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此时,赵琨突兀地进宫,谎言意外揭穿。他尴尬地轻咳一声,作揖行礼:“大王千秋无期。”
  作为长辈,他见秦王政不用拜。再转向韩非:“得见韩公子非,幸甚。”
  秦王政起身迎上去,抬起手臂,搭住赵琨的肩膀往自己这边一揽,是个勾肩搭背的亲昵姿势,“不是说过了,小叔父进宫不用下马,入殿也无需解剑脱靴。”
  赵琨灿然一笑,道:“王上的恩典,臣心领了。但树大招风,臣要‘和光同尘’,不搞特殊,免得惹人恨。”虽说尉缭也享受特殊的优待,然而他跟赵琨不一样,平日里就喜欢四处招摇,一天不搞事情就浑身不得劲,十分享受鱼咬钩的乐趣。入秦一年,将跳出来挑衅他的刺头、以及暗中使绊子的人都收拾得服服帖帖。
  秦王政颇有几分期待地问:“又给扶苏带玩具,寡人的那一份呢?”
  “也带着。”赵琨去摸袖袋。
  秦王政连忙制止他,道:“手上还有伤,别忙活了,寡人自己拿。”
  东西摸出来,是一只青竹叶编成的蚂蚱,还有一对彩绘的蝴蝶。赵琨偏头,附在秦王政的耳边说了一句悄悄话,秦王政让小宦官取来一把金柄铁剑,剑刃如霜,黄金剑柄通体镂空成精美的蟠螭纹图案,镶嵌着七颗绿松石,呈北斗七星排列。
  因为冶铁技术的限制,铁剑少有如此锋利精致的。
  仿佛某种戏法,秦王政抛出的仿真蝴蝶并没有落地,而是扒在铁剑上振翅,鲜艳的彩绘翅膀,惟妙惟肖的触角都在动,就像是真正的活蝴蝶。
  韩非好奇地望着,下意识抬手,又收住,不敢擅自动秦王政新收到的礼物。
  就像他们一起玩耍的时候一样,赵琨自然而然地凑过来,带着韩非的手触摸了一下蝴蝶依然震颤的翅膀,介绍说:“这蝴蝶的躯干是用磁石雕刻的。可以吸附在铁器上,你也试试?”
  秦王政看着他们,唇角微扬,是一个从寒冰之中绽放出来的柔和笑容。
  韩非有些意外,他在韩国,听说的都是秦王政如何残暴,秦法是如何的严苛,仅成蟜在屯留叛乱这一案,就屠戮了成蟜麾下所有的将士,屯留的十万百姓全部被连坐,惨遭流放。
  到了秦国,才发现传言有误,屯留城总共也就一万多人。秦法推行的非常成功,官府办事高效,奖励耕战的制度深入人心,秦国百姓热衷于耕田立功,或者从军杀敌立功,日子过得很充实,整体比韩国的百姓要富裕一些,尤其是咸阳、镐池一带。
  秦王政也有十分温情的一面,至少对赵琨、尉缭、李斯等近臣都很好,不是那种礼贤下士的作秀,而是真正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细致入微,挑不出毛病。
  作为一个法家,韩非的很多理论,只有在秦国,才有机会一一实现。根据师弟李斯透露的内部消息,由于秦王直接管辖的疆域不断地扩张,早已超越了任何一个诸侯直属的土地,曾经的官制、律法等等都不太适用了。秦国正在筹划改革,要开创万世之先河,韩非的内心深处是渴望加入这份事业的。然而作为韩国的公子,他又迫切渴望保住韩国,与想要横扫六国的秦王政政见不和,这些日子,他们已经数次争论,都想说服对方。
  但不管怎么样,韩非对秦王政的印象已经改观了。这位年轻的君王,是师弟李斯的贵人,也是他的进退两难。
  秦王政带着赵琨和韩非一起登上观星楼,站在高处,只见以章台宫为中心,各处宫殿、王城、内城、外城的灯火次第亮起,稠密如天上星河环绕。
  从暮色朦胧,到万家灯火的场面太过震撼,韩非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却听见赵琨说:“韩公子非就不想点几盏灯,加入这繁华夜景吗?”
  第113章 一唱一和
  秦王政展了展堆叠的广袖,跟赵琨配合,一唱一和道:“寡人看了韩公子非的新作,治国理念甚是精妙,但仅仅是书面文章,具体实行起来,恐怕会遇到很多问题。公子就不想亲手实现自己的志向吗?”
  韩非苦笑,他当然想、非常想。他在韩国可不曾被君王这般重视过。秦国的变法,无论是商君(商鞅)的魄力和手段,还是秦孝公的无限信任、无条件支持,都是韩国无论如何也模仿不来的。就算他可以当第二个商君,韩王对他的信任也不可能达到足以成事的程度。除了秦王政,再没有任何一位诸侯,能实现他以法治国的理念。
  但他肩负的责任……
  韩非微微垂着眼,沉默地立在那,仿佛对赵琨的话置若罔闻。好半天,才幽幽开口:“我心匪石,不可、可转也。”我的心并非圆卵石,不可随便反转,改变立场。
  关键时刻,韩非口吃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忽然有点厌弃自己。每次开口,总是惹人嘲笑。韩国的宫廷筵席,公卿百官三三两两,觥筹交错,讲些奇闻异事、诙谐的笑话来活跃气氛。他永远插不上话,也融不进去。每逢上朝,好不容易鼓足勇气要向韩王献策,大王却总是不耐烦地挥手打断,“敢不敢把舌头捋直了再来说话?”
  就像无数次一样,这次跟秦王政的会面,终究是搞砸了吧?秦王政也知道他言语不顺了。一个因为说不上话,总是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著书立说的结巴。
  抬眸看去,秦王政却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表情,只说:“不要这么快拒绝。水上乐园还没游遍吧?秦岭风光也是一绝,让小叔父陪你多玩几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