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大婶没想到林筠初第二天就来了,开心得不得了,当下就去了衙门按手印。
  只要是开店房东,都要去衙门登记。
  就这样,林筠初交了半年的房租,年前赚到的银钱一下子又去了大半。
  还好店铺里面满意什么需要特别装修的地方,只需要添置货架就行。
  林筠初就地找了木匠定制货架和储物柜,木匠父子两人赶了半个月的工,总算如期交货。
  期间进货事宜全靠刘二宝他们三人负责,小半个月下来,三兄弟肉眼可见地瘦了一圈。
  开张事宜也就那样。
  只是开张那天,新店人手不够,林筠初便暂时关了历先镇上的门店,将刘二宝三兄弟全都调了过来,等第二天才将马二旦和马小三调回历先镇,自己和刘二宝坐镇新店。
  新店名叫云夏批发铺,虽然也是卖杂货的,但是跟普通杂货铺相比,百姓要是大量购买什么东西的话就可以拿批发价,就算自己买不了那么多,临时找人拼单也可以拿批发价。
  店里还有一面墙的储物柜可以免费给买了大宗商品的顾客保管东西,每一个都有锁头,顾客寄存之后领取小木牌,想取走的时候凭木牌的登记信息叫掌柜开锁就行。
  方便又贴心。
  这样的营销方式在开店当天就引来了不少客人,毕竟买东西能少一个铜板是一个铜板嘛。
  当天批发铺的销售额就远超当时百货商铺开张时的销售额,可把林筠初惊喜得不行,晚上大半夜的拿着账本都不舍得放开,还是叶新夏看不下去了,缠着人要抱着睡,林筠初才放下账本上床躺下。
  新店开张第四天,又是小集,这一次店里只有林筠初和刘二宝,两个人忙得团团转。
  跟历先镇相比,历先镇简直就是养老模式。
  送走最后一个客人,刘二宝直接瘫坐在地:“姐,你再招几个人吧,小弟我实在吃不消了,累死我了。”
  经过几个月的相处,刘二宝已经不怕林筠初了,平日里就拿林筠初当姐姐一样,有什么就说什么。
  “会的,我也吃不消了。”林筠初想到自己过两天还要回村种田就觉得头大。
  要不是为了户籍证明,她去年水灾的时候就将义田还回去了。
  不过也还好,到七月份,她就不用再那么麻烦地隔三岔五回村报到了。
  “那,姐你有人选了吗?”刘二宝搓搓手,他那里有几个兄弟也想干来着,如果能拉过来一起干活,那也挺不错的。
  林筠初哪里不知刘二宝的想法,不过也没点出来。
  “有几个,到时候你带带他们。”
  刘二宝和马二旦马小三她可以用,但是其他小混混她目前是不打算用的。
  总不能自己的手下全都是混混出身吧,而且还是同一个团伙来着,这样子风险太大了,等以后要是真的让他们掌管店铺,若是他们有了异心,自己只怕会被瞒得死死的。
  “好吧。”
  刘二宝有些失望,不过也还是应了下来。
  林筠初对他算是有恩,又是他的顶头上司,林筠初说什么他做什么就是了。
  林筠初看着刘二宝虽然瘫坐在地但是目光一直在看着货架,嘴里还嘀嘀咕咕着估算进货量,决定将刘二宝培养起来,等再过一段时间,她就不用事事亲力亲为了。
  刘二宝还不知道自己即将升职,整个人的心思都在货架上,寻思什么时候再去签几个供货商,货源稳定一些,他就可以专心卖东西拿提成了。
  第108章 特岗
  有了百货商铺在前的经验,批发铺的生意很快就步入了正轨。
  林筠初给批发铺找了两个伙计,让刘二宝带着熟悉业务,时不时过去查一下账本,提一下意见,等到回本的时候,基本上就不管了。
  叶新夏见她一副甩手掌柜的样子,担心得不行。
  结果林筠初说:“已经回本了,接下来哪怕他每个月交到我手上只有几两净利,那也是赚的。”
  叶新夏拿她没办法,也就不多说了。
  林筠初检查完批发铺里的安全措施,伸了个懒腰,从店里出来到隔壁的包子铺准备将就着解决一下午餐。
  “叔,一碗大碗的鲜肉粥,再来两个肉包和两个馒头。”
  林筠初一坐下就举手跟老板点单。
  这段日子林筠初和伙计们常来,老板对于林筠初的食量已经习以为常。
  “好嘞,稍等一下。”
  粥和包子馒头都是现成的,很快就上了桌。
  林筠初一边吃着一边听周边的人聊天。
  “哎,听说西南那边获胜了,是真的吗?”
  “应该是的吧,听说都已经有人回来了。”
  “停了好,连年征兵,我们村都没人了,要是那些男儿都在,这次洪水我们村都不一定有这么大损失。”
  “可不是,全靠其他乡镇的人来,来的青壮年也不多,好多都是半大小子还有些上了年纪的,唉,难为他们了。”
  “回来了好,家里有闺女的得赶紧相看啊,只要手脚还在,那可是顶好的劳动力,而且说不定还有退伍的抚慰金。”
  ……
  周围的人们叽叽喳喳,大多人在为西南停战而感到开心,也有人已经在想着退伍军人的劳力和军饷,就希望自家女儿嫁过去能过上好日子。
  林筠初眯了眯眼睛,劳动力啊,退伍军人确实是顶好的劳动力,一个顶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