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苏荷品尝了一口,满足地点了点头,真的好吃,她看了一眼简历,这个大厨是扬州来的。
第二份炒饭格外金灿灿的,像加了色素一般,但大家用的都是同样的鸡蛋,也不知道这位厨师是怎么做到的。
第三份炒饭则散发着微微的焦香,火腿的香味特别突出,很有街边夜市摊的感觉。
苏荷连续尝了10道炒饭,每一道都让她感叹不已.吃到后面,苏荷的舌头都麻木了,怎么会有如此美味的炒饭呢?
苏荷从来不知道自已有选择困难症,每道炒饭都各有风味,如果她是顾客,这几道炒饭她都挺满意的。
可苏荷手中只有一张选票,看了看早已做出选择的璨尹、任莉媛等人,苏荷纠结了许久,最终还是选择了第一份炒饭。
这一份炒饭各方面更加均衡,虽然不像其他几份炒饭这么有特色,但也意味着这份炒饭会更符合大部分人的口味,不会让挑剔得客人踩雷。
第一道考题结束后,并没有立刻淘汰厨师。
在厨艺的世界里,每位厨师都有自已独特的风格和擅长的领域。厨师这门艺术并不同于服务员和保洁员的工作,后者有着明确的标准和流程,而厨师的技艺则更加多元和丰富。
有的厨师或许在炒饭这道看似简单的题目上表现平平,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整体水平不足,或许他们在煲汤或者其他烹饪领域有着惊人的才华和独到的见解。
因此,为了更全面地考察每位厨师的真正实力,第二道考题被设计为自由题,给予厨师们展示自我风格的空间。
这一环节中,厨师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已最擅长的菜肴来进行烹饪。这不仅是对他们烹饪技巧的考验,也是对他们创造力和对食材理解的挑战。
听到考题后,厨师们开始忙碌起来。
有的选择制作经典的红烧肉,有的精心准备着创新的融合菜,还有的则专注于一道精美的甜点。
厨房里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火光与蒸汽交织,香气与色彩辉映。每一位厨师都全神贯注于自已的作品,他们用心感受着食材的质感,用双手和心灵去创造属于自已的美味。
光是中厨考核,苏荷就吃了个肚圆,每品尝一道菜,苏荷就感叹,像她这样不挑食的人是绝对不适合当美食品鉴家的。
苏荷艰难做出了选择,将票投给了一位甬江本地的师傅,家常菜还是更俘获人心啊。
考核完中厨,璨尹又组织开始西厨和冷菜师傅的面试。
吃到后来,苏荷感觉食物都顶到嗓子眼了,怪不得美食家品鉴食物的时候都只尝一小口,不然也太容易因公肥胖了吧。
“嗝——”摸了摸圆滚滚的肚子,苏荷打起精神开始挑选茶点师。
荷叶旅馆现在受众最广的,无疑是红莲制作的茶点了。
荷叶旅馆茶点荣登众众点评榜的必吃榜,还成为了甬江特产,所以来旅馆排队买茶点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
靠红莲和只能打打下手的姫姑娘实在是无法满足嗷嗷待哺的客人们,荷叶旅馆的茶点铺子必须要扩大经营了。
新的荷叶旅馆在一楼留出了四间门面大小的空间,这是专门为红莲准备的茶点工作室。
红莲也准备了一些新品,会在荷叶旅馆新店开业的时候上新,茶点的品种越多,需要的人手也越多,所以苏荷格外重视这一次茶点师的面试。
璨尹的人脉很广,他邀请来参加面试的候选人不仅基本功扎实,和面、造型等技艺更是驾轻就熟。
在他们的巧手之下,面团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不仅能够制作出口感绝佳的各类面点,甚至还能捏塑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花朵。
面试现场,候选人们展示着自已的拿手绝活,有的在面团上巧手翻飞,制作出层层叠叠、酥脆可口的酥皮点心;有的则在细腻的面皮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做出的点心美味又好看。
对中厨和西厨苏荷发表不出什么意见,但对于茶点她格外得挑剔。
作为荷叶旅馆的老板,她多少有些特权,每天不限量吃红莲做的茶点就是一项,她的嘴巴已经被红莲制作的茶点养刁了,觉得这些茶点都差了一些。
不是火候上不到位,就是调味还需要下功夫,还有的茶点一碰就掉一嘴的酥,酥是酥脆的了,但卖相太差。
所以和口味相比,她更注重茶点师的性格和人品。
她是给红莲找听话的手下,而不是让新来的茶点师来做这些普通的茶点的。
苏荷力排众议,挑选了十个个脾气好、愿意听从指挥的茶点师,虽然他们的手艺差了一些,但他们本来就是给红莲打下手的,茶点的口味自然是由红莲把控。
荷叶旅馆的所有员工都找齐了,培训也进入了最后的阶段,所有人都翘首以盼,盼着开业。
第211章 一次抽卡
离新荷叶旅馆正式开业还有5天。
苏荷看着系统里多了的三次抽卡机会,深吸了一口气。
新的荷叶旅馆已经建造完成,地精工程师们拿着系统结算的尾款离开了,它们急着去接下一个工程了。
旅馆的高管们带领带领团队提前入驻到了旅馆中,所有的员工们开始进行实战演练,对细节进行最后的调整。
在新的荷叶旅馆建造完成后,系统确认了苏荷不会跑路去当拆二代了,终于“慷慨”地发放了三次抽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