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 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 第722节

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 第722节

  毕竟,张玉玲和林母,虽然做衣服的手艺还算不错,但到底没有根基,要是一开始就定价太高,估摸着也没有多少人愿意来买。
  但是这次不一样,徐婉宁打算直接走高端路线。
  至于旗袍,会根据面料的不同来定价,其中香云纱做出来的,一件至少上百块钱,其余的面料会稍微便宜点,但最便宜也不会低于八十块钱。
  纺织厂的老板念着徐婉宁之前帮忙拉了外商的生意,现在纺织厂每个月都能挣很多外汇,所以对徐婉宁十分感激,她要的那些布料,基本上都是以成本价购买的。
  这样算下来,一匹布料均摊到每一件旗袍上,面料的费用不超过十块钱,成本就是二十块钱。
  剩下的,都是徐婉宁净赚的。
  房子也是徐婉宁自己的,不存在房租的问题,至于一开始的投资,反正会一直用下去,也不算成本。
  如此算下来,十块钱的提成,真的不算高。
  至于西装的定价,徐婉宁计划的是,上衣和裤子的两件套,一套一百六十块钱,一件衬衫三十五块钱,马甲二十五块钱,要是买四件套,那就只需要两百块钱。
  友谊商店一套西装,两件套的价格是一百八,外加一件马甲的价格是两百一,再加衬衫是两百三。
  并且还要外汇券才能买到。
  但是在徐婉宁这里,非但不用外汇券,还能优惠三十块钱,而且还是根据身体尺寸量身定制,并且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面料,颜色。
  相比较之下,肯定会有很多人趋之若鹜。
  至于短袖,徐婉宁的定价是四十五块钱一件,牛仔裤六十,西装裤五十。
  如今港城那边的喇叭裤已经流行到了京市,不少追赶潮流的年轻人都拥有了喇叭裤,牛仔裤的时兴也就在这一半年的时间了。
  徐婉宁用的是最好的面料,相对较好的裁缝,每一件衣服都是纯手工缝制,独一无二的,跟那些工厂流水线做出来的可不一样。
  她有十足的信心,欢喜成衣店能成为指向标。
  其实一开始,徐婉宁只是想开一家裁缝铺,不求赚钱,只为了让林母找到寄托,大发无聊的时光。
  但看到陈家父子的手艺后,徐婉宁的心态也转变了。
  既然要开店,那就务必要做到最好。
  相信欢喜成衣店一定会给她惊喜。
  听完徐婉宁的分析,林母这才道:“阿宁,你千万别多想,妈这人眼界小,我没别的意思,你别跟我生气?”
  “怎么会呢?您能跟我说这些,可不就是说明了您在乎我吗?”
  正聊着天,电话突然响了。
  徐婉宁接起电话,听到了姑姑徐华景的声音。
  “阿宁,你下午有事儿吗?”
  “暂时没什么事情,怎么了姑姑?”
  “是这样的,刚才你二哥跟你茂青表哥,两人找到我说,想谈一谈分红的事情。我寻思着咱们二号店开业也有小半年的时间了,确实一直没有分红过,既然茂庭和茂青提起来了,那就分一次吧。你下午要是没事儿的话,就来一趟店里呗。”
  “成,那我等会儿就过去。”
  下午六点,徐家几兄妹在二号店齐聚一堂。
  除了还在坐月子的张文婷,以及在医院里离不开的徐茂团之外,其余人都来了。
  徐茂团没来,但毛敏作为他的未婚妻,也代表他来参加了这次分红。
  包间里,徐华景将账本拿出来,放到老大徐茂然面前。
  “茂然,你是家里老大,你先看看账本,要是没问题的话,就传下去让弟弟妹妹们看一看。”
  闻言,徐茂然却直接将账本拿给了徐婉宁。
  “姑姑,您知道的,我们虽然参股了,但是对于经商这件事实在一窍不通,关于账本,也只能看到金额,关于成本,利润这些的实在看不明白。阿宁有经验,让阿宁看吧。”
  反正他们都足够信任徐婉宁。
  徐婉宁倒也没有推脱,将每个月的账本都拆开来跟几人分析。
  “……所以,从开业至今,咱们二号店的净利润,一共是六万七千八。”
  六万七千八,听到这个数字,饶是早有心理准备的几人,都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虽然徐家每个人都有稳定的工作,每个月的工资都不算低,但是六万多块钱,对于他们而言,无异于还是一笔天文数字。
  要知道,当初徐婉宁买地皮的时候,钱有点不够,徐母,大伯母和二伯母,三家人将全部积蓄拿出来,也才一万多块钱。
  而二号店开业至今,竟然就已经有六万多的净利润了。
  虽然要九个人来分这笔钱,但是分到每个人手中,也有好几千块钱。
  这半年多的利润,以他们的工资,可能一辈子都挣不到。
  徐家七兄妹,再加上林茂青和林婉笙,一共九个人,每个人都能分到七千五百三。
  巨款,这真的是一笔巨款!
  “不过,这笔钱不能全部拿来分红。”
  徐婉宁说道:“咱们的二号店要一直开,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每天光是从养殖场那儿进货都得一笔不小的钱。所以我的意思是,咱们每个人先分六千块钱,一共五万四,余下的这一万三千多,就继续存在账目上,当做流动资金。”
  “我没有意见。”徐茂然最先表态:“听阿宁的就好。”
  做生意,徐婉宁是专业的,他们虽然不懂,但是听劝啊。
  其余几人也都纷纷同意了,只有徐茂庭和林茂青,表情有些凝重,似乎有什么话想说。
  第1182章 分红
  想到这次分红是两人提出来的,徐婉宁问道:“二哥,茂青哥,你们俩要是有异议的话,可以提出来,咱们都是股东,完全可以一起商量嘛。”
  虽然她提出的办法是最好的,但也不一定非要按照她说的来。
  比方说,养殖场也是她的产业,二号店这边如果没有充足的流动资金,可以先跟养殖场欠款,等周转过后再把钱补上就行。
  而且留下一万多当流动资金也确实多了点,可以再分一分。
  徐茂庭皱眉,解释道:“我没有异议,我只是有些担心,六千块钱买不到一套房子。”
  “买房?”徐婉宁讶然:“二哥你想买房?”
  徐茂庭沉重的点头,“你二嫂的好友,结婚以后就搬出去单独居住了,你二嫂一直很羡慕。当然了,她并非是不想跟我父母住在一起,不过年轻人的作息和长辈多少不同,时间久了,容易滋生矛盾,更何况,现在还有了孩子……”
  “大哥大嫂一次生了两个孩子,不也好好地在家里住着?”徐茂宁忍不住呛声,“二伯母对二嫂足够好了,为什么她非想着要搬出去呢?”
  徐茂庭原本想解释,但是张开嘴以后又不知道该如何说,又默默地将嘴闭上了。
  他也觉得,跟父母住在一起很好,自己母亲将张文婷照顾的很好,月子里从来没有让她起夜过一次。
  因为是喝奶粉的缘故,每次甜甜饿了要喝奶,都是二伯父和二伯母轮番起床冲奶粉,尿布也都是徐茂庭换的。
  只是张文婷每次想到自己几个好友都搬出去住了,总是心生羡慕。
  她倒是没有闹事儿,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徐婉宁说的产后抑郁的问题,每次提起这个,她都会哭。
  所以,徐茂庭也动了要买房的心思。
  也不是非得搬出去,但有一套独立的房子,总归是有了希望。
  按理说,以徐家几兄弟的资历,单位分房的时候,肯定有他们的份儿。
  但几年前的风波给徐家带来了不少的波动,作为全家掌上明珠的徐婉宁都不得不去下乡就能看出来,所以,徐家几兄弟都选择了没要分房,将自己的名额让给了更需要的家庭。
  反正房子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一个可以睡觉的地方,碰巧家里在军区大院分到的房子都不算小,住下一家老少足够了。
  “二哥你这样做,不是让二伯母伤心吗?”徐茂迎如是说。
  他倒是觉得住在家里很好,这样的话,自己母亲能照顾好陶静静,而且陶家也在军区大院,她想回娘家,脚一抬就回去了。
  除了徐茂然外,徐家其他几兄弟都加入了讨伐徐茂庭的队伍当中。
  听着大家越吵越激动,徐婉宁的手用力地拍了下桌子,“都别吵了!”
  虽然是妹妹,但徐婉宁在家里的地位超然,她吼了一句,几个哥哥都闭上了嘴。
  “二嫂想要搬出去住,这无可厚非。也别拿二嫂和大嫂做比较,每个人性格不同,所做的选择也不一样。”
  再说了,当初陈烨和徐茂然结婚以后,她并不是没有期待过要过二人世界,但当时国情那样,谁敢提那样的要求?
  在徐婉宁看来,婆婆再好,那也不是亲妈。
  不,换句话说,哪怕是跟自己的亲妈住在一起,也会有矛盾发生。
  而且年轻人,干柴烈火,免不了想在深夜中发生点什么。
  现在的房子不算大,隔音效果也不好,但凡有点动静,都会被屋内的其他人听见,哪怕华国人再含蓄,也不免会觉得扫兴。
  所以,想要搬出去,这无可厚非嘛。
  况且……
  “姑且先不论二嫂要搬出去这件事对与不对,如果哥哥嫂子们相信我的话,就尽可能地用手上的钱去买房子。相信我,要不了几年,京市的房价会疯涨,到那个时候,要想再买房子,六千块钱可能连一间都买不到。”
  这一点徐婉宁深有体会,当初她让林荃和东子翠芬买房子的时候,一套一进的四合院也才八千来块钱,前段时间陪着杨老板去看房子,一进的四合院已经涨价到了一万出头。
  二进的涨价更明显。
  徐婉宁虽然没有囤房子的癖好,但是这几年下来,她也买了三套二进三进的四合院,还有四五套商铺,如果遇到有各方面都合适的房子,她还是会继续买。
  再过上二三十年,京市的房价突飞猛进,她单单是靠着这些房子就能完全躺平。
  哥哥嫂子们也会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极大的成就,但,察觉越发大了以后,难免还是会影响到彼此之间的感情。
  兴许他们这一辈影响不到,但是再下一辈呢?
  明年开始就要计划生育了,也就是说,往后家里就只能有一个孩子,她和大嫂还好,生了俩,彼此之间还有亲兄弟姐妹帮衬,但是其他侄子侄女儿都是独生子女,真要遇到点事情,还不是要表兄弟们帮忙?
  如果这个差距过大,难免会影响她们之间的交往,岂不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不论是提议开二号店带着大家一起赚钱,还是一再地提议大家买房子,徐婉宁都是出于这个目的。
  之前在她的建议下,徐母说服大伯母和二伯母给几个哥哥们都买了房子,但是因为钱不多的缘故,买的都是单位的集资房,一套房子也才三四十平米,就算几十年以后,也值不了几个钱。
  “这六千块钱放到你们手中,也没有太大的用途,倒不如用来投资买成房子,相信我,往后房子绝对会保值。”
  “这个我是信的。”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林茂青忽然开口:“我看中的那套房子,之前只要五千多,但是这才过去了一两个月,就涨到了八千块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