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银如画将自己的东西放到牛车上,转身锁了院门,这才爬上牛车,坐到叶新夏身边。
  见两人坐好,林筠初说了一声:“走了,坐稳。”便走在前头牵着牛。
  银如画见状不由好奇,转头去问叶新夏:“新夏姐姐,筠初姐姐为什么不上来呀?”
  “因为等会儿要路过镇集,她上来驾车的话,容易出事,出了镇集人少了才能上来。”
  银如画点点头:“原来如此。”
  林筠初赶着牛车出来的时候,正是不少人赶回家的时候,于是从街尾走到街头,林筠初的牛车上就坐满了人。
  银如画看见人多了,懂事地从车上下来,和林筠初、叶新夏一起在地上走着。
  林筠初默默牵着牛走在前头,听着几位乘客聊天。
  几个老人聊着聊着,突然就讲到了年龄上。
  “唉,老了,就这几里路,走着还行,但是买点东西就得坐车了。”一大爷叹气。
  “可不是,年轻那会儿呀,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村里到镇上一天可以走好几个来回呢,现在不行了。”
  “要不是这油啊盐啊少不了,孙子孙女又缠着想吃肉,我是真的不太想出门呐。”
  林筠初听着他们的谈话,忍不住问了一句:“大爷,那货郎不是经常有担货来卖么?”
  第75章 陈效
  大爷摆摆手:“别说了,那货郎十天半个月能来一趟就不错了,他就是来,也带不了新鲜的东西呀,我们村没有鱼塘,孩子们偶尔馋了想吃点鱼虾呀,还是得去镇上。”
  “那倒也是。”林筠初点头,“大爷,那要是有店铺能往村里送货,就是送到村里的话价格贵些,得收个辛苦费啥的,不过只要买得多,超过百八十文的,就不收送货费了,你们愿不愿意买呀?”
  大爷听完哈哈一笑:“你这小娃娃想法倒是新奇,不过要是有这样的店铺的话,倒也不错,省得我们这些老胳膊老腿的到处跑了,特别是村里的那些孤寡老人呐,他们行动不便,冬日要是能有人拉些货过来,他们倒也能过得轻松些。”
  “是呀,要是能送货,在村里就能买到,贵些也是可以理解的,人家又是收货又是送货的,给个路费也是情理之中。”
  几个乘客都纷纷表示希望林筠初的想法可行,自己就讨论上了,要是可以,自己会买些什么。
  林筠初在前边走着一边默默了记下来,这些,以后可都是钱哪。
  银如画也听出来了,悄悄拉着叶新夏的手,低声和叶新夏说:“筠初姐姐好聪明呀,这样以后不是赶集日也可以到村里卖东西。”
  “对呀,她一直都很聪明。”叶新夏很认同银如画的话,看着前头林筠初的背影,眼里有着自己都没察觉到的自豪。
  不是每个村子都有可以通马车的路,一车子的人只有少数可以坐着牛车到村口或者家门口,通路的、不通路的,林筠初都记下了,跑商总得有路线不是。
  在一个村口放下最后一个乘客之后,林筠初将牛拴在树下休息,自己喝了口水,叫叶新夏和银如画在原地等着,自己进了村。
  不多时出来,手里就多了两个袋子,一个沉甸甸的,看样子是粮食,另一个袋子里面的东西有棱角凸出来,猜不出是什么。
  “又去收了什么东西?”叶新夏问。
  “荞麦和腊肉,家里没腊肉了,李老板那边这段时间生意不错,前几日还问我来着,给他带一些,在农户直接收价格低一些,反正都是顺路。这个荞麦听说那些身子富贵、常常感到头晕目眩、心悸耳鸣的人吃了有好处,煎饼子、做面食什么的都不错,所以也收了一些。”
  叶新夏上前接过装着荞麦的袋子,差点没提起来。
  叶新夏:“……”
  这叫一些?这得有六七十斤了吧?
  林筠初见她提着吃力,笑着又将袋子拿了过来:“这个重,你提腊肉吧,腊肉轻一些。”
  “好吧。”叶新夏松开手,去提另一个袋子。
  回程之中,没有别的乘客,叶新夏和银如画都上了车,打着伞,猫在后面一边吃着零嘴一边聊天。
  “筠初姐姐,刚刚你问他们的那些话,你是要开铺子吗?”银如画嘴里含着蜜饯,问林筠初。
  “是想开一个,还在筹划中。”
  “这样啊,那你得租个铺面,你有看中的铺面吗?”
  “没去看呢,就去牙行问了问,租金太高,每个月三到五两银子不等,半年起租,加上三个月的押金,我钱不够来着,没好意思去看铺子。”
  “那正好,我们锦绣堂有个人有铺面,就是比较小,租金也不高,一个月二两银子,押一个月租子就行,不管租多久,租子按行价涨,不坑人,你要去看看吗?”银如画说着自己在绣堂得来的消息。
  “是谁呀?我们一整天都在一块儿刺绣来着,我都没听到这个。”
  叶新夏插嘴问了银如画一句。
  “就是陈效哥啦,绣堂里唯一一个绣郎的那个。那天有个大娘问租房的事,他提了一嘴儿,那天你休息没来。不过大娘想租院子一家子住,陈效哥只有铺面,所以没租出去。”
  陈效叶新夏认识,就是平时不怎么讲话,不过她知道他的绣技也挺不错的,自成一派,自己要想绣成陈效绣品那样的,还得再磨几年。
  林筠初脑子里过了一遍,没印象,摇了摇头:“不认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