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这句话我今天只问一次,将军是不是觉得汉廷一定会灭亡?”
  这是个敏感的话题,蔡邕之前一直不敢深想,也不敢问,更不想去思考。
  可是此时此刻,他有一种莫名的直觉,眼前的人太过自信无畏了,仿佛已经笃定了自己将会胜利,而他身为汉臣,实在想知道这位将军的自信源自于何?
  如此年纪轻轻,为何就能这般肯定自己所选择的路是对的?
  他也年少轻狂过,但那时候他其实无法坚定自己未来要走什么样的路,很多时候做出决定之后往往还会后悔,年纪大之后更是觉得太过冲动。
  所以回望自己年轻之时,更多是觉得年轻人鲁莽不懂事。
  可是这位年轻的女将军身上没有那些冲动、鲁莽的青涩感,那是一种笃定自信、勇往无畏的感觉。
  “哪有千秋万代永恒不灭的王朝,正如我们每个人都必然走向死亡一样,汉朝自然也会如夏商周那般,迈向它的终结……”
  “所以将军认为自己会成功?”蔡邕好奇地追问。
  “不是我,也会是别人。”杨秋平静地回答,她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无可置疑的自信。
  在她说完这句话之后,蔡邕还未来得及生出感伤的情绪,杨秋突然抛出了一个令他震惊的问题。
  “先生文采斐然,若有一天汉室灭亡,不知我可否请先生为前朝修史?”
  蔡邕:“……”
  是不是有点冒犯,他还是正正经经的汉臣,汉室还没有灭亡呢?
  这真的是他能够回答的问题吗?
  还有,这女将军之前的表现叫做自信笃定,现在是不是自信得过分狂妄了?
  蔡邕无语地注视着眼前的女将军,而杨秋似乎立刻察觉到了几分不妥,她轻笑着摆了摆手。
  “只是玩笑而已,先生不必当真。”
  蔡邕:不,感觉你是认真的。
  不过他也就在心里面说说,蔡邕有种直觉,不能将这个话题继续继续下去,总觉得会让自己很尴尬。
  这是他能和反贼认真讨论的问题吗?是不是有哪里不对?
  确认烟花研发成功之后,杨秋便将自身重心转移至与汉朝的谈判之上。
  总得在年前解决这件事情,所以她和其他几个人商量好了接下来的计划。
  那便是对刘宏极限施压,而要达成此事,首先得寻觅几个盟友。
  基于此,杨秋精心准备了几份礼物,然后派人前往羌人的部落去探寻情况。
  凉州,先零羌。
  冬日的气候总是令人倍感难熬,即便年复一年皆是如此,可没人不期望过得更暖和些,就如同没人不期望能吃得更饱一点。
  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饮下,总能让身体顿感暖意洋洋。
  而倘若能吃上一个烤得甜蜜蜜的红薯,那更是会觉得口齿之间的甜意回味无穷。
  唐枸自从在杨秋那里获取了红薯的种植方法之后,于今年春季便种下了这种高产粮食。
  整整一年,他的内心始终忐忑不安,总觉得杨家军的那位女将军不会如此慷慨,这当中会不会暗藏什么陷阱?
  毕竟粮食这类东西,任凭别人吹嘘得如何美好,唯有自己亲自种植之后,方才知晓这东西究竟能否高产?
  而他本性中又带有几分冒险精神,所以唐枸这一年的心态便是赌上一把。
  反正他们羌人主要依靠放牧为生,即便粮食收成欠佳,这在往年也是常有的事儿,所以即使此番受骗,也不至于损失太过惨重。
  而当初怂恿唐枸去杨秋那里讨要种子的人也在一旁观望,他们同样觉得此事太过顺遂,高产的粮食种子,谁会轻易拱手送人?
  虽说他们当初也和那位女将军做了交易,悄悄坑了董卓一把,可这些人与汉人合作多年,那与生俱来的防备意识早已根深蒂固。
  众人都想瞧瞧唐枸最终会是何种结果。
  于是,这一等便等到了年底,红薯终于在秋季迎来了丰收。
  当时,唐枸让族人将地里的红薯挖出,待看到那硕果累累的景象,他简直难以置信。
  而等到称重之后,果真如那位女将军所言,一亩地能够产出十石以上,唐枸兴奋得简直说不出话来。
  原来那位女将军并未骗人,她说的全是真话,这果然是高产的粮食种子。
  这世上竟还有如此慷慨大方之人,让勾心斗角多年的唐枸都有些无所适从。
  哪怕是汉朝的商人都还喜欢讨价还价呢,这位女将军却真的是一点儿私心都没有。
  因此,赌成功的唐枸今年年底非常兴奋。
  但兴奋并没有持续太久,唐枸就开始面临起了一个烦恼。
  只因红薯丰收这件事根本无法隐瞒。
  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从秋天开始,唐枸便面临着无数个羌人部落首领来访。
  他们的目的自然都聚焦在红薯这种粮食之上。
  大家的意图也相差无几,先是想要尝尝味道,看看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美味?接着便是想讨要种子。
  这种事情若是唐枸不愿分享,那么吃独食的结果,就是大家联合起来把你的部落吞并。
  唐枸自然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懂得分享才能收获和平。
  更何况,这分享也并非无偿,唐枸还因为分享种子大赚了一笔。
  然而,任何东西都是有限度的,他固然可以分享种子,可关键在于,他自己总得留存一部分种子以便明年再种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