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刘宏这个天子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中平六年四月,刘宏在偌大的洛阳皇宫之中去世。
  一个皇帝去世固然是一件大事,要准备一场盛大的葬礼。
  但对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吏来说,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迎立新天子登基。
  这件事情涉及到政权的稳定性,涉及到了所有官员的利益。
  一个新天子登基,意味着新的统治集团将会成立,意味着权力将会重新洗牌。
  这期间,会有新的人进入权力的圈子,也会有旧的人踢出权利圈子。
  所以这个过程当中,所有的人都会参与其中勾心斗角,疯狂攫取属于自己的利益。
  刘宏这个任性了一辈子的天子,哪怕到最后一刻都没有将刘辩立为太子。
  由始至终,他都担忧何家乱政。
  不过,只要他没有将刘辩踢出权力中心,没有把何皇后废掉,那么作为何皇后的嫡长子,刘辩本就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因此,刘宏逝去之后,刘辩毫无疑问地登基了。
  只是刘辩虽然登基成为了天子,然而一个十四岁的少年是没有能力统治这个天下的。
  所以此时的刘辩只是作为一个符号。
  真正掌控天下权利的是何皇后,在汉家天下的惯性制度当中,只要皇帝年幼,那一定会是太后临朝,执掌天下。
  所以此时朝廷的格局形成了,以何太后临政,大将军何进以及太傅袁隗参录尚书事的格局。
  而在如今这个大汉天下,参录尚书事才是真正的拥有权利,可以名正言顺的决定军国大事。
  如此一来,这一权力格局似乎暂时平稳了。
  至少对何进这一系的人来说,他们都得到了自己应有的权利,也开始将自己这一系的人封官加爵,似乎已然掌控了这个朝堂。
  然而,暗流涌动却在平静的湖面之下在缓缓进行。
  汉灵帝去世之前,他成立的西园八校尉,目前是宦官蹇硕统领。
  也就是说,蹇硕这位宦官拥有兵权,直接可以和大将军何进分庭抗礼。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所以两者皆对彼此有敌意,都想要除掉彼此。
  更要命的是,何进所信任的幕僚团体基本都是清流党人,这群人又以袁绍为主,他们的目的是全部诛灭宦官。
  所以这就埋下了一根朝廷分裂的导火索。
  于是,在经历漫长的角逐之后,另一条时间线上发生的事情,也在这一条时间线上演了。
  先是蹇硕想要除掉何进,图谋扶持刘协登基。若万一不成,他再带刘协南逃。
  只是,蹇硕以为宦官们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此事泄密给了另外一群宦官知道。
  然而,这群宦官早已投靠了何皇后。
  于是,蹇硕的谋划直接被这群人告密了,接着蹇硕一系被诛灭。
  到了此时,其实何进已经觉得足够了。
  因为对他来说,威胁最大的便是蹇硕掌握的西园八校尉。
  可是,对那群曾经遭受迫害的党人来说,他们与宦官是不共戴天之仇。
  而这群人的代表又是袁绍等人,他们不断在何进耳边要求诛灭所有宦官。
  何进本身犹豫不决,但袁绍等人不断拿窦武大将军的例子来提醒何进。
  若不斩草除根,那就要重演上一位大将军的凄惨下场。
  没错,汉灵帝当初登基的时候,情况与眼下差不多。
  当时以窦武为大将军,再加上太傅陈藩为代表的士族群体也想诛灭宦官。
  可是这个计划没有成功,宦官们开始疯狂反扑。
  他们关闭宫门,挟持幼主,然后直接率领禁军与对方对峙。
  最终,宦官胜利,而窦家一系列的族人包括姻亲关系全部遭遇诛杀。
  前辈血淋淋的例子摆在那里,何进自然开始动摇。
  于是,在蹇硕离去之后,以何进为代表的党人群体,开始和宦官一系的群体展开了你死我活的争斗。
  这一次,因为董卓提前被立为了雍州牧,刘宏摆明了对董卓有防备,再加上北方有昭国。
  所以朝廷并没有征召董卓进京,反而是打算征召朱儁在南方的军队进京。
  这样的情况,怎能让董卓甘心呢?
  因此,在知道朝廷那边的情况之后,董卓立即将李儒召集过来进行商谈。
  此时的董卓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急切与野心。
  “文优,如今朝廷情况复杂,大将军与宦官一系已斗争如此激烈。吾身为雍州牧,怎能坐视朝堂乱象,让宦官贼人祸乱天下?
  只是我雍州地处西北,朝廷如今自顾不暇,昭国又在北边虎视眈眈。
  吾想要为先帝效忠,想让天下安稳下来,如今却找不到办法,为之奈何?”
  这话的潜台词便是,朝廷都这么乱了,如今正是我们去分一杯羹的时候。
  可是雍州地处西北,完全不被朝廷那批人放在眼里。
  如今得赶紧找个机会入主朝堂中央,这样才能有机会主宰天下。
  李儒微微眯起眼睛,他自然明白董卓的意思。
  事实上过去几年,李儒还经常在董卓耳边洗脑,说做一个州牧如何能够主宰天下,只有进入朝堂的权利中心,这才是真正的大权在握。
  所以董卓的野心,其实也有一小部分是李儒在旁边催生出来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