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不过这江安语也不是吃素的,阿欢和水娘听说她心都剖了,结果却还能挥动长鞭。
两人甫一靠近准备将人架起来,床上的病人就翻身而起,一鞭子把药碗都抽烂了。
“……”
阿欢认命地收拾残骸,水娘重新去熬药。
拿下重固城池,营帐里到处一片打了胜仗的喜悦气氛。
原先占城的殷魏然亲军夹着尾巴逃走了,苏歌询问对方伤亡情况。
骑兵长答:“殷魏然的左膀姚石磊真被射断了左臂,大人当如何?可要乘胜追击?”
“穷寇末追。”
苏歌想了想,然后就组织人手接管重固镇的事物去了。
城里的百姓已经习惯了朝令夕改,朝主暮换,甚至对于被攻破的城垒有些麻木。
在这里居住的人早被盘剥的一层又一层,家徒四壁,饿的骨瘦嶙峋,尽剩些老弱病残,比乞丐也好不到哪去。
有些人甚至在新的城兵还没来之前就把破落的大门敞开,做出一副任人宰割的模样。
嘴里还不断的求饶,别打别打,什么都给。
城外,一夜突击战结束了。
这厢暮潇刚刚回营净了手,便听到阿欢“告状”来了。
她细细将手指上的水擦干:
“她又闹什么脾气?”
静静听了一会儿,暮潇才说:
“知道了,等水娘把药煎好,一会儿我送过去。”
阿欢愣了一下,纠结半晌还是忍不住说:
“怎么能让主子去做这些呢?还是我和水娘去吧!小的知道江侍郎救了小主,阿欢和水娘跪着也会伺候好她的。”
她主子何等尊贵的人,江侍郎不会不知道吧?再怎么也不能……
怎么敢的。
“罢了,她于我有恩。有恩应有偿。”
到最后,江安语的汤药、膳食、起居都是暮潇伺候的,用阿欢的话说,就差把屎把尿了。
也许是按时喝药的作用,也许是吃好喝好休息好心情自然好,总之这几日江安语被照顾恢复的挺快,渐渐可以出来活动活动了。
重固镇这个边塞小镇,从外面看残破不堪,从里面看更是。南明军的骑兵虽然只是将这里当做一个过路的据点,但暮潇带来的人却对于收编发羌的土地有自己独一套的处理方式。
水娘拱手:“外面饿殍遍地,城里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幸好我们来的时候陛下没少拨粮食补给,支援应该在路上了。”
阿欢:“此番收到主子的暗号,密探立马就上报了,陛下以为主子想通了,人马粮都给了。还说若是能一路把发羌打穿打回金裕更好,待他昭告天下后,还要带主子攻上南明,把狗皇帝的头拧下来祭族人。”
暮潇:“舅舅这么说的?”
倒像是她舅舅会说的话。
阿欢点点头,顺便小心翼翼地从怀里展开一张地图,上面星星点点全是标记:“说了,还交代了在发羌的据点地盘、情报网、包括每座城池的善后运作、百姓驯化……特意嘱咐了,主子想怎么做大胆练手,反正这江山迟早是您的。”
“……”
重固镇的情况谁都知道,一穷二白,被打的像个筛子,不仅外忧强敌进攻,内部更是有暴乱的隐患。
毕竟这里的百姓就像战争逃难的灾民,走投无路、无所顾忌,破釜沉舟横亘有之。
暮潇遵从心中所想,确实,比起在贫瘠的土地上掠夺,倒不如扶一把就地发展,能收编了最好。
只不过这里距金裕太远,几乎横跨整个发羌,又是临时起意占下的,恐是孤城一座,独木难支。
暮潇还没拿定主意,但是已经决定在城内施粥。
一来可以稳住城中的百姓,不至于有奸细趁乱作怪,二来她们要找的向导也需细细盘查。
如此,重固镇的大街小巷都搭起了大棚,柴火一烧大铁锅往上一架,底下厚厚的一层米很快被煮出白沫,热气和粥香顺着风飘出去老远。
排队的人一眼望不到头,但每个人的眼珠都黑黝黝的充满了渴望,给这座死气沉沉的城镇终于带来了一丝人气。
竟也有一种百废待兴的感觉。
江安语在城楼上吹风,看到的便是这么一副画面。
老弱病残皆端着残破的碗,舔的碗底干干净净,连带着对这次占城的士兵都多了些笑脸。他们不识字,也知道打听军队哪里来的,反反复复念叨“金裕”两个字。
希望他们要占城,就占得久一点。
江安语背倚着墙垛不知道在想什么,过了一会儿,觉得风太大了,就拍拍屁股准备挪个地儿。
路过箭楼垛台的时候,隐约听到几个巡逻的骑兵在跟骑兵长抱怨:
“我们还要在这里待多久?就因为她一个人……这么多人,粮草消耗,全部等在这里吗?”
“等到什么时候?等到姚石磊养好了伤,再来和我们一战吗?”
“真是等的闲出屁来了,还得分工去接济难民?”
“苏都尉就是太心软了,这样下去宝藏怎么办?秦王怪罪下来谁能担着?”
“识趣的她就该自己走远点,别拖累我们……”
背后非议被正主听个正着,江安语皮笑肉不笑地探了个头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