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赵琨见好就收,说:“不急,抄一批就送来一批,也不用一下子就装满整座藏书楼。”
这时,暗卫前来禀报,荀子和黄石公结伴进入秦国,已经过了函谷关。
第115章 韩信、画像。
黄石公还有另一个身份,当代鬼谷子。同时,他也是徐福和尉缭的授业恩师。黄石公计划入秦的事,尉缭已经提前打过招呼。
韩非和李斯都给荀子写过信,信中提到了造纸术、印刷术、以及国子学等等。所以对于荀子会来秦国,赵琨并不意外,只是没想到荀子会和黄石公结伴。
暗卫还打探出来,荀子这次远行,有十几个徒弟随侍在左右,这些人似乎各有专长。小徒弟张苍擅长数算,掌管钱粮。
赵琨听了十分惊喜——荀子非常会挑徒弟,据史料记载,他的门下人才济济,出了两位帝师,浮丘伯是楚元王的老师,陈嚣是汉孝成帝的老师。
以及两位丞相:秦朝的丞相李斯,汉朝的丞相张苍。
还有两子:韩非子和公孙尼子
赵琨正愁国子学的师资力量不足,这不就送上门了?
秦王政跟赵琨对视一瞬,想到一块去了,看韩非和李斯的才能,感觉荀子的其他弟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最好来了就别走。秦王政立即下令,让沿途的驿馆按最高规格的礼仪接待荀子和黄石公,并且随时通报他们的行程,秦王政要亲自将人迎进咸阳城。
话说侵占草场一案,赵琨盯得紧,主犯云阳君、晏阳生数罪并罚,都被廷尉判了腰斩。然而行刑的时候却出了问题,被云阳君祸害过的两位姑娘养伤许久,特意求徐福带她们去围观云阳君受刑,却发现被腰斩的罪犯肌肤粗糙,脸上抹了厚厚的一层粉,仍然不够白。她们觉得不对劲,将事情告诉徐福,徐福上前细细检查,发现这人的牙齿发黄泛黑,磨损十分严重,发质枯黄、掌心十分粗糙,肩膀和脊柱轻微变形,应该是长年负重导致的,绝对不是养尊处优的云阳君,而是一个相貌和体型都极其相似的替代品,被割掉舌头替人受刑。
这事情就严重了。最终,赵琨查出丞相昌平君不断地对廷尉府施压,甚至连糖衣炮弹都用上。廷尉立场不坚定,没能经得起考验,收受巨额贿赂,在行刑的前几天,派人把死刑犯云阳君和晏阳生都给掉包了。
最终,廷尉落马,也成为死囚。
后世的监察机制比较完善,都无法避免个别官员贪污受贿的现象,所以赵琨也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只能是发现一个贪官就整治一个。
秦王政让已经精通秦国所有律令法规的李斯接任了廷尉的官职。李斯将侥幸逃脱的云阳君和晏阳生又给捉回廷尉诏狱,当众明正典刑。
赵琨特意登门将一份可以作为罪证的账本甩给昌平君,敲打了他一番。
一开始,昌平君被吓得安分了,用心处理公务,夹着尾巴战战兢兢地过了一段时间,发现秦王政不但没有追究罪责的意思,还邀请他一起蹴鞠,耐心地安抚他。于是昌平君误以为秦王政对他的宠信并不逊于镐池君,他飘了。
于是,春猎(春蒐)期间,昌平君跟侄子一起蹴鞠的时候,正巧张良在场地的边缘驻足,观看他们蹴鞠。昌平君盯着张良看了许久,给侄子熊瑭使了一个阴狠的眼色,熊瑭会意,一脚踢飞用兽皮缝制的实心蹴球。
失控的蹴球带着破空声直扑张良的脑门。
如果换一个孩童,八成会大惊失色,吓得当场失态。但张良只是十分镇定地判断出蹴球的飞行轨迹,冷静地微微偏头,任由蹴球从耳畔呼啸而过,砸断了一根护栏,滚入草丛中消失不见。
不想撕破脸,有些表面功夫就不得不做。昌平君和熊瑭仿佛很焦急的样子,一前一后地朝张良的方向跑了几步。熊瑭更是做作地紧咬嘴唇,缓缓抬眸,一脸歉意地对张良说:“今日玩得高兴,没留神,不曾瞧见这边有人,张贤弟不会介意吧?”
张良深深地瞥他一眼,露出一个人畜无害的微笑,嗓音甚至有点温柔:“熊熊(熊兄),眼睛不好使就小心一些。一场蹴鞠踢歪九十九回,你不惭愧,球都惭愧地躲起来了。”
熊瑭没想到一向温和谦让、从不惹事的张良还敢嘲讽他,一张脸红了又黑,脱口而出:“胡说八道!”他最擅长蹴鞠,准头好着呢,一向是指哪踢哪。刚才就算张良不躲,也不会有事,顶多就是蹭掉一点皮。
昌平君原本是故意要让张良出丑,借此警告赵琨一下,没想到这孩子竟然如此镇定自若。
反倒是另一边传来一声不轻不重的低呼,只见赵琨单手执着马鞭,他的马四蹄翻飞,以一个百米冲刺的速度,风驰电掣般一跃而起,腾空飞跃了二丈多的距离,直接跳过半人高的护栏,矫健地落在了蹴鞠场内。
“这是怎么回事?”
赵琨秀眉微蹙,眸子里蕴出一场山雨欲来的风暴,驱策着坐骑,来到张良和熊瑭的中间。
张良还没来得及开口,熊瑭抢在前边说:“对不起,是我,是我蹴鞠的时候不小心,光顾着争抢蹴球,没瞧见这边有人。”
赵琨的目光扫过被蹴球砸断的护栏,原本就不太柔和的神色顿时变得更加锋芒逼人,一把将张良抱上马背,戏谑道:“别人不长眼,扑棱蛾子横冲直撞,阿良也不避着点。”
昌平君和熊瑭还想说什么,赵琨陡然催马,饲养多年的骏马和他心意相通,前蹄抓刨地面,扬起的烟尘扑了昌平君和熊瑭满身,在他们猝不及防、灰头土脸的凝望中,赵琨揽着张良潇洒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