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所以范阳卢氏心中一直憋着一股气呢。
  尽管昭国的官吏并没有针对他们这些家族,只是重新丈量了田地,释放了大量的奴婢,组织着幽州的普通百姓开荒耕种。
  但这种事情对当地的豪强士族而言,那并不是什么好事儿,无非是获得了和平安宁而已。
  那种阶级滑落的不爽感一直滞留在心头,让人心头郁郁。
  所以过去这一年中,在幽州展开的考试,范阳卢氏家族都没有人去参加。
  然后,袁绍这边伸出了橄榄枝,范阳卢氏自然上钩了,家族决定投奔袁绍一方去。
  毕竟袁绍这边也有一个天子,再加上袁绍又是汝南袁氏出身,和昭国这种泥腿子出生的昭王相比,当然还是袁氏更高贵。
  所以卢氏就和袁绍这边的人勾勾缠缠了。
  只是最开始的计划并不是联合范阳卢氏是攻打范阳县,毕竟这个县城占据了,也没有什么地理优势。
  然而现在战略不一样了。
  若是连范阳县都没办法攻打成功,其他地方还谈什么进攻,还不如早点议和。
  所以袁绍一方在过去几天已经转移了大量兵力。
  张辽和荀谌这一方既然猜到了对方的意图,于是赶紧调集兵力去范阳县那边支援。
  与此同时,荀谌这边第二日就发动了猛烈进攻。
  总不能让对方继续调集大量的兵力去范阳县,反而要让对方滞留在这里,并且步步往前推进,逼迫袁绍这方将主力调回来。
  蔡文姬这一边,因为监察司得到的消息很快,虽然已经派人快速通传张辽这一方了,但蔡文姬担忧时间来不及。
  于是,蔡文姬只能带着监察司的人立即赶往范阳县。
  她想提前将范阳县内部投敌的人抓起来,防止这些人里应外合。
  因此,袁绍和昭国这边直接开启了两块战场。
  杨秋得到消息的时候,双方已经结束了战斗,并且开启了和谈。
  此时已经是这一年的年底,冬日的大雪已经彻底覆盖到了北方,昭国这边也无意继续作战,于是和谈开始进行。
  “文姬,你不必内疚。当时你已然做了最快的反应,调集了监察司的人前去抓捕内奸叛徒。
  只是人家准备充足,里应外合将城门打开,致使范阳县被攻破,这并不怪你。
  战场上有输有赢乃是常事,监察司并不负责战场上的输赢,不要将太多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没错,范阳县没能守住,因为对方的速度更快,再加上有内奸,对方都将城门打开了,这场战争是必然会失败的。
  只是,张辽带着的大军也很快赶到了范阳县,并且击退了冀州军。
  所以范阳县攻破之后又马上被收回了。
  要说损失的话,其实也没有什么损失,反而清除了一批内奸,将范阳县不安定的元素全部都清理干净了。
  只是,昭国很清楚这场战争为什么要和谈,因为他们现在并不想往南扩张。
  但在外人的眼里面,双方和谈却是因为袁绍这一方攻破了范阳县,而昭国的军队直接攻破了河间国的高阳县。
  两边都各自攻破了对方的地盘,所以双方有输有赢,最后就不得不和谈了。
  当然,这是袁绍一方对外的宣传手法,毕竟总不能说两处战场最后都败了。
  “大王,如此一来,接下来的和谈我方岂不是会吃亏?
  这分明是我方获胜,可冀州那一方却宣扬双方实力相当,不得不和谈。”
  太过注重名声,有时候可不是好事儿。
  “文姬,要了面子,可不一定能保住里子。
  袁本初想要不失面子,其他地方必定要大出血。
  不然明年春天,昭国军队完全可以南下,让袁绍在冀州的统治彻底崩盘。”
  杨秋已经在信件里面给荀谌指明了需要的东西,金钱粮食这种东西,昭国现在并不需要现在在冀州这边获得。
  所以杨秋让荀谌在谈判之中,要求对方割让大量的工匠过来。
  这个年头,熟练的工匠那都是可遇不可求。
  哪怕昭国这边培训了数年,培育了一批工匠人才,但有些人才总是不会嫌多的。
  所以这一次表面是和谈,实际上是袁绍这一边要赔偿昭国需要的大量工匠人才。
  至于当初攻打占据的河间国,荀谌在袁绍这一方同意和谈之时,已经将河间国大量的人口带往北方幽州。
  袁绍那边一声不吭,就是默认了这件事情。
  所以只从表面结果来看,谁占了好处可是不好判断的。
  至于其他谈判的细节,包括未来商队的自由通行,这些只是例行谈判条例而已。
  简单来说,就是让冀州这一方同意昭国自由贸易,不许给增加税收。
  毕竟每个地方设置的关卡都是为了加税,而现在袁绍这一方必须免除昭国商队过来时候的税收。
  至于大昭通宝,要被冀州这边承认为货币,这倒不是一个让袁绍这方难以接受的问题了。
  因为大昭通宝质量成色好,普通老百姓早就接受这种货币了,就算袁绍这边想要阻止,其实都没有能力。
  所以这种谈判结果反而是顺水推舟。
  当然,很多人可能没觉得这件事情是一个大问题,但杨秋心里面憋着坏呢。
  未来大家都不认其他钱币,只认大昭通宝,到时候这群人就会发现钻进了一个大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