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暂且略过付子衿口中墓地这个恐怖的话题,金欢喜觉着这一大家子都称得上一声奇葩。
  你就是欢喜?穿着粗布麻衣的大光头站在小院门前,俯身作揖,面容和善。
  金欢喜没想到,在付家小院最先遇上的,是站在门口的一位僧人。
  c市最出名的寺庙叫做求真寺,哪个朝代传下来的,哪个祖师开创的,一概不知,只知道属于佛教,本来无名,奈何灵验,便火了。就是这样一个不愿扩张的小寺庙,住进了付子衿的大伯,也就是眼前这位出家人。
  金欢喜对僧人的印象仅停留在动画片《聪明的一休》,见他站在门口等小辈,手足无措,慌乱之下,也学着他,左手抱着右手,虚握成拳,俯身作揖。
  不知道哪一个动作引起了他的兴趣,他两眼放光就要凑上前,付子衿突然伸出手,撇开这位大伯,牵着金欢喜进了小院。
  你要是和他聊佛教,他能跟你说上一宿。仅仅一句话,吓得金欢喜挨着她走。
  到了大门前,木门两侧敞开着,明亮的灯光照在地上,付子衿深吸一口气,带着金欢喜走了进去。
  客厅内,戴着墨镜的老头造作地拿下墨镜,语调夸张:哎呀,子衿回来了,这次考了第几名?
  付有和金欢喜想象中不同,这位老爷子并非老态龙钟的模样,反而追赶着潮流,穿着上显得很年轻。
  付子衿对他没有好脸色,只是冷淡回复:第一。
  付有并未生气,反而站起身来,让出最中间的位子,脸上的笑意也收起:你坐这吧。
  付子衿没答应,拉着金欢喜坐在了付译文边上。
  金欢喜茫然地坐下,不明所以。
  付家的桌子和金家不同,似乎是钉死在此地,无论动静如何大,圆桌一动不动,不知道最早是怎么抬进来的。
  圆桌之上,除了付有这个老人,便是付译文和他的两个姐姐,金欢喜数来数去,都只有六个人,和付子衿描述的景象截然不同。
  你大伯不进来吗?你姑姑的孩子呢?见要开始吃饭,金欢喜凑到付子衿耳边问出了疑惑。
  付子衿手里的筷子停滞在空中,连带着整桌子人都看向她。
  他不会进来。
  被桌底下的手安抚似的拍了拍,金欢喜暂且按捺住了不解。
  在付家吃饭的感觉并不好受,起筷,落筷,这几个人都像是机器人一样,吃饭无声无息,只有筷子碰到了碗,才会发出清脆的响声。金欢喜几次想张口,都被这沉默的氛围逼退。
  她郁郁想到,要是在家里,这会儿她爸妈就会开始要求才艺表演了。
  漫长的不适后,饭桌上的饭吃完了,金欢喜竟不觉得饱。
  之前请过祖了,开始折纸吧。等所有人都放下筷子,付译文突然开口。
  请祖是当地习俗,流传至今。当菜还是生的时候,将菜、水果、酒等东*西放在桌上,前头点两根蜡烛,长燃一夜,后代在桌前每回鞠躬四次,一共三回,请求祖宗保佑新的一年。
  地上放着两叠金纸银纸,金欢喜跟着付子衿坐在那折纸钱,将金纸折成金元宝,将银纸撕出六道痕,应该接一个,不过几分钟,神情已然麻木。
  付译文平日里也算正常,到了这里,竟不发一言、面色沉重,付子衿的姑姑们也是奇怪,在一旁折纸,垂着眼帘,也不聊天,再往屋外看,还能看到一个站着不动的僧人。
  如果不是付子衿就坐在边上,金欢喜觉得自己应该报警。
  折至天微微亮,金欢喜开始有了困意,一行人又站起来,要往墓地去。
  出了门,付有就站在自己那位已经出家的儿子边上,两人背对着背,不像是父子,倒像是仇人。
  付子衿牵着金欢喜走在最后,看着前面死气沉沉的几人,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我出生的时候,奶奶已经去世很久了。
  奶奶的名字很短,很普通,温红,别人都叫她小红。付有年轻时是富家子弟,四处游历时被温红吸引,在追求之下,温红松了口,跟着他回了c市,答应了做他的妻子。
  本以为是王子和灰姑娘的开始,却迎来了一生数不尽的苦难。
  虽然付有此人没有在外留情的臭毛病,却染上了恶习赌。
  家里有四个孩子嗷嗷待哺,父亲却在外赌钱,甚至越赌越大,有时候还会叫懵懂的长子给自己送钱过来,短短半年,偌大家财就成了泡沫。
  奶奶已经看透了爷爷,却被孩子锁在原地,一生逃不出去。
  付有为了去赌,会去偷温红藏起来的钱,藏得再深也找得到。
  有一回付有偷了孩子的学费钱,长子那一年就没上学。温红和付有大吵了一架,一天打几份工,只为了供四个孩子上学,到了最后,落下一身病根,住了院,没几天便撒手人寰。
  母亲病逝前,长子站在病床前,听母亲说完了最后一长串话。
  她说她怨过付有,怨过自己,怨过孩子,怨过命运,可惜,她不够狠心,放得下付有,放得下自己,放不下孩子。
  放我走吧。
  温红一生吃了太多苦,走时面带微笑,四个孩子立在床前,一滴眼泪未留,之后温红的尸体在棺材中葬入地下,才惊觉已经没了母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