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要是我支持就能有用,那我支持秦始皇,北宋要是有一个秦始皇,这不一路打去外太空了?
  苏大宝从不掩饰自己想要大宋变强,变得更强的心,又或许是这样,才让范仲淹也想加快改革的脚步。
  “大宝说支持秦皇,无非是不想提前站队,但是秦皇想来也不是大宝乱选的,大秦有了商鞅变法之后实力突飞猛进,从七国最偏远的穷苦地方,积攒实力变成了灭六国的第一个大一统国家。”
  范仲淹看着在韩琦手上的奏折,奏折里面的内容都是他一字一句写的,写的时候未必就没有把大宋比为秦汉唐的心,或者说,谁不想大宋变得那么厉害呢?
  韩琦把范仲淹的奏折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你找的关于我们大宋的弊端,每一项都很合理,但是……”
  韩琦拿出来一份苏景先之前写给他的申请,那是苏景先想要他帮忙补充百年老店经营细节的申请。
  “看这个,大宝的游戏设定,他每次修改都是发现了问题,先构思如何解决问题,设想会遇到什么困难,提前规避,再落实到下一次的修订上去。”
  百年老店的经营游戏,目前游戏受众只有皇宫里面的那几位,但是苏景先依旧认认真真根据客户体验来加补丁,修改细节。
  “我们要经营的是大宋。”韩琦也盯着自己手里的奏折,他自己甚至也写过,知道要付出多少心血,“又不仅仅是大宋,有的问题不是大宋自己的问题,而是……”
  历史遗留问题。
  范仲淹想要改革,或许能够说服朝臣,说服官家,甚至说服大部分的百姓,但是有一个群体,极难说服。
  世家贵族。
  都说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这话半分不假。
  有的世家根基浅,有的世家则是绵延了不止一两个王朝。
  “历史这本书,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从秦到现在,一千六百年的时光,算起来不过是三十多个五十岁的人的一生加起来罢了。”
  韩琦想要让范仲淹知道贸然改革的厉害,如果可以,他觉得苏景先的办法就很实用。
  或许大宝自己都没有发现,他的东西给大宋带来了不止一点的变化。
  拼图也好,积木也好,填充了衙内们的童年生活,或许有的人依旧招猫逗狗,但是也会有人因为这些更爱学习。
  晏殊家的晏几道,就是最好的例子。
  韩琦、范仲淹和晏殊认识的不算晚,自然是见过晏几道更小的时候的。
  晏几道算得上是晏殊的老来得子,头前几个哥哥姐姐把他当自己儿子养,也正因如此,他年岁小,懂事早,一岁左右就已经能够正常交流了,虽然知道的事情少,但不耽误被养成混世魔王的性子。
  也就是《红楼梦》是清朝才写出来的,但凡现在韩琦能够知道,都能代入一下,晏几道在晏家的地位,妥妥的贾宝玉,甚至更优渥。
  晏几道聪明、受宠,晏殊地位正高,晏家的几个哥哥也和晏殊没有利益纠葛,小孩更是长得漂亮,所以宠得不像话。
  而这一切,在第一次接触到青云书社的拼图之后,就都变了。
  原本是指挥着下人给自己表演把戏玩,后来是指挥人给自己拼拼图、搭积木,慢慢地也看青云书社里卖得书。
  各种奇奇怪怪的书,他都看,有些是童趣小故事,有些是不知摘录自哪些古籍里晦涩难懂的片段。
  崔晟豪不知道的是,他以为只有自己在青云书社意外学到了数学的奥秘。
  实际上晏几道也是,他年纪比崔晟豪小,但是更沉得住气。
  要不是真的喜欢、甚至说崇拜苏景先,这小孩也不会任劳任怨给苏景先当苦力。
  像是晏几道这般,被苏景先有意无意改变的人还有很多。
  而且现在只会更多!
  葵花籽油进入了千家万户的饭桌,因为官方也没有垄断这行业,很多人自发地种起了对居住地不那么挑剔的向日葵,家前屋后,甚至道旁。
  《学霸笔记》也一路从汴京扩散到大大小小的城镇,因此受惠的人何止凡几,这甚至是润物细无声的手段,看过这本书的人,会不会因此对书里出现的人物更有好感呢?
  还有《儿童报》反向收录了很多小朋友自己创作的文章,也面向小朋友用诙谐的口吻讲了故事,有的只是逗人一笑,有的悄悄藏了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还有望远镜,有玻璃,有更多简简单单又十分有用的东西。
  “你看,其实有的东西也没有很久,甚至大宝也没有专门用改革的名义来做。”韩琦指了指自己贴在书房的日程安排上的“123”,“这难道不是我们要的变革吗?”
  润物细无声的同时,产生翻天覆地的变革。
  范仲淹被劝到了,他其实也觉得是不是太急了,但是现在正是最好的时候。
  西夏被他们一战打退,大宋难得强硬的态度,西夏也安分了大半年。
  辽使臣在这里没有落个好,回去之后也没有再惹事,像是要吃下这个闷亏一样。
  大宋难得的安稳日子,范仲淹就想,这时候正是和进行内部改革,没有内忧外患,改革起来大家应该也都有时间转型。
  或许是最好的安排?
  “老师,老师,二师父在这里吗老师?”范仲淹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中呢,就传来了苏景先的声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