变故?”
  “我师太白居士,乃一神仙中人,身怀诸多奇异本领。然而,我所学之技,尚不及师傅之万一。
  大贤良师亦好奇我何以能预测未来?实则此乃师傅所传之秘技。师傅曾赐我一书,其中记载了未来数十年变迁。
  而书中所述,皆已一一应验。原本我可静观其变,目睹太平道步入那注定未来。
  然我心有不忍,不愿见天下穷苦百姓,最终绝望跳河,或遭汉军杀戮,筑京观惨状。
  我想,大贤良师传道之时,亦曾心怀怜悯,愿此世穷苦之人,不再生活于艰难之中。
  然如今,大贤良师所行之路已偏,若再不回头,必将身首异处,而追随大贤良师之人,亦将凄惨而亡。”
  这话说得毫不客气,张角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不过他忍住了此刻的怒气,反而立即对着杨秋质问了起来。
  “杨将军如此确信黄巾军的未来,那么杨家军的未来又将如何?
  莫非杨家军将顺应天命,使这世道改换天地?然而我观之,至少目前杨家军的势力,远不如黄巾军。”
  “大贤良师,我先前已言,师傅赐我一书,其中记载了未来数十年之事。原本这未来与我并无关联,我亦未曾创立杨家军。
  然而,我与大贤良师的想法颇为相似,皆认为汉家天下的统治,已无法使万千生民百姓得以温饱。
  我亦欲带领众人,共创新世道,使千千万万的底层庶民得以喘息,得以有口饭吃。我与大贤良师之初心,或有些许相似之处。”
  “至于杨家军是否能成功,实话实说,我只能确定一事,那便是杨家军的成功希望,至少比黄巾军要大一些。
  至少我深知这天下的问题究竟何在,而大贤良师似乎尚未明了。竟以为推翻此天下,由太平道主宰,便可使百姓们得以温饱,这实乃大错特错!”
  这话简直否定了张角这些年努力的所有成果,这一刻的张角瞬间怒气冲冲的站了起来。
  “杨将军邀我前来,莫非欲在此刻羞辱于我?”
  “大贤良师请勿动怒,实话有时确实刺耳,然大贤良师何不听我说完?
  君既愿前来此地,岂非亦已察觉黄巾军之下暗藏危机?莫非大贤良师以为黄巾军如今固若金汤,必定能席卷天下?”
  这话让张角又沉默地坐了回去,他当然意识到了那一丝危机,可是他还是看不破问题究竟出在何处?
  而这位能够预测未来的人大约是他看破迷障的唯一希望。
  “杨将军不妨说一说你的高见,我也想知道我究竟错在何处?”
  杨秋知道张角现在并没有相信她说的话,让张角这样一位有几十万信徒的大贤良师能坐下来和她交谈的原因,主要还是那一封预测未来的信。
  而杨秋本人对黄巾军的看法,对未来的判断,可能张角都不会放在眼里。
  毕竟杨秋现在也就是个十三岁的女子,她发表出来的意见也许张角都觉得滑稽可笑,十三岁的人懂什么呢?
  可是杨秋的能力却是让张角忌惮和重视的,所以这种纠结的心情,大概让他很矛盾。
  既觉得杨秋的年龄见识不值得信任,又觉得这女子的预测未来的本领值得让他重视一下。
  “大贤良师,我且作一假设,若太平道果真建立新朝,黄巾军此次能推翻大汉,夺取天下。
  此后,朝廷的官员皆由太平道信徒担任,新王朝由大贤良师执政,并订立新律。
  如此未来,大贤良师觉得,千千万万的底层庶民,真能得以温饱吗?”
  这种预设让张角毫不犹豫的回答了起来。
  “若由我主宰天下,让太平道的信徒担任官吏,我自会轻徭薄赋,让万千庶民得以休养生息。
  太平道亦将恤孤寡,佑老幼,遇灾害之时,必赈济救灾,以安民心。如此世道,自当令大部分人饱食暖衣。
  莫非将军以为此等世道,尚不足以使百姓安居乐业?”
  这样的回答,让杨秋叹息了一声。
  任何时候农民起义都是正义的,吊民伐罪,造反有理!
  因为被压榨的千千万万农民,其实他们真的是活不下去了才会造反。
  “大贤良师,我依然敬佩你的勇气,认同你的造反之念。这天下确应被推翻,君之所为,实乃吊民伐罪之举,并无过错,错在那些贪婪的官员和无道的天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