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百合>权经> 第196章

第196章

  姜于礼貌回道:王上礼制繁盛,胜于鲁国。
  敖糜悦然,又问:那比之齐国又如何?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姜于只好又回道:比之齐国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敖糜大喜,继续问:不谷的宫室比之淄城王宫如何?
  姜于环顾高大绚丽的楚王宫,手里端着花纹繁复的镂空青铜酒樽,还是道:丹郢王宫盛美,齐王宫不及也。
  不谷的舞乐笙萧又如何?
  姜于耳边听着楚国风情的《湘君》乐曲,欣赏着楚女婀娜奔放的舞姿,道:如闻仙乐耳暂明。
  楚王哈哈大笑,开怀畅饮。
  宴饮将尽,楚王微醺,半醉间又向她道:楚国地广物博,兵强马盛,不谷的治下,比之乃父又如何呀?
  听到这一句,姜于终于有些忍不住了,就要发作,一旁的郦渊眼疾手快的按住她肩膀,悄声道:翁主,稍安毋躁啊!
  敖糜将一樽烈酒尽数倒入口中,眯眼瞧她,这是一次试探。
  姜于只好忍下,一双美目渐渐蓄了泪。她平日里娇纵惯了,何时受过这等欺侮。郦渊附耳小声教她说了几句,她才开口道:楚国物产富饶,小臣在此已乐不思乡了。
  哈哈哈哈哈楚王大笑,满朝陪宴的文武大夫也跟着大笑。
  没想到这时姜于忽然站起,道:王上如此厚遇小臣,小臣日后定如数相报。
  笑声止歇,楚王无所谓的道:哦?不谷洗耳恭听,翁主究竟要怎样报答楚国呢?
  他表面上谦虚发问,实际内心根本没将姜于放在眼里,区区一个翁主日后能掀起什么风浪来?
  郦渊观察姜于表情,心道不妙,准备伸手拽她坐下,但姜于已经率先一步躲开了。
  姜于绕过餐案,暗中捏紧了拳头,不断给自己打气,随后缓缓道:
  金银玉帛,那是王上您已经拥有的东西;象牙犀角,也是您国土生长的东西,天下任何珍宝都只是您的剩余罢了,因此,小臣不会用这些俗物来回报您的。
  她这一番话,铺垫恰当,比兴得宜,是妥妥的外交辞令,又吊足了听众的胃口,听来像熟稔的外交口吻,令在场诸人都吃了一惊,连郦渊都惊诧了。
  翁主姜于纨绔虽纨绔,但好歹是齐王之女,在宫廷社交方面也并非拿不出手。
  楚王饶有兴趣的看着她,笑道:尽管如此,翁主报答的东西,将会是什么呢?
  姜于道:倘若日后齐楚两国发生战争,我齐国绝不率先攻城。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
  楚王道:好大的口气,泱泱楚国何时需要他国来礼让了?
  敖糜放声大笑,并未将一个年轻女孩子的话放在眼里。齐国的王女亲自请求他的庇佑,这已经充分向中原诸国展示楚国的地位了。不过姜于一番话,也叫他不敢再过分折辱齐国的国威了。
  就这样,楚王厚礼姜于一行,以诸王的规格赐予她住所和随从,每日供奉美酒佳肴,锦衣华服,美人艳舞,姜于便踏实住了下来。
  楚国有着九国中最奔放的习俗,竟然有着名正言顺的伶人乐坊与官方妓市。
  住了几个月,姜于很快便沉迷起来,本性风流的她每日辗转于各种饮食宴乐场所,这里的风土人情与齐国全然不同,使她很快忘记了故国的纷乱斗争,反正,那本来也与她无关。
  却不知齐国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缠斗多月,齐国将军晏能攻下了莒侯的城池,杀死了莒侯,小公孙姜勉失去支柱,他的老师只好带着他逃出齐国,不知去向。
  将军晏能只好写信到楚国来,试探姜于的态度。
  姜于是被郦渊从酒市里拖出来的,醉醺醺的姜于根本没理会晏能的来信。
  她嘟囔着:我才不回去,父王都没了,回去干什么?
  提起父王,她又稀里糊涂的哭起来,染着一身酒气,醉的半梦半醒。
  郦渊看着她的样子,皱了皱眉,大声道:
  翁主您应该赶紧离开楚国。您离开齐国之后,齐国纷争不已,国无宁日。现在国无王储,若您能回去,拥有齐国者,必定是您。望您勉励自重!
  姜于头摇的像拨浪鼓,我不当王,我不当王
  她说着又要去拿酒壶,却被郦渊一把夺过。
  现在恐怕不是您想不想当的问题了,楚王已经向臣打听了态度。
  郦渊这话讳莫如深,醉醺醺的姜于哪能听懂,只一个劲说着:人生在世,只求安乐,管那么多干什么?我必老死于楚国也罢。
  郦渊愤愤跺脚,离开了酒市,很多天都没有来再看她。姜于没当回事,继续花天酒地的生活。过了几天,某日,她发觉酒市献酒的楚女好像格外热情,乐坊的艺妓也格外卖力的弹奏助兴歌曲。
  那一天,她喝了很多烈酒,那一天,她几乎是烂醉在酒巷深处,酩酊睡去。
  等她再次醒来的时候,是被马车的颠簸震醒的。刺眼的阳光夺眶而入,姜于头疼欲裂,好半天直起身子,却发现四野都是茫茫荒地,郦渊在前面赶着马车。
  这是什么地方!她大惊失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