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在宋仁宗脸色都要不好的时候,开始介绍别的,比如辽国不好打,但是其他的好打啊。
好打,有资源,要是海上的话,以后海域也算版图的啊。
总之苏景先的这个话给宋仁宗的胃口彻底吊了起来。
甚至差一点就想要苏景先直接开始列一个计划,走上三年变强五年扩张,下一个五年直接打败辽国的强国道路了。
然后苏景先提出了要考试。
只要排名不要荣誉,最后算排名的时候也可以不算他,但是他想要考试。
也不是不行。
宋仁宗答应了下来,然后让苏景先列了一个计划。
“总得堵住那些人的嘴吧。”
次日,宋仁宗也是把苏景先的想法,带上了小朝会。
大宋不比后世,后世比如明朝的朱元璋,这是个工作狂,一日不早朝,他或许都会觉得这天压根没上班。
但是大宋不同,早朝没有那么频繁,不是每天都上的,不过只给部分精英的小朝会不上早朝的日子每天都有。
而苏景先的这个构思,这个想法,特别是海域也是版图这句话,让这些人突然意识到,有一片广袤的资源在等着他们去获取。
以往看不上周边小国,现在第一个被盯上的,就是周边都是海的小国。
占据这个的话,旁边的海也算我们的,那再漂洋过海,再打下来,一个个都纳入大宋的版图。
官员们现在也并非以往的自己了,虽然辽国、西夏和大宋的摩擦依旧还有,大宋也不是每次都能赢,但是至少不是每次都在输了。
他们也从范仲淹那边学到了,战场上的瞬息万变,只要军队的指挥是一个能够扛得住责的人,那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打也不是不行。
宋仁宗也不是那种会研究军阵图的人,对于改掉战争之前给军官们发军阵图的习惯,他本人都很支持。
或许这也和他想要留一个更好的历史上的名声,也不想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有关。
不过军阵图的远程指挥,对大宋的战场胜率目前的效果不算显著,反倒是有不少资质平平的将领被发现,从而承担责任失去了自己的官位,更有甚者直接失去了命。
但长远来看是好事,有了更多的给新人上位的机会,也能筛选掉无能的人,替换上去更有实力的。
这些在文官们的眼里,就是武将的权力比文官更不稳的表现,所以也没有让文官们有什么危机感。
但是胜率上来之后,也确实给他们做这个领土扩张的梦有了一点支撑。
大家都快畅想好,花多久,偷偷摸摸又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趁着辽国不注意,拿下周边的岛国。
然后开始想该怎么从零开始发展,以及山高皇帝远要不要安排人去治理这类的事情的时候。
朝堂上的聪明人晏殊默默地来了一句。
“我们大宋的战船、水军,能够有这样的实力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
而宋仁宗这个时候也才彻底明白,为什么苏景先能够相当冷静地等到现在才给他画饼了。
因为这还真的就只是一个饼!
朝堂有朝堂的分饼大会,苏景先有苏景先的学习课堂。
他和晏几道一起回太学课堂上读书的时候,甚至还有别的年纪的过来围观。
太学和以后的课堂还是有些区别的。
比如说,真的有留级,而且是不得不留。
读书年纪早,没有成家立业,也没有科举,更没有游学计划的,会有人选择一直在太学读书。
学校允许,家里允许,自己能够好好学习,就行。
苏景先他们还没到留级的时候,但是很多以前认识的学长,现在依旧是学长,还在这个学校里。
之前苏景先都以为他们以及不在学校了,直到别人过来吃瓜,把学长们也带了过来。
只不过吃瓜的人假装自己是路过匆匆走掉,学长们会和苏景先隔空打完招呼然后再走。
没有人当面打扰苏景先。
像是那个不长眼的,想要拿苏景先当垫脚石的人,在太学绝对是少数中的少数。
大家都会觉得是笨蛋的。
距离苏景先“被困”太学的那“黑暗三年”,当然,是对其他人来说的黑暗,苏景先小日子过得不要太巴适。
那三年里,所有人都见识了苏景先和晏几道这两个大魔王的厉害。
把考试当比谁写字更快,就算了。
这两个家伙写字又快又好,答题正确率还高的吓人,真是让人不知道要找谁说理去。
“怎么回来了。”不光是别人好奇,同班的也好奇啊。
有人直接开始恶意揣测苏景先,“你不会是来看我们学得有多痛苦的吧?你个坏人!”
“哈?我是这样的人吗?”苏景先摇了摇头,“我和官家申请了继续科举的机会,到时候会和晏几道一起考试。”
“继续考试?”也不知道他们是处于什么心里,听到的人不约而同地压低声音震惊。
“你傻了吧?虽然你们很厉害,但是厉害的人太多了,我们汴京也不是每次都出第一的。”
他们没有想过苏景先考不上,而是想着。
“要是你俩没办法状元榜眼探花,那岂不是大亏特亏?”
国子监、太学的科举难度比其他学校的都要容易很多,毕竟是官办学校,拥有一部分科举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