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看够了吗?”包拯背负双手,淡淡问道。
公孙策回神,一僵,转身,“这里就是停尸房了。”心里默默低语,出糗了!
包拯看了眼扭头避开自己视线的公孙策,虽然看不见表情但也猜测到肯定是很尴尬,心头又是一笑,大步上前,推开停尸房的门。
看了看从方捕头那里顺来的仵作登记用的本子,数了数,才在悬挂着“叁”的布条的木板那里停下。
“是这位了。”公孙策将手中的灯笼烛火移过去方便包拯查看。便安静下来。
说起验尸什么的,包拯才是高手,他,不过是跟随多年,又有医术在身,才能勉强一拼,包拯不懂医术,可他懂得观察,是谋杀或自杀,包拯有时下的判断比他尸检还快还准。
包拯验尸时十分专注,公孙策常怀疑,此时若有人架把刀在包拯身上,包拯怕也不知吧。包拯验尸时,总是从上到下仔细的,缓慢的看一遍,这案子死了两个人,一老翁一老妇。包拯先看老翁,他从上到下,先缓慢仔细的看了一遍,验尸时,有时,忽然会从死者身上拿出一些总会被忽略的小东西,比如说,现在,公孙策将手上早已捏着的帕子摊开递了过去,包拯没有抬头,随手放下,公孙策定睛一看,是小小的蓝色绢丝。
从上到下看完了,才观察局部,比如说手,包拯轻轻拿起老翁的手,眯眼看了一会,才放下,又走到老妇一边,同样抓起手,看了一会,才放下,然后,才慢慢起身。
“是下毒。”包拯淡淡道,接过公孙策的灯笼,“你看看吧。”
公孙策心头有些犹豫,他若尸检,必定得专业一点,可一专业就会暴露出一些东西,在包拯面前,他可没把握能自圆其说。
罢了。重生的秘密无论如何不能让其他人知道。哪怕是包拯。
便缓缓摇头,“我又不懂。”
包拯抬眼,“我以为你懂。”
公孙策一愣。
包拯拿过公孙策手中的手帕,一边看着,一边漫不经心道,“刚刚,你好像知道我会用到手帕,拿灯笼照着的时候,你也好像知道我会看哪里一样。”
公孙策心头冷汗,这些小动作他竟然能看出?不,他怎么就注意到了?
“我不知道你要看那里,只是,你动了,所以,我把灯笼也移了移。”公孙策一脸呆愣,同时,很无辜的看着包拯,心头期盼,我的包大人呀,您可千万别追着这些小动作了。
这是上辈子的招式,在包青天包大人心情特不好要处罚偷懒的开封府衙役,而他公孙先生受无辜衙役所托,装作去责骂衙役实在帮忙开脱的时候,用的招式,用无辜的眼神看着瞪眼的包大人,然后,包大人就会投降........
只是,这对少年版的包大人有用吗?公孙策心头忐忑。
包拯有些无语的看着眼前清清亮亮的眼眸里装载着的无辜,缓缓扭头,轻咳一声,“公孙大人判案了吗?”
公孙策心里松了口气,同时双手合十,他明儿个就去拜拜!谢天谢地谢菩萨!
“还没,爹说这案子也很蹊跷。”他忙说着。
包拯嗯了一声,走出停尸房,公孙策急忙跟上。
寂静的夜里,洒着月光,两人一前一后走在府衙安静的前堂。
“你不问?”忽然,包拯低声开口。
公孙策一愣,有些迷茫眨眼,“问什么?”
包拯盯着公孙策半晌,直盯得公孙策又一次毛骨悚然,才开口,“你都这样的吗?谁来停尸房你都给谁开门?你怎么不问我为什么来?为什么要看那卢氏公婆的尸体?”语气里不自觉有些质问。
公孙策一愣,随即很是无辜,“那是因为你是包拯呀。”
包拯一怔,沉默,才转身走了几步,后又忍不住开口,“你才认识我一天而已,就这么信我?”
公孙策一笑,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你可以相信。”
包拯回头,见那月光下的清雅文秀的少年,笑容透着不知从何处而来的信赖。
第3章 □□记(中)
两人正欲离开,突然一声低喝响起,声音颇为威吓,“什么人!”
公孙策和包拯同时一怔,这个时间还有衙役巡视吗?
待突然亮起的灯火直直的照向两人,接着灯火,公孙策看清这声低喝的来人,心头不由一沉,沈良?
公孙策记得,此时的沈良刚刚来到府衙不久,他还是一名捕快,可是很快,短短两三年间,他便直升为捕头了,和陆云两人被爹所倚重,沈良武功高强,为人爽快义气,和包拯因为破案而结识并成为好朋友。
那时,自己因为被好事者常常拿来和包拯比较,比较得多了,他纵然脾性温良,也难免少年好胜,与包拯之间虽然不是争锋相对,可也疏离冷淡得很。直至高丽太子案告发,他和包拯才渐渐熟识起来,而,也因为这高丽太子案,沈良,这位包拯曾经的好友,来自契丹的奸细才被揭发了出来……想起当初,沈良和小艾之间的那段情深缘浅的悲情,公孙策心里忍不住轻轻一叹。
“公子?”对面的沈良看清人后,不由一怔。这么晚了,这府尹的公子怎么还在这里游荡?
公孙策收拾起心里的唏嘘,微微一笑,上前一步,和包拯并肩,低声说道,“沈大哥,这是我同窗好友包拯,包拯,这是沈良沈大哥。”
因为“沈大哥”这个突兀的称呼,沈良一怔,他虽然来了府衙有些日子,但和庐州府尹的这位唯一的公子可是没什么接触,怎么今儿个这么近乎?沈良不由心头警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