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在长安的消息传到整个关中平原之后,大部分城池的官吏直接率领着全城人投降。
  当然也有少部分顽固分子坚决抵抗,为天子殉国。
  于是杨秋这这样边打边南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直接控制了关中平原,而此时,西凉军那边也陆陆续续知道了消息。
  一群人方寸大乱,完全没懂后方怎么就被偷家了。
  他们既想要撤退回去,但后方又已经被人占领,所以这群人陷入了两难之中。
  杨秋这边则立即派了贾诩和李儒去进行谈判。
  虽然西凉军的军纪不行,但也不是没有其他合作方式,至少杨秋有很多种方法和他们暂时合作一下。
  总不能让关东联军看着他们内斗。
  当然,长安这番兵变消息也彻底传到了关东之地。
  此时,郭嘉又游历到了冀州,正好在荀彧家做客。
  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大惊失色。
  天子就这么死了,董卓也死了?
  那位昭王一出手,竟然釜底抽薪!
  第142章
  此时,已然踏入这一年的十月,南方的天地也完完全全地陷入了一片彻骨的寒冷之中。
  长安的消息恰似那迟来的鸿雁,近些日子才陆陆续续地传至中原各处。
  毕竟两地之间相隔甚远,初始之时,虽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谣言泛起,但那时根本无法加以证实,反而由此催生出了更多杂乱无章、五花八门的谣言。
  有人言之凿凿地声称董卓杀了刘协,又有人绘声绘色地传扬刘协发疯后杀了董卓;还有传言说长安爆发了可怕的瘟疫,董卓和刘协双双死于瘟疫之中;更有甚者,竟传董卓中了美人计,被一个神秘的女子所杀。
  这些谣言虽说有些离奇,却还算不上太过离谱,而那些更为荒诞不经的谣言,在冀州、豫州等地如潮水般陆续传播开来。
  这般情形直接导致无人能够确切知晓长安究竟发生了何种惊天动地的大事,人们仅仅知道董卓和刘协必定是出了了不得的大事。
  而在那个时候,由于是杨秋一方牢牢掌控了长安,所以昭国军队将城池紧紧把控起来,直接阻止当地人向外界传递任何消息。
  这种状态直接持续了一个月,各个城池都实施极为严格的管理,没有人可以自由通行。
  直到杨秋这边的人马彻底地掌控了关中之地后,杨秋这才下令让周边的城池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允许人们自由出行、相互往来。
  至此,关中之地所发生的重大消息终于像是疾风一般传到了中原地区。
  那些世家大族通过各种消息渠道,在确认消息完全一致之后,他们这才彻底确定,这次的消息不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谣言。
  原来,董卓确实死于刺杀,天子已经暴毙,皇宫起火,长安沦陷,昭国已然占据了关中之地……
  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人不感到震惊。
  刘辩早已逝去,汉灵帝最后一个儿子,刘协虽然一直被董卓所控制,但众人讨伐董卓之时,对刘协的天子地位还是认可的。
  可谁能想到,那霍乱朝纲的董卓就这么突兀地死了,随后年幼的天子刘协也意外地命丧黄泉,这简直如同让大汉的天空轰然崩塌了下来!
  虽然,大家都知道刘协这个天子做得憋屈,跟傀儡差不多,但实际上,也只有刘协有资格坐在这个位置上,他是唯一的正统。
  然而现在,这个微妙的平衡被无情地打破了。
  汉灵帝最后一个儿子命归黄泉,长安还被昭国强势夺走,这简直如同亡国的预兆。
  当然,刘姓子孙还有很多,关东之地依旧处于汉朝的控制之下,可如今没有了名义上的天子,众人的心都乱成了一团麻。
  忠臣良将在得知这个惊人的消息时,悲痛欲绝地痛哭失声;野心家们则在暗地里偷偷思忖,是不是该赶紧扶持一位刘姓子孙登上皇位,从而让自己拥有从龙之功。
  而对刘姓宗室来说,震惊过后便是难以抑制的窃喜,他们心中暗自盘算,是不是该轮到自己这位刘姓子孙登基称帝了呢?
  对于关东联军而言,这个消息也让他们陷入了极度的懵逼之中。
  他们讨伐董卓还未取得成功,甚至联军都快要名存实亡了,结果董卓却自己提前一命呜呼。那他们现在究竟该何去何从呢?
  各个诸侯下面的谋臣们都慌了神,可随即又激动得不能自已。好机会呀!混乱之时,恰恰是最容易攫取巨大利益的时候。
  所以各大诸侯的谋臣纷纷跑到自家主公那里献策,热烈地讨论着接下来拥立谁比较合适?
  这个时候,只要有一个响亮的旗号打出来,谁能够安定天下人心,谁能够笼络更多的人,谁就能够登顶天下权力之巅,成为霍光那样的人物。
  没错,关东之地的各大诸侯可不敢这个时候自立为天子。
  刘协是死了,但刘姓子孙还有很多,天下人不会同意他们自立为天子,至少现在得立一个傀儡天子。
  再说,关东诸侯一直自诩为汉室忠臣。哪怕是野心勃勃的袁术,这家伙现在都不敢公然宣称要当天子。
  因此,豫州冀州兖州青州等地的士族简直疯狂了起来,他们秘密联络着自己的势力,暗地里面交换利益,都想在这次权力的洗牌当中获得一席之位。
  至于什么扬州,荆州,益州等地,抱歉,太远了,中原世家大族没把他们放在眼里,偏远地区没资格参与到权力的洗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