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见他收了,白兆睿才放心问:“乌公公,今日西风军所到之处,都有逃兵、流民加入其中,这事陛下可知晓?”
一听这要命的问题,乌图便连忙收起了笑容,“不瞒白大人,陛下早上就得了,气得连饭都用不进去了,头风都犯了,歇了好一会,刚刚才用了碗稀粥。”
百姓们难免将两位西夏最位高权重的人物,在一起比较。
如贺兰山巅融化的雪川,一滴滴水流下来,汇聚成溪,成流,由少及多,一路奔入黄河,浩浩汤汤。
随着李元阙回归,连民间的老百姓们,都常常谈论起这位战绩斐然的常胜王爷。
乌图秘密请示过光渡之后,心中拿定了主意。
五年前那场一夜易主的离奇宫变,再次回到百姓的视野中。
如今想来,王爷之前可是先帝最器重的皇子。
民间的质疑,像风一样吹入了每个角落。
皇帝心中刚刚起疑,光渡那边便笑了出来。
这些消息如野火入原,轰轰烈烈地在民间传开。
因为西夏与多地接壤,本来就与周围民族往来密切,世代都有夏人与周遭部落中的适龄者通婚,如此这般的人口流动十分寻常,甚至还有肃州出身的贵族子弟,跑去成吉思汗麾下效力。(1)
乌图做事一贯体贴上意,明明知道他已经好几日都没能留下光渡,今日既然难得相处,为什么还要在这个时候,进来打扰?
若论及体察陛下的心思,那么离皇帝最近的人,总是比常人更准确几份。
王爷母妃家族虽来自回鹘,但那又怎样?西夏风俗与大宋不同,本就不在意通婚,尤其是西夏边疆上的人家,他们还记得,曾有一回鹘部落归顺于夏王的回鹘将军,是上一任西风军的首领,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
他知道皇帝另有耳目,乌公公既然已说陛下大怒,那他便不必再提,自讨没趣。
那是他们王爷的外祖父。
药乜绗送进后宫的女子,一样的能耐不凡,这位娘娘能在皇帝对他颇感兴趣时,依然分散掉皇帝的一分注意力。
还看得这么紧,皇帝和光渡相处的时间多一点都不行,别的后宫女子都不敢往上冲,就这个嫔妃,往上冲了几次,还敢继续。
血派相传的威名,能征善战的将军,党项族的少年英雄。
古有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的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如今李元阙归途,也不遑多让——在一场无雨的旱雷之后,雷劈中了一颗上百年的古树,那古树当众倒下后,折断的树心截面上,赫然生长着李元阙的名字。
……
老百姓们只津津乐道——据说回鹘那位贵妃相貌极美,所以连他们这位王爷,都有一副极好的面貌。
是百战昌盛的将军,是身份最高的皇族,又或是……更进一步……
光渡笑,是因为他觉得,药乜绗做事果然颇有手段。
更别说李元阙所途径之处,地方军中更是大有兵士脱离队伍,请求加入西风军。
这些时日以来,有些世族家中适龄的青年,突然托人讲情从伍中归家,再过数日,又悄无声息“游历”为名而去,从此下落成谜。
“光渡……”
这是当着光渡的面,皇帝十分不悦,“叫她自己回去。”
只是他不知道,递到皇帝身边的消息,已经被乌图拦了下来。
——人们开始不再安于一位软弱的皇帝,一位从百姓手中收走银粮,双手俸给蒙古的君王。
尤其王爷驻守边疆时的轶事奇闻,陆陆续续传回中兴府,人们对这位王爷已是颇为神往。
“陛下有佳人相伴,臣便不打扰了。”光渡脸上那有些戏谑的笑容还未退,已经敛袖向后退了几步,潇洒离去,“明日朝上,再与陛下相见。”
光渡非常看好她。
皇帝话出口那刻,光都已经退至门边,他动作很快,甚至不等旁边的宫人动作,他便已经轻轻巧巧地推开殿门,动如狡兔般跳了出去。
白兆睿神色凝重了许多。
如此动作,端的是一派行云流水的潇洒宜人,连皇帝都没忍心打断叫住他。
皇帝自始至终,都不曾知道这个重要的大事。
只是乌图大人身为宦官,宫外并没有太多机会结交,而能近皇帝身边的人,都能和乌图说上两句话,更知道乌图那贪财的小习惯。
皇城禁卫军倒是他最不用担心的,因为他离宫的时候,掌管禁军的是他的庶弟。
只是皇帝永远不会真切的知道,百姓的声音,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白兆睿近日严加管束自己所掌管的两处军司,在世家子弟频繁请离后,他已经发觉不妥,近来常在军中整束军心。
白兆丰便也没有将此事上报。
虽是个庶子,但勉强还算乖巧听话,白兆丰日前更是备下了重金厚礼,拿一对纯金的合欢如意环来向他赔罪,说这是他孝敬兄长和新嫂嫂即将成婚的礼物。
白兆睿想,这素来沉默寡言的弟弟与他一向不亲近,最近也转了左性,变得懂事许多。
过去的十几年中,白兆睿也不知为何总有种……这小子表面上挑不出错,心里却不大看得上自己这个兄长的沉默嚣张。
可也巧了,他一向也看不上这个舞姬生出来的弟弟,和他娘一般出身低贱。
他们兄弟向来只是表面的客气,可这个心性高傲的庶弟,如今竟也说起了恭维的话,在他面前开始伏低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