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待软轿子离去,公孙策起身,看着软轿子已经消失在宫门,公孙策心头百转千回,庞统不知赶回了京都没有?如今庞府形势如此,崔明冲又在地方为官,不能赶回京城,京城里,就只有庞飞燕和庞昱两人,而那庞昱却还是一个少年,他能够撑起这庞府吗?显然不能,只怕所有的压力都是庞飞燕一人担待了。
  而昨晚,包拯一番分析过后,只怕……想要置庞太师于死地的人,就是坐上龙椅的那位了。而那位却是如今庞飞燕的丈夫。
  皇宫,庞府,庞飞燕如今只怕日子也不好过了。
  而这些,在上辈子都未曾发生过。上辈子,从庞飞燕入宫后,庞飞燕就一直颇受圣宠。
  公孙策心头轻叹,但如今,他也不好做什么,也不能做什么,想着昨晚,包拯与他同塌而眠,包拯抱着他时,对他低声说出的那些话语,公孙策不由脸上一热。
  ——“除非死后当分散,不遣生前有别离。阿策,我对你,便是此心。”
  ——“阿策,莫忧莫虑,名利于我不过浮云,世人非议又如何?我包拯一生但求无愧于心。”
  ——“阿策,若你不愿,也别离我而去。我定不会让你为难。只……愿你不厌弃。”
  ……
  他怎会厌弃包拯呢?
  若厌弃,又岂会为包拯想那么多,考虑那么多?
  公孙策抬头看天,今日不见碧蓝,只见一片阴沉,如同此时京都的形势,如同他心里的茫然。
  他不知该如何回应昨晚包拯的一片挚言。但好在,包拯说不会让自己为难,也答应不再提及,他还有一些时间来考虑。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庞太师这一案。
  包拯的推测很是精准,庞太师那案子里头透出的蹊跷,借由上辈子的种种,他多少知道了一些。
  只是,包拯推测,寇珠是有目的的自杀,只是这个目的应该是八贤王而不应是庞太师。同时,背后推波助澜的让寇珠完成他目的性自杀的人,却是某个想让八贤王陷入漩涡的人。
  这人却是谁?
  公孙策心里隐约有所猜测,但却不敢相信,而包拯大概应该知道,却碍于案情未明,不能提起。
  同时,包拯推测,庞太师是知晓有一个阴谋针对八贤王而来,庞太师为了救八贤王,于是,自愿代替落入漩涡。
  对此,公孙策是惊愕的,但看着目前种种线索,即便很难相信,却不得不信。再思量前世庞太师自杀和八贤王郁郁而终……公孙策心里忍不住有个猜测。
  ——难道,那也是“不遣生前有别离”?
  不!公孙策拼命摇头,那太不可思议了!
  “阿策!”突然,一双大手按住公孙策的头,不让他摇头,同时,低沉担忧的声音响起。
  公孙策回过神,看向站在他跟前的包拯,包拯拧眉,目光担忧,公孙策忙一笑,“你回来了。”
  “刚刚你在想什么?”包拯松开按着公孙策的头的手,盯着公孙策,问道。
  “额,没什么。”公孙策讪笑一声,总不能告诉包拯,他刚刚在怀疑庞太师和八贤王之间是否有断袖之情吧。
  “回去吧。”包拯深深的看了眼公孙策,知道公孙策不想说,也就不再问,总归阿策所想所虑的,他早晚都会知道。阿策对他从未有过任何隐瞒。
  两人慢步走离皇宫,而在终于远离皇宫后,公孙策转头看着包拯,低声问道,“事情如何?”
  包拯微微凝眉,面圣一事,远比他所想象中的要严峻得多,圣上言语间看似关切庞太师,实则却是旁敲侧击着要他包拯秉公处理,秉公处理?若是秉公处理,依着目前的证据,庞太师却是难以洗刷冤屈了!更别提,现在的庞太师还在隐瞒着一些东西了。
  “此事,不好处理。”包拯说着,语气间有些无奈。
  如今的形势已经不是调查案情这么简单了,如今的问题是,该如何在诸多纷杂势力中保住庞太师了。
  公孙策一听包拯此话,就不再问了。
  “我们现在回去?”公孙策转开话题。
  “不,去见庞太师。”包拯说着,拉过公孙策转入巷子。
  公孙策有些错愕,哎,去祭祀的宫殿不是走这路吧?但看着身后匆匆跟上来的人,公孙策心头了然,但随即担忧,展昭和白玉堂今天被包拯派出去查东西了,现在他们两人又手无缚鸡之力的……哎,不对,等等。这个时候是不可能有人对他们不利的!
  包拯和他可都是在查案的人,庞太师那派系的人绝不会让他们死掉,八贤王也不会,而皇上那边,假若真的打算利用这次事件让庞太师跨台的话,那么肯定也不会对包拯和他出手。
  那么,这个人是谁?
  公孙策被包拯拉到身后一步,抬头一看,那缓缓摘下草帽的人,竟然是——
  “好久不见。包大人,公孙公子。”来人说着,露出了笑容,只是笑容透着那么一些散漫,而这人身上竟然穿着破烂的衣服,脸上也满是灰尘和泥沙。全然没有当初在清河县时的精炼高贵的模样。
  “庞将军好久不见,此地不是说话的地方,待我从庞太师那里回来,再与将军叙话,离此地不远的白家酒馆是个好地方,庞将军,带着此物,前去歇息吧。”包拯说着,摘下玉佩,丢给了庞统。
  庞统接过,缓缓点头,“如此,麻烦包大人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