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虎符送到了包拯手里?”八贤王问着,走到一边的椅子上坐下,伸手示意王丞相也坐下,他和王丞相多年至交,若说天下间最清楚他和庞籍之事的,也就只有王丞相和死去的皇兄了。而最得庞籍和他信任的,也就只有王丞相了。皇兄当年手段,如今想来,尚觉心寒!唯有王丞相,什么都不做,只是沉默的听着。甚至,在当初他被皇兄逼迫娶亲时,站了出来,巧计解围。
  “送到了。王爷说包拯是聪明人,我倒是觉得包拯身边的公孙策是个玲珑剔透的。”王丞相笑着说道,那公孙策言语间似乎非常了解他似的,倒是有趣。
  八贤王一笑,“你说公孙策,那也是不错的人,可惜,公孙策自己对仕途兴致缺缺,听闻他有一手好医术,且对仵作之事非常了解,读书人能够做仵作之事,就这般开明的观念,也是难得了。”
  “哦?哈哈,那可真是有趣了,等事后,我得去找这个公孙策了解了解,想来我那夫人也会非常感兴趣的。”王丞相笑说着。
  八贤王想到王丞相的那位青梅竹马的寒门出身不识字,却甚为聪慧通情达理的夫人,不由微笑起来,看着王丞相提及夫人时,那种情深和幸福,八贤王心头不由羡慕。
  未见庞籍前,他也曾经幻想过将来也有这么一位心意相知携手白头的红颜知己,可惜,因避免皇兄的猜忌,他拖延了大婚,于是,有过三面之缘的甚有好感的李家姑娘就进了皇宫。那时,他觉得遗憾,倒也没有难过。
  但在见了庞籍后……携手白头就只能是美好的念想了。
  ——不过,他未曾悔过,最苦最孤单的日子,与庞籍的那段短暂的相知相处的回忆支撑着他走了下去,即便世事无常又何妨?即便现在,未来艰险,但念及庞籍,就不觉得害怕。
  但如果可以,他和庞籍,如果可以,……就都好好的活着,日日早朝得见,他就已经满足了。
  王丞相见八王爷挂着淡笑,但神情里却是郁色和决意,不由开口问着,“王爷,太师他……可好?”
  八贤王淡笑,“他很好,待会,王丞相过去见见吧。”
  王丞相听着,挑眉,“这样行吗?”
  “皇上只是说不准他人探视,可丞相是皇上的特使,丞相去见一见,待回去,皇上也会问起的。”八贤王说着,突然想起了庞妃,不由皱眉担心问着,“可知庞妃娘娘如何了?”
  王丞相苦笑一声,“我今儿个晚上过来的时候,听闻庞妃娘娘被太后斥责了一顿,且被禁足了。说娘娘频繁出宫,且干预朝政……唉……”
  八贤王皱起眉头,太后是刘家姑娘,刘家素来有根基,对庞妃本来就看不惯……当初,皇上会被选为太子,与宫中秘事有极大的关系,且其中庞籍所做之事,太后也是知道的,如果没有庞籍的支持和暗中行事,皇上不会被选为太子,只怕太子还是李家姑娘李妃所生的儿子。但时隔多年,此事也早就成为宫中禁忌,当年参与此事的人也都失踪的失踪,消失的消失,如今京都里还知道当年事的,除了自己,就只有庞籍了,哦,还有寇珠,她是受了李妃一饭之恩,效忠于李妃的人。这么想来,寇珠的死……莫非和当年之事有关!
  而太后这次袖手旁观,甚至于将庞妃软禁宫中,不会是想借此将当年之事彻底遮掩吧?如果真是这样,看来太后的脑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小!她难道就忘记了庞籍还有庞统这个儿子?她难道就忘记了庞籍还有崔明冲这个女婿?她难道就忘记了庞籍还有朝中一半的党羽?她难道就忘记了庞籍手中有天下三分之一的兵马?!她难道就忘记了此时大宋边境尚未安定,仅凭杨家军如何巩固大宋江山?!
  此时将庞妃软禁宫中,她是想激起忠心于庞籍的那些人的愤怒吗?!
  庞统已经来到京都之中,他若是听闻自己的妹妹被软禁宫中,他会作何想法?!他若是一气之下带兵逼宫呢?!
  若是庞籍手里的那天下三分之一的兵马怒而进京呢?!边疆战士们所忠心的所效忠的固然是他们大宋江山,但一直以来,带兵练兵给他们三餐温饱衣食无忧的却是庞籍呀!可不是连面都没有见过的皇帝和太后!
  碰!!
  八贤王猛地大手一一挥,桌上的茶杯就砸碎地上!
  王丞相有些怔然的看着八贤王无法掩饰怒气的脸,长叹一声,“太后此举实为不妥,皇上保持缄默也不是好计策。但是,王爷,你此时还需冷静啊。”
  八贤王闭了闭眼,哑声开口,“皇上命我在此看守庞籍,主审庞籍此案,说是看守,说是主审,不过是将我一并软禁在此罢了。皇上在想什么,我知道。无非是想逼我罢了,就好像当年皇兄拿着庞籍逼我一样!”
  王丞相一听八贤王的最后一句话,脸色顿时一变,猛然站起,失声道,“不可能!皇上当年尚未出生,他怎知当年之事!?”
  八贤王和庞籍的事情,天下知晓的也不过两人,一人是他,一人便是先皇!先皇不会把这事说给了皇上吧。天哪,此事是禁闻!关系到的八贤王的名誉就不说了,其中牵涉的,还有皇家,还有这天下呀!
  八贤王却是低低的笑了起来,只是笑声透着难言的萧瑟和悲伤,“可不可能的,事实却是如此。王佑!”突然,八贤王定定的看着王丞相,喊着王丞相的名字,一字一顿,“我求你一件事,不要把待会我说的事说的话告诉庞籍,不论是何种境况都不要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