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公孙策的嘴角不由翘起,还是慢慢的拉下包拯的手,侧头看向躺在他身边的包拯,“我知道。”
  “那就闭上眼。睡了。”包拯看着公孙策亮亮的清透的眼睛,声音又喑哑了几分。
  公孙策眨着眼,“包拯,你说,庞太师和八贤王他们是不是好像感情很好?”
  包拯一边漫不经心的回答着,一边将公孙策露在被子外的手塞进去,“也许,听闻,庞太师是八贤王所荐进入朝中。”
  公孙策一愣,随即眼睛亮了起来,“我可从未听说过。”上辈子都没有听说过!
  “他们如今算是政敌,过去之事谁都不会去提。”包拯哑声说着,手探入被子中,不经意的握住公孙策的手,又低声哄道,“好了,睡吧。”
  公孙策眨眨眼,那么,上辈子的最后……在庞太师逝去后,八贤王就整个人都不好了,那时候,很多人都以为是因为八贤王卸下了朝廷的重担,压抑时久的重病复发,才会没过三年也跟着去了。也许,是因为抑郁成疾?如果按照这辈子,他们二人的关系来看……特别是最后,他和包拯去看八贤王,八贤王对包拯说过的一句话,“原以为是相逢陌路,却不料是相逢恨晚。包拯,我与他,不思量,自难忘。”
  那时,他听得懵懵然,回去后,还特意问包拯,这是何意?包拯却说不要多问。
  现在看来,也许……八贤王和庞太师是明面政敌,暗地里是至交好友?
  公孙策自顾自的想着乐呵,回过神,却见包拯无奈的正看着他。公孙策讪然一笑,“我这就睡了。”
  公孙策说完,就真的闭上了眼睛,不一会儿就真的睡去。
  包拯轻叹一声,握着公孙策的手,慢慢的上移到公孙策的腰间,将公孙策揽了过去,公孙策睡得迷糊,还自动自发的在包拯的怀里蹭了蹭。
  包拯轻笑一声,抬手轻柔的抚了抚公孙策的发丝,低头,在公孙策的唇上轻触了一下,一下,又一下……直至公孙策动了动,包拯才作罢。最后抚了抚公孙策的脸颊,哑声喃喃自语了一句,“阿策,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此时,夜深人静。八贤王府邸里。
  八贤王慢慢的独饮,书房里,只有一盏油灯,一室的暗淡。
  直至书房门口,有人无奈开口,“哎呦,王爷哪,半夜三更的,您这是玩的哪一出啊?”
  八贤王才放下手里的杯子,看向站在书房门口一脸无奈的王丞相,微微一笑,“既然丞相来了,不若陪本王共饮。”
  “哎,那可别,王爷,更深露重的,您还是早些歇息了为好。”王丞相虽然这么说着,但在八贤王递来一杯酒时,还是接了过去,“青梅酒?不错,不错。”
  待王丞相痛饮了几杯,八贤王才慢慢开口,“他让你来的?”
  废话,若不是老庞登门送画,半夜三更的,和自家夫人躲被窝岂不是更美妙?何苦上门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劝?老庞说得可真是轻巧。八贤王脾气温和,可却是最为固执呀。
  哎……不过,这青梅酒,还当真是不错。如果过阵子,事情都能消停了,定要跟老庞讨一坛!
  王丞相顿了顿,放下手里的杯子,定定的看向八贤王,“听闻王爷今日接了圣上的旨意,后日就要前往祭台,主持大典?”
  八贤王淡淡的嗯了一声。
  王丞相叹了口气,“王爷,何苦呢?”真是……若是以往,王爷还对老庞有所成见,他也不会上门说这句话,可如今,王爷应该知晓,老庞对这赵氏江山并无不轨之心,又何必非得让老庞为难呢?
  八贤王掀起眼皮,看向王丞相,“本王姓赵。”他是圣上的叔叔,圣上让他选择,他岂能不选?
  王丞相一时间也语塞了。是了,即便王爷知晓,圣上却是不知,即便圣上知道,乾坤独我,岂能让老庞手握赵氏江山的命门!
  老庞呀老庞,这可如何是好?
  “王爷……”王丞相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说些什么,只能苦笑一句,“看来,我今晚是来错了。”
  “他送你的画,你收下就是。”八贤王却是笑了起来,笑容很是洒脱,透着懒懒,“放心吧,我和他都好好的活着,就是上天的恩赐了。”
  八贤王突如其来的这句话,让王丞相一时间有些喉咙发紧,无法言语。
  ——我和他都好好的活着,就是上天的恩赐了。
  言外之意,只要老庞好好的,他就已经满足了?
  这便是八贤王的心意?
  王丞相深深的看了眼八贤王,八贤王却只是悠然的慵懒的笑着,慢慢的端起酒杯,慢慢的喝着。
  走出八贤王府邸的王丞相看着幽深的夜空,长长的叹了口气,微微摇了摇头,便上了马车。
  王丞相看着马车里的人,叹了口气,“他说了一句话,你且听听。”
  “麻烦王丞相了。”马车里的男人微微拱手说道。
  “我和他都好好的活着,就是上天的恩赐了。”王丞相一字一字的慢慢的说着。
  待说完,王丞相喟叹了一声,看着听着这话,眼眶就瞬间有些发红的男人,拍拍他的肩膀,王丞相低声道,“庞籍,听我一句劝,算了吧。”
  ——即便你与王爷此次能够安然度过危机,可,将来呢?他是赵氏子孙,你是朝廷重臣,本来就该是没有交集的两条线,又何苦徒劳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