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百合>权经> 第3章

第3章

  闻喜恭恭敬敬上前问道:这位可是新察举上来的侍讲大夫?敢问尊姓?
  这青年原本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到闻喜走过来,便将身子调整了一个方向,面向闻喜,作了一揖,行的是臣子之间的平礼,说道:鄙姓归,名灿,今蒙上征辟为侍讲,特来到任。
  果然。闻喜默默想着,回了一礼,又忙问:阁下莫不是太师长宁侯之令郎,尊字明辉的么?
  归灿颔首:正是小可。
  闻喜上前一步,面上堆起笑容,恭敬道:久闻明辉大夫高名,而今才得一见,果然气度不凡!随后又可惜道:只是王上这几日偶感小恙,不能就学,还请归大夫回吧。
  归灿看一眼闻喜,心里不由疑惑:当今王上身旁的宦官竟都如此涵养知礼,怎么传闻王上行止却肆意荒诞?以父亲为人,又怎么会不管王上呢。
  于是他说:礼教有定,王上进学,每日辰时初起,巳时正点终。无论王上来与不来,吾等做臣子的,必要按时进退方可。
  闻喜听明白了,更加钦慕归氏家风严谨。他匆匆退走,还回到宣室殿中,一五一十回话,讲到新任的归大夫执意等在昭阳殿里的时候,小汉王来了兴趣,笑道:
  寡人还未见过如此奇怪之人,都告诉他不用来了,还守着做什么?
  她坐在宽大的榻沿上,脚都够不着地,悬在空中一晃一晃的,歪着头,脑筋里转着念头,小小年纪,心思却活,就问:他方才说礼教有定,又说寡人来与不来,他做臣子的都要如何如何,对不对?
  闻喜躬身道:归大夫言如是。
  汉王从榻上跳下来,哼,他是在讥讽寡人不知礼呢。
  闻喜吓了一跳,正要说点什么,只见汉王一摆手,命道:更衣!备辇!去昭阳殿!
  刘枢挽起袖子,寡人倒要看看这个新任侍讲大夫何样人也!
  随着这一声命令,宣室殿各处宫人都忙碌起来,几十号人脚步匆匆又有条不紊的穿梭在空旷的大殿内:
  有备汤沐浴的、挽帐熏香的、篦头的、挽发的、着服的、束带的、佩玉的、换履的、传辇的、清道的花样百出的章程和仪制,总有几十道工序,足足熬过大半个时辰,在刘枢烦躁的声声催促下,王辇才启程。
  王辇刚抬出宣室殿大门,汉王又叫一声停,指着角楼殿上瓦问:寡人前日架这儿的梯子呢?
  汉王好爬高,宫殿里到处都是她命人架起的梯子。
  闻喜扶辇在侧,小心翼翼的回:王上奴见您有些时日不来这玩儿了
  他还没说完,就听到小汉王不满的呵斥声从头顶传来:谁准你撤了的!
  这一声严厉的批评听起来一点威慑力都没有,反而像是被抢了玩具的小孩子气急败坏的嗔怪。
  但是,没有人敢取笑她,人们可以随意取笑一个被动了玩具的小孩子,但绝不能取笑这个国家名义上的王。于是四下里鸦雀无声,一点回应也没有。
  见无人应声,刘枢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一样,憋得难过,显然,她坐在这样的位子上,没法只做一个简单的小孩子,但她也还没学会如何做一个王。
  闻喜!她急躁的催促人回答她。
  可回应她的还是那毕恭毕敬的、没有人气儿的话语:王上,宫殿里架起梯子,就没有王宫的威仪气派了。
  寡人不管!刘枢气呼呼的说:明天架起来!
  闻喜只有俯首,唯。
  王辇抵达昭阳殿的时候,殿角的铜壶滴漏显示已是巳时一刻了。
  第3章 进学解
  进学解
  昭阳殿是用来汉王进学的地方,与别殿有很大不同,这是王宫中唯一东西向结构的宫殿,而其他宫殿都是坐北朝南。
  这样构造是因为汉国注重上下礼节不止汉国,这天下九国没有不重视礼制的。尊卑等级,君臣有别,按照仪礼司的说法,天下舆图都遵循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尊卑顺序,其中北为最高,次为东,再次为西,南为最低。国君应该坐北面高处,臣子在南面卑处,朝上觐见。
  但按照尊师重道的礼节,又该是师长在上,学生在下。因此,为了避讳这个敏感的矛盾点,汉王进学的宫殿便采用东西向的结构,王居东位,侍讲大夫居西,以此视为礼法上的平衡。
  刘枢几步跨上台阶,在席前坐定,身前矮桌左右角都摆着青铜博山炉,正熏着幽幽的草木清神香,乳白色的烟气若有若无的蔓延整个宫殿,令人闻来只觉精神一振,适宜读书。
  隔着一道镂空竹帘,她望了一眼跪坐在丹墀下一丈远处的青年,默默打量。此时她还不能先开口说话,按照礼法,应该等臣子向她拜过之后才能开始一切。
  同样按照礼法,王上执笔之前要先净手。宫女端过一个盛着清水的金盆,先侍奉她洗手,用锦帕将她每个手指的水珠都擦拭干净。
  漆案前的笔、墨、简书也准备好了,怕墨砚早干,墨汁都是新研磨的。
  几个侍女退到两旁站着,刘枢眼前的竹帘这时才卷起来,归灿朝王上拜了四拜,高呼王号。待听到一句稚嫩的起,归灿直起身子,随后,按照礼法,汉王也在自己的位置上向他回拜一拜,以示王上尊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