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天元。”
  “是,主公大人。”
  主公有命,音柱当然是第一优先级回复主公。
  “这孩子……”
  产屋敷思索片刻,斟酌措辞。“或许有一些我们不甚了解的经历。”
  来头不小。
  蛇柱更直白,但现在交谈的是音柱和产屋敷,为表对后者尊敬,他无意插入,将话留心底。只是抬眸看音柱。
  “你们不知道吗?”
  音柱真意外,他以为就青向和炼狱的亲近程度,炼狱知道的肯定比他多,又因为炼狱和主公大人交流频繁,就以为这在鬼杀队内是公开的秘密,算不上神秘。
  谁知道炼狱本身忙的载月而归,又基于尊重态度没过问继子家世,鬼杀队先前不够重视训练不足月余的炎柱继子,心里大致有数,真没有人问过。
  还是今天,青向的表现远超出他们的心理预期,才起了怀疑。在场几人具所知颇多,当然知道这种熟练和了解,根本不是什么隐推演的普通富裕子弟。鬼杀队本身具备特殊性,身为负有一定武装的战力组织,和政府交相对峙,形成微妙的平衡,全队林林总总上下缕过一遍,除了为报恩退出财阀行列的藤屋和加入鬼杀队的没落古族,大多是无甚背景的普通孩子,远离世俗。
  音柱要维系没落忍者一大家子,甚少也没精力多了解鬼杀队在世俗中的处境,站在场外,终究不如产屋敷和蛇柱看的深入。
  炼狱都不知道的事他知道,音柱倒是对这点兴起些自得,到底是有几块巧克力和空头支票的交情。兴致勃勃向产屋敷介绍:
  “主公大人,您知道政府在东海岸开的通商口岸吧?”
  产屋敷自然了解,黑船事件最初的导火索,发展成现在维系国家经济的台柱,是权势财阀和政府盘根错节的掌权地。鬼杀队甚至无法正常通行,为斩鬼任务造成了极大不便,直到现在仍是按而不表的问题。
  “泽口沿岸十公里左右的地带,青向与那里有联系吗?”
  “联系大了。”
  音柱咋舌,他后仰看眼门外,似乎是木仓械出了问题,青向盘坐在阴影里,全神贯注地调整木仓上的零件,看样子喜欢得紧,这么远,应该听不到他说话,虽然听到了也没问题。
  他收回眼,咳了一声,收起先前的玩笑态度,半郑重半认真地传达自己这段时间忙里插空的调查,主要是帮青向找‘青色彼岸花’顺带猜出来的。
  “青向精通英语,至少和我见过的洋人说的相差不离,对国外兴趣寥寥,是真没兴趣。我一开始怀疑他是政治家庭出身,不过被否决了。”
  蛇柱站在一旁淡淡总结,一语中的。
  “所以受过精英教育。”
  这时代日本甚是流行‘精英教育’的概念,首都京都和泽口兴起的数所精英学院,干脆连名字中都要加上‘精英’二字。
  产屋敷向音柱点头,示意继续。
  “青向自述出生于海边渔村,他的病情突然急转直下,我一心想着他身体状况,没来得及做确认是不是在泽口,但他拜托我说家乡有一味药叫‘青色彼岸花’,包治百病,想让我帮他取来治病。我知道民间俗方信不得,但他状态糟糕,为了让他心安就不华丽地答应了。”
  说到这,音柱摸摸鼻子,自觉心虚。
  被胡蝶知道了要笑意吟吟重申‘身为柱带头信奉民间科学不是太糟糕了吗,宇髓先生?’的程度——只是他心虚下的幻想,胡蝶善解人意,不会这样责备。
  他咳了一声,接着下面的话。
  “我当时猜测青向出身泽口,反正问不到线索干脆去那碰碰运气,结果真被我在泽口打听到了传言,没有包治百病的功效,只说是‘盛开在骄阳下的烈日之花’”
  泽口所在的东海岸靠南靠东,独特的地理位置导致这里是日本日光最充足之地,入夜都比其余各地晚,且人多眼杂,治安武装精良,是鬼最不愿意去的地方。
  这便导致了,百无聊赖撞运气的音柱居然抢先了鬼几百年。
  “虽然无法确保青向出身泽口,不过既然那朵花确实存在,说明至少有关系。”
  出身泽口,接受顶尖精英教育,对国外不屑一顾,这三点尚不能说明什么,但加之对境内严加死守的木仓了解有加。
  想穿这一切,蛇柱静不做声,只是将询问目光投向上首沉默不语的主公大人。
  室内一时静了稍许。
  “泽口……政府。”
  产屋敷轻轻叹了口气。
  自日呼时代起,幕府、江川政府、江之城政府……同为人类,却因不信任和偏见,反而成了鬼杀队壮大路程中最大的绊脚石。在当时,尚未叛离鬼的月呼因其家世背景,甚至和其余柱一同被政府公开通缉。
  到了产屋敷这一代,通过无数鬼杀队当主的努力,加之外国原因,终于和政府达成互不侵扰的协议,此时和平不过几年,这时突然出现——甚至不是小门小户——是能摸到枪的特殊阶级,由不得产屋敷不细想。
  蛇柱的性格导致总向最坏的方向考虑,即便此时八字还没一撇。不过也因此未雨绸缪了许多事。
  “政府插手?”
  这段沉默加上产屋敷的喃喃,音柱觉察到事态微妙,但不似蛇柱一样凝重,他无奈劝说:
  “的确有插手的可能,但可能性不大,他只是个小孩,不过十几岁,没我肩膀高。亲人被鬼所害,想用自己的力量复仇,于是和家庭产生矛盾,脱离家族自立门户来到鬼杀队,这不很合逻辑么?”因为他自己就是这一经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