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碰的一声!高丽将军怒目瞪眼,拔出刀,挥刀指向那被押住的捕快,吼道,“你们这些该死的辽人!杀了我们太子!现在就要你们偿命!”
“慢着!”八贤王此时严肃开口,“将军暂且息怒!这些大辽人我们必须好好审问一番!”
“八贤王说的对!”此时七皇子也冷声开口,“将军且退下。”
而这时,突然,那些被陆云押住的捕快一个紧接着一个圆睁着大眼,眼里竟然流出血!
包拯脸色一变,脱口喊道,“不好!他们想自尽!”包拯话音刚落,那些捕快就一个一个的软倒在地!
八贤王猛的冲上前,看着那些捕快已经七孔流血而死,顿时神情凝重起来。
而公孙策则下意识的看向了沈良,沈良依然静静的站着,只是垂下眼帘,看不清神情。
***********
高丽太子被杀的第三日夜晚。
公孙策走出府衙,看着外头,漆黑的夜空里滴滴答答的下起了小雨。
街上,几乎没有什么行人。
夜,安静极了。空气里有些湿漉,还有些清新,深深的吸了口气,公孙策撑起伞,走入夜色中。
虽然总会迷路,今晚也饶了几个圈,但终于还是来到了此处。
站定脚步,看着在棚子里悠然喝酒的沈良,公孙策淡淡一笑。
“你来了?”沈良举起酒杯依然是平日里爽朗的笑着,“真是不巧,刚刚包拯才走,你就来了。”
公孙策微微一顿,收起雨伞,走到沈良对面坐下,笑着说道,“是吗?那真是不巧。”
“你来找我,可是和包拯一样?”沈良慢慢的斟着酒,一边悠然问着。
“沈大哥早就知道了吧?”公孙策不答反问。
“知道什么?”沈良抬眼看向公孙策,语气很是漫不经心,“知道你和包拯都是傻子,竟然想放我走?”
公孙策无奈一笑,“我不觉得我们很傻。”
沈良瞥了公孙策一眼,哼了哼,“能在一天半的时间里就把我费了几年心血的局给轻而易举的破了,的确不傻。”
公孙策只是温和笑着,“破这局的,只是包拯一人而已。”
“你也别太自谦,你的本事也不在包拯之下。”沈良淡淡说道。
公孙策只是笑了笑,转开话题,“我和包拯不是想放你走,只是不得不放罢了。一来我们没有证据,二来,我们也没有那个把握能够将你留下,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让你离开,今后再有这样的机会,我和包拯定不会再将你放走!”
沈良抬眼看向公孙策,“今后相见,还会再叫我一声沈大哥吗?”
公孙策定定的看着沈良,想起上辈子沈良死时曾经痛苦的喃喃自语,“为什么要分辽人和宋人?”
勾起嘴角,浅淡一笑,公孙策低声说道,“当然。”
***********
目送沈良离开,公孙策撑着伞,慢慢的走向府衙,只是刚转入小巷,便见包拯也撑着一把伞站在巷子口看着他。
公孙策一笑,朝包拯慢悠悠的走了过去,“等我?”
“嗯。”包拯看着公孙策,认真问道,“府尹大人可好?”
公孙策轻笑点头,“我爹说,这样也好,虽然不能再做官了,但好歹保住了一条命,苏州那里,我们家还留有一些产业,正好此番回去可以打理。”
包拯盯着公孙策,迟疑问道,“那你呢?”
公孙策眨眼,“我?我当然是留下读书啊。”
包拯闻言,松了口气,对公孙策微笑,“你收起伞,我们用一把吧。我送你回去。”
公孙策笑眯眯的点头。收起伞,钻到包拯伞下,抬头对包拯一笑。
虽然夜色朦胧,但两人间的距离也足够包拯看清那浅淡愉悦的笑容了。
包拯微微一笑,心头想着,真好,公孙策不会离开……
第18章 血祭坛(1)
庐州•松山书院
公孙策抱着书盒,慢悠悠的走下台阶。身后嬉笑着的同窗们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纷纷说着:
“八贤王现在还在庐州呢!”这声音是仑日经?
“真的?哎,真是羡慕包拯啊,三天两头就被八贤王叫去……有了八贤王,包拯今年的秋试不考也罢了,肯定是第一了!”这羡慕的声音是宗邦
“哼!那秋试靠的是真本事!包拯不过是会破案罢了!他读书可不比公孙策!”傲然不屑,呵呵……展俊还是这个脾气。
“那可就不对了!包拯除了乐这科差点,其他的可都是优啊!”宗邦急急辩解道。
“哎,哎……我说!咱们去让包拯给咱引荐引荐吧。”仑日经小心翼翼的提议着。
“引荐?!哼!我说你就算了吧!人家公孙策整天跟在包拯后头,包拯都没引荐呢!就你?!”展俊很是轻蔑。
“咳咳……我说你们都说够了没有!”宗邦急急打断道。
公孙策已经顿下脚步,只是转头,微微看了眼展俊,展俊似乎也意识到自己刚刚的话有些过分,虽然还是一脸不屑,但却是偏过头,不与公孙策对视。
公孙策微微一笑,两世为人,自然不会与他们计较。转身欲走,就见不远处包拯沉默站着。
公孙策微微勾起嘴角,站定,看着包拯,也不说话,虽然他不会和展俊他们计较,但这心里却是有些不大舒服,当然,不是因为什么引荐不引荐的,只是,这阵子,包拯的确三天两头的跑八贤王下榻的驿馆……既然包大人这么忙了,他这个整日跟随在后头的人是不是该识相点闪开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