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被子上零散盖着几张画稿,线条利落、廓形锋利,它们比服装秀更另类、更纯粹——是无处不在的黑暗, 是每时每刻、刻进生命的力量, 是天崩兮不陨其心的坚稳。
艾波飞快眨眼, 甩掉突如其来的酸涩, 坐到床尾, 打趣道:“我面前的两位女士是时尚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兼顾艺术性与大众审美的天才, 哪怕三十年代的c女士也自愧弗如。”
语气浮夸得仿佛在吟诵诗歌,颇有意大利律师的风采,矫揉造作。
“油腻得像讼棍。”曼妮娜直言不讳。
艾波不满:“这可是广播里说的,我不过原番背诵。”
“确实,”曼妮娜似笑非笑,“只是这广告稿由阿莱编撰,您亲自拍板送到几家电台。”
“公关嘛,”艾波摸摸姐姐的脚,耸耸肩,“公众的记忆力很短暂,要赶在他们遗忘之前,加深记忆,塑造品牌形象。”
自星期二开始,西多服装便采取饱和式宣传,除却最快实施的广播,下至路边车站、地铁站的微型广告牌,上至第五大道旁巨幅广告牌,如同填色游戏,西多的天蓝色逐步占据纽约街头。两百多块广告牌无一例外用醒目的、带点荧光的柠檬黄油漆写——‘来自意大利的答案’。
一语双关。既是面对纷繁服装品类、无从选择的答案,更是对黑手党的态度。在人脉和金钱的作用之下,媒体机器隆隆作响,宣传铺天盖地,就连布朗克斯区的意大利裔小孩也会学大人的样子,颇为自豪地夸一两句未曾谋面的老家。
“多亏奥普莱先生,他的广告公司帮了大忙。”艾波实事求是,“要是没有他,我们还真没办法像现在这么快地快占领纽约广告牌。更别说,他从中牵线,介绍了三份覆盖面较大的周报,姑娘们炮制了些小故事投稿。”
这些故事类似意林体,主要写西西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类的。艾波特意强调了尺度,以天主教为核心宣传,不触冷战意识形态的霉头。
五十年代的人没经历过如此宣传,对广播、报纸上的各种轶闻深信不疑,因而效果不错。
“我们还准备了电视广告,脚本今天应该能赶出来,”艾波补充说,“请了意大利裔歌星约翰.方坦,他是维多.柯里昂的养子,愿意零片酬出演。”
事已至此,她的意图初显——此番动作不止为西多服装营销,更是为了在这个黑手党尽数落网的空当,团结所有意裔美国人,拆开头目和底层民众的联系。
在西西里玩了小半辈子的艾波清楚,意大利社会和她故乡类似,重视人际关系。这些意裔扎根美国,天然和黑手党密不可分,遭难了、受欺负了,与其找不知忠奸的警察,不如找知根知底的唐,至少明码标价。
“把黑手党和意大利划清界限,这是内部清理,对西西里、对当局、对大家都有好处。”
艾波说得笼统,但在坐的两位女士都不蠢,这次的宣传类似于48年意大选前的情况,只不过攻守易势,目标模糊而受益者众多。
“昨晚图里和我通了电话,玛莲娜想要帮你恢复身份和户籍,你拒绝了。不打算回西西里了吗?”西多尼亚问。
捏捏姐姐被子下的脚趾头,艾波低头笑一笑:“回去有什么用呢?继续读没读完的大学吗?我知道他们都盼着我回去,但平心而论,这些年大家做得很好,不需要我插手。”
对于她的回答,西多尼亚多少有些失望,但也没说什么。反倒是曼妮娜一拍手掌,开心地说:“太好了,有你坐镇,这边运营压力能少很多。”
艾波连忙摆手,推卸责任:“我对时尚一无所知,到时亏损了可和我没关系。”
“亏损正好,”西多尼亚柔笑着开玩笑,“正好拿你抵债。”
“喂!”
三人嘻嘻哈哈,又聊了一会行动中姑娘们的表现。时间差不多,她瞧了眼墙面的挂钟,起身告辞。
临出房门前,西多尼亚状似不经意地提起:“还没有找到迈克尔.柯里昂吗?昨晚奇契带托尼来看我,小家伙看起来心神不宁的。”
“目前来说还没有消息。”艾波面不改色,“我下午接托尼放学,找机会和他谈谈。也许他只是担心你的伤势。”
西多尼亚素来相信艾波,那个美国人的死活和她没关系,见妹妹对他的失踪也呈可有可无的态度,便放下心来,“告诉托尼,我很好,让他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图里很想他。”
艾波一口答应。
出了医院,隔着马路,艾波望见对面咖啡馆遮阳棚里坐着两名西装革履的男人,其中一位是柯里昂家族的知名打手、行动组长之一,洛克.兰波。
对方也认出她来,拎了拎帽子遥遥致意。艾波轻点下颌。
补救措施采取得及时,局长亲自出面叫停了对桑蒂诺.柯里昂的审讯,没有拔出萝卜带出泥般端掉柯里昂家族。反观罗斯家族,虽然早有防范、和罗萨托兄弟做了切割,却依然没有逃过调查局和警局的围剿,和另外两个小家族一样,小喽啰被分散塞进各个分局、分批审讯,大头目直接关押至调查局办事处、等候庭审。
打开车门,艾波坐进驾驶座,发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