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还有两个年轻人,右边席的角落里,亲得都快不分你我了。
王多多举起手机,想把观众席拍下来。
“哎,你是干什么的?”
终于有人发现了她,她转过头,看见一个戴眼镜的干瘦老头正皱眉看着她,他手里握着剧本,眼镜片跟啤酒瓶底子一样厚。
王多多马上解释道:“哦,我是……我找不着厕所了。”
“厕所?厕所不在这儿,你出门右转就有厕所。”
“哦,对不起!”
说完,她就逃跑了。
出了门,王多多真的拐弯去了厕所,厕所安安静静,有浓烈的消毒水的味道,她一个人找了个空位锁上门站在里面,伸手一摸自己的脸,都是烫的,她也没想到,原来自己刚才那么紧张。
不过,这倒是进一步证实了她的想法,他们好像,确实是有某种联系的,可究竟有什么联系呢?她目前还想不出来。
还有那个故事,她姑姑说这好像是于思佳写的,现在看来,它到底是于思佳写的,还是写的就是于思佳?
至少一定和于思佳有关系,于思野到底为什么要引导她看这场戏,是为了台上的内容,还是为了台下的观众?
于思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故事的最后,雨过天晴,两位少年再次回到平安桥上,发现一位被弃养的男婴正躺在桥上哭泣,那个叫佳佳的男孩儿抱起他,跟另外一个叫旦旦的男孩儿说,虽然爸爸的厂子被冲垮了,但是设备还在,一切还可以重新开始,厂子也会焕发新的生命,你看,这漂亮的小男孩儿,长大以后,又将是一名强壮的工人!
演佳佳的演员,把那个道具男婴高高的托起来,和蛋蛋一起,笑得非常灿烂,好像托起厂子的新希望。
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幕布被缓缓的拉上。
王多多觉得讽刺,厂子已经黄了,那个被高高举起的新希望,不知道现在又会怎样。
演出结束,演员在台上目送着观众离场,观众之间没有交流,平静离场,像是刚刚祭奠完某位故人。
等所有人都走了,王多多再次来到后台。
那个干瘦的老头正在给本场演出做复盘,看见王多多进来了,就转头问道:
“又走错了?”
第二十四章 鱼汤
“不,这是特意来找您的,我特别喜欢这个剧,真的,您是……编剧吧?”
王多多故意这样问。
“不是,我是导演。”干瘦的老头回答。
“那我,向您表示感谢,您导演得太好了!”王多多说这话的时候,多少失了点儿底气,人家热心观众都是给导演演员送花的,她一个两手空空还好意思说崇拜人家,但她怕如果自己先跑出去买花,等回来他们就已经走了。
干瘦的老头可能也感到很疑惑,竟然还有年轻人喜欢这么老套的戏,这么多年,这出戏的受众一直很固定。
王多多怕他不相信,又说:“要不、要不您等等我,我这就给您买束花去?”
“不用不用,你喜欢我们就非常高兴了,不用搞那些花里胡哨的。”
老头阻止了王多多。
“你……到底想干什么?”
“我想跟您聊聊,聊聊这个剧……”王多多说“可以吗?”
“哦……”干瘦的老头想了想说“那你等我一会儿,好吧?”
“好的好的!”王多多马上识趣的躲在角落里。
他们开完了会,好像还要去聚餐,干瘦的老头让大家先去点菜,自己稍后就到,然后他看了一眼王多多,王多多马上跑了过来,问导演:
“我叫王多多,刚回来不久,闲着没事儿进来看剧,没想到这么好看!”
“不嫌这剧土?”
“不会啊!看起来很震撼!”王多多说。
“那就好。”
“请问您贵姓?”
“我姓廖,是文化宫的退休副馆长。”
“廖老师您好!”
廖老师把王多多引到舞台中央的“平安桥”上,示意她坐在桥的扶手上,还跟她说:“不好意思,我们这儿简陋,没什么正经的凳子能坐。
“没事儿,这就挺好,相当于有幸参与了。”
廖导演听见王多多这么说,终于也跟着一起笑了。
“廖老师,请问,这部剧是有原型的吗?”
老头儿点点头,说:“是的,我们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那您对故事里的人一定都很了解吧?至少,也会向他们收集素材吧?”
廖老师好奇地问:“哦?小丫头儿,你很懂嘛,这个故事的原型,可以说,我也亲身参与了呀。”
老头儿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骄傲,他提了提眼镜,望向远方。
“那怪不得,这个故事看起来,相当真实。”王多多吹捧道。
老头儿很高兴,他看向王多多问道:“你也对话剧表演有兴趣?我们这里也招演员的,只是没什么钱给你,全靠兴趣爱好。”
王多多摆手说道:“我不是对戏剧表演感兴趣,我是对这个故事本身感兴趣,就是故事里,那个叫佳佳的男孩儿,他的原型,是不是叫……于思佳?”
听王多多这么问,老头立刻警惕了起来,他厚厚的眼镜片在舞台上方丰富的射灯照相下,反射出一束警觉的光来,他问:
“你认识于思佳?”
<a href="https:///tags_nan/nixiwen.html" title="逆袭文"target="_blank">逆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