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但是他想要全身心的投入,这就有待商榷了。
  “修攥字典,耗时极长,又要全身心的投入,你确定要这么做?”康熙再问一次。
  诚郡王诚恳的回答:“回皇阿玛的话,儿子愚钝,只在读书一事上有些天赋。这些年儿子浑浑噩噩的,没有什么建树,实在惭愧。如今能有幸参与修攥字典,为皇阿玛进一份心力,是儿子毕生所愿,求皇阿玛成全。”
  康熙沉吟了半晌,最后一锤定音:“准。”
  得到了康熙的首肯,诚郡王出宫的脚步轻快了不少。耆
  他对皇位不是没有一点想法的,但是这段时间兄弟们手段不停,陷阱一个接一个,他作为旁观者同样云里雾里的。
  这若是自己也在局里,诚郡王哆嗦了一下,思考了一整宿,下定了决心。
  只要他专心为皇阿玛修攥字典,不仅能青史留名,还能避开兄弟们的争端,何乐而不为。
  胤禛得到消息以后点点头,三哥是典型的有贼心没贼胆,这斗争才刚刚开始,就把他吓得缩了头。
  不过三哥真的甘心就这么退出历史舞台吗?
  未必吧,胤禛在心里默默想着,对任何人都不能掉以轻心。
  在庄子上的时间过得很快。耆
  六六年岁渐长,宜婳开始给她做初始的启蒙,最近这段时间加了毛笔字的教程。
  六六从泥猴变成了墨水猴。宜婳实在想不明白,她是怎么做到拿着毛笔哪里都能写能画,就是不在宣纸上留痕迹的。
  好不容易哄着她写了几张大字,看到的人都沉默了。
  弘晖张了张嘴,最后干巴巴的说:“形散而意不散,六六还是有些天赋的。”
  宜婳可算是见识到了弘晖指黑说白的能力了,她犹豫了半晌,给六六圈了几个字,哄着她继续写:“这几个字极好,再练几遍吧。”
  六六高兴的继续玩儿墨去了。
  宜婳有些发愁:“六六这都写了一个月了,横平竖直还写不好,不会是个笨丫头吧。”耆
  弘晖很想点头,他违心的摇摇头:“额娘,六六还小嘛,她这个年纪能握住笔已经很好了,只要不讨厌学练字,天长日久的总有效果。”
  “是吗?”宜婳半信半疑。
  都怪弘晖,这孩子聪明的让宜婳不清楚正常的小孩是什么样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太子出征
  康熙四十五年初,八爷府上多了一位位高权重的侧福晋,这可是康熙亲自下旨顶了现任福晋权利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比八福晋差多少。裪
  更何况,她姓纳兰,纳兰明珠的纳兰。
  纳兰一族因为惠嫔的缘故,是天然的直郡王党羽。
  这是血缘关系带来的羁绊,斩不断撇不开。
  八阿哥不知道皇上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不过,这个人选相当的妙,不就是至亲血脉嘛,他和纳兰一族也可以有!
  最近这段时间接连受挫,八阿哥头脑清醒了起来,虽然老九老十的离开,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利益上他都损失极大。
  但是现在他的主要敌人并不是老四一派,毕竟太子还好好的立着,直郡王大千岁的名头也越来越响亮,和他们相比,四贝勒还不够看。
  自己想要当太子,还需要徐徐图之,冲动行事只会给自己增加敌人。裪
  或许应该学习一下太子殿下,专心生娃是个不错的选择。
  诚郡王摆明车马专心修字典去了,他麾下的势力迅速的被太子和直郡王划分了。
  胤禛按兵不动,不是他花心力考察来的人,他宁愿不要,总结一个词就是宁缺毋滥。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虽然偶尔会偏离轨道,但是最终会在既定的方向上一路前行。
  同年三月,准噶尔再度入侵清朝边境,由于战事起的猝不及防,边境接连失守,无数百姓丧命于此。
  消息传到京城,康熙震怒。
  这是自康熙二十九年大胜准噶尔之后的头一次战乱。新任可汗年轻气盛,养精蓄锐,不知道暗地里筹谋了多久才发起了这次偷袭。裪
  朝堂上,群臣鸦雀无声。
  “准噶尔贼心不死,死灰复燃,这次一定要斩草除根,彻底灭了这群乌合之众!”康熙沉声道。
  顶头上司表态之后,百官们也知道该如何做了,都开始义愤填膺的口诛笔伐。
  最终定下了太子胤礽代天子出征,费扬古总领军务,择吉时出发平乱。
  直郡王府上
  直郡王砸碎了不知道多少个花瓶,他的弯刀就放在桌子上,没人敢上前,生怕被一刀取了性命,遭受无妄之灾。
  明珠赶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般景象,直郡王仿佛一只困兽在发火。裪
  “郡王息怒,依臣看,太子出京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好在哪里?评定准噶尔这样的不世之功,皇阿玛第一个想到的是给他的好太子贴金,那我这些年算什么!”
  明珠并没有动怒,他说话不疾不徐,让人听着就心情舒畅:“臣分析分析,郡王姑且听一听。这第一,太子从小到大一直在皇上身边,皇上一直觉得他还是那个嗷嗷待哺失去了额娘全心全意需要他的奶娃娃,只有距离足够远才能让皇上彻底看清他。”
  “第二,太子书读的确实好,但是他学的都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实践经验,这样的人最忌讳做主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