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胤禛走到了太后的跟前,用手牵着她的手,笑着道:“清佑自己贪玩,去水里捞胤祺扔掉的金钗,这次落水了,本身不是什么大事,清佑也没有什么问题。”
说到这里,他有些为难的道:“只是胤祺和宜妃娘娘说我搬空了常宁皇叔的库房,是贼,这件事,需要皇祖母给处理一下。”
宜妃听到这里心里倏地一下子,她没有想到,胤禛竟然这样,其他的事情他一概不说,就重避轻的直接把胤祺话里的贼这件事给挑了出来。
太后一开始就知道搬空库房这件事,也知道参与的孩子不少,唯一的是常宁自己都没有追究,而现在被胤祺拿出来说事,这能和宜妃没有任何的关系吗?!
她要是没有记错的话,皇上对她的禁足还没有结束了吧?
想到这里,她看着地上的胤祺,笑着招了招手道:“小四,说的对,这事情不能纵容,传出去咱们大清未来的君主,怕是都没脸见人了。”
说到这里,她在宜妃满是惊恐的眸光中云淡风轻的道:“送蒙古历练一下吧。”
第091章
宜妃听到太后的话, 浑身紧绷,她有些慌乱的从椅子上站起身来,疾走了两步来到了太后的身边, 满是恳求的道:“太后娘娘, 小五从小在您身边长大,您怎么能这么的狠心啊?您把他送到蒙古去,不就是要了他的命吗?”
说着她的眼泪顺着脸颊落了下来,她赶紧的拿着帕子胡乱的擦了一下脸,继续道:“小五他不是故意那么说的,只是听到了四阿哥做的事情,才一时情急说了不该说的话。”
“再说了,这只是两个孩子之间的吵闹, 并不是什么大事啊?”
宜妃来的时候想了无数种可能, 唯独没有想到太后竟然不念及旧情,她从小把小五养到了一岁多,这难道一点情面都没有吗?
说把人送走, 就把人送走了。
想到这里, 她的眼眸愈发的通红起来,心里的恨意翻涌。
胤祺在看着太后对着他招手的瞬间, 就从地上爬了起来, 朝着她走了过去,只是还没有走到地方,就听到太后说的要把他送到蒙古去。
往前走的脚步倏地一下子停了下来,他茫然的看着太后, 声音有些不敢置信的道:“皇祖母, 为什么要把我送到蒙古去?我不去蒙古,我想在额娘的身边, 也想在皇祖母的身边!我哪里都不去。”
说着他往前跑了两步,跪下了太后的脚下,抱着她的腿哀求道:“皇祖母能不能不要把我送到那种地方?”
太后伸手在他的脑袋上揉了揉,温声道:“小五,那是皇祖母出生的地方,你小时候不是说,要替皇祖母过去看看吗?现在怎么又反悔了呢?”
这样的话,让胤祺的哭声戛然而止,他抬头看着太后,用手擦了一下脸上的泪水,对着她问道:“是真的吗?皇祖母,那你什么时候去接我啊?”
他记得自己说的话,他在他皇祖母身边长大,本身也去永寿宫去的比较勤,对太后的感情还是比较深刻。
太后听到胤祺的话,温柔的拿起帕子给他擦了一下脸上的泪水:“别哭了,等小五十三岁的时候,皇祖母亲自去接小五好不好?”
这短短的一句话,直接决定了胤祺在蒙古那边的时间。
胤禛看着太后脸上的模样,往前走了两步,用手拉着她的手,声音里带着妥协道:“皇祖母,其实……”
其实不用把人送走的,就是送走,在那边一两年的时间就足够了。现在让胤祺在那边待到十三岁,就是七年,七年的时间,实在有点长。
太后闻言,转头看着胤禛,她用手摸了摸他的脑袋,温柔的笑着道:“小四真是一个好孩子,但是小五啊,他被养歪了,要是再不纠正过来,他这一辈子都毁了。”
她在永寿宫的那么长时间,不是不读书的,她看过太多的兄弟相残的事情了,而胤祺现在这样的性子,就是宜妃给了他最大的认识上的错误。
他凡事都要争一争的性子,要是不改,将来可能会做出来要命的事情。
而她把人送到蒙古去,这才能彻底的断送了宜妃的所有念想,胤祺就是以后不得宠,也能平安的活下去。
她养了他那么长时间,又岂能看着他送命?!
胤禛明白太后话里的意思,他对着人点了点头道:“皇祖母决定就好,现在皇阿玛正好在准格尔,到时候不忙的还能过去看看他的。”
胤祺一个六岁的多的孩子,一个人在蒙古的话,就和流放了差不多,要是没有人给他撑腰,或者过去看看他的话,到时候一定会受到欺负。
胤祺年纪小,又是他的弟弟,他可以教育,但是却不能让别人欺负了去。
最少要让那边的人知道,京城里的人,他并不是没有人惦记的。
太后明白他话里的意思,对着他道:“没事,哀家会安排好的,胤褆和皇上过去的话,或许打不到哀家想要的结果。”
胤祺需要好好的调教才行,而且在蒙古那边,也不会真的被欺负了。
宜妃听到胤禛和太后的话,抬手擦了一下脸上的泪水,她满是恶意的对着胤禛道:“都是你,你要是不把太后请来,就没有这样的事情!你为什么那么的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