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木兰和小蛮她们都出现在这里,但木兰的仇人黄乐却没有出现,听闻是出现意外死了?但是萧军呢?如果安国泰和黄乐都死了,那么,就差一个萧军了。木兰来到此处,是为了萧军吧?
  突然手背被碰了一下,公孙策回过神,看向包拯,歉然笑了笑,转头看向耶律文才。
  “入夜不能在外面走动,我听这里的老板娘说过,但,凡事,总得亲眼所见吧?”耶律文才皱眉说着,他有些不信,不过是百姓的愚昧迷信罢了。入夜后不能走动,他猜测应该是跟天芒有关。
  “知道天芒的人不只你我,这个时候,来这里的人,都是为了天芒而来,欢喜镇每年都会失踪一部分人。”公孙策轻声说着,“天芒传说在很久前就已经存在了。每年都会有人跑来这里寻找,只是找不到罢了。”
  耶律文才皱眉,那么,也就是说不需要破解什么三大神器的谜题,真是浪费时间,等等,公孙策怎么知道的?
  “公孙公子是如何得知的?”耶律文才怀疑的看向公孙策。
  “耶律公子……从来都不看县志?”包拯突兀出声,带着一丝不悦,“在来到一个陌生地方前,耶律公子难道未曾做过任何准备?”
  耶律文才一时语塞。他身为大辽的南院大王,这些出行准备哪需要他做?
  “看县志,这是最基本的。”公孙策低声说着,语气柔和带着几分无奈,做开封府的师爷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宫中的书库,而拜某位黄大人所赐,如今每月,开封府都会收到手写的史书,要求他拜读,提提意见,顺便润笔。
  ——他本身就有过目不忘的能力,那些经过润笔的史书内容早就印在他的脑海里,自然不会漏掉两个欢喜镇,欢喜镇是由徐福命名等这些上辈子都不知道的事。
  “然后,来到一个地方后,多跟地方上的老人聊聊,总会有些收获。”在他们进入欢喜镇后,公孙策就和在东门晒太阳的老人节聊了几句。知道了几件事:
  ——每年来欢喜镇的人很多,辽国,西夏人都有。
  ——每年来欢喜镇找传说中天芒的人很多,最后都不知所踪。
  ——祖宗定下的规矩,入夜后不能走动。
  ——最后,欢喜镇,没有老鼠。
  “他们找的东西,不叫天芒,叫不死药。”公孙策慢慢喝了一口茶,继续说着,“传说徐福当初离开大秦,就是奉命去给大秦的第一位皇帝找不死药。而那些人说,不死药就在欢喜镇中。”
  耶律文才皱起眉头,“天芒就是不死药?”
  “我们理解的天芒和他们所找的可能是同一个东西,也有可能不是。”包拯这时候沉声开口,“但,那些人都失踪了。这说明,这个地方很危险。”
  “如若传说是真的,徐福真的把不死药或者说非常重要的天芒放在了这里,那么,他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就让你简单容易的拿走东西。”公孙策低声说着,想着上辈子那肖若水天真无辜的杀人模样……包拯认为她是情非得已,依然认同她是个善良的女孩,但,杀人就是杀人,杀了人,手沾血腥,就再也不是当初的模样。
  ——因为肖若水,他和包拯有了第一次分歧。
  ——也因为小风筝,他和包拯当时冷淡了好几天。
  包拯或许是因为小风筝,而他却是因为观念上的分歧。在那个时候,他蓦然发现,包拯虽然正直不阿,但有时候却也并非黑白分明,反而是他自己,容不得一粒沙子,错就是错。
  ——或许是这样,包拯能够驰骋官场,而他却是不行。
  书生意气,想起上辈子,庞统曾经这样评价过他。
  “若是如此,那可真是有趣了。”耶律文才笑了起来,带着几分兴奋,“传说中的大秦第一皇帝的秘药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多谢两位告知,不过,既然来到此处,就不打算空手而归。此时天色已晚,待明日,再与二位喝茶。”耶律文才说罢,便拱手告辞。
  公孙策和包拯对视一眼,看着耶律文才拱手告辞后,转身上了二楼,二楼某间厢房便走出一人,公孙策定睛一看,萧军?木兰的仇人?
  那萧军恭恭敬敬的朝耶律文才做了一个辽国的大礼,聊了几句后,那萧军就回了厢房。
  “阿策,我们走吧。”包拯瞥了眼那萧军,皱了一下眉头,那人看着便是贪婪之辈,不是好人。阿策盯着他做什么。
  公孙策回过神,点点头,看了眼二楼,转头喊了小蛮一句,“小蛮姑娘,请问我们的房间在何处?”
  小蛮哼了一声,扔下擦桌子的布,走了过来,“跟我来。”说着,又开始嘲讽挖苦起来,“你们也不提前说一下,看看,都没有什么房间了,就这间吧,反正你这个大黑炭都不需要灯的,哈哈哈……”
  公孙策苦笑一声,看着最里面的房间——只有一个窗户,对着阴暗的街道,房间很小,也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两张椅子而已。
  “多谢小蛮姑娘。”包拯却是不嫌弃,一本正经的对着小蛮拱手做礼。
  ——成功的让那小蛮再次气呼呼的走人了。
  “包拯……”公孙策叹了口气,“怎么睡?”
  包拯瞥了眼那床,摸了摸,“还好,不潮湿,估计这房间,白天应该很亮堂。你先睡吧。我看下县志。”
  包拯说罢,便放下包裹,这一路,包裹都是包拯背着。公孙策这个时候才发现,不由有些讪讪然,轻轻咳嗽一声,转开话题,“你还看?都这么晚了,睡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