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他准确地在黑暗中找到了那个人的方向,“还有什么事?说。”
  “王爷……中兴府急报,先皇殡天,贵妃娘娘急病殒命……”
  后来发生了什么,李元阙已经有些记不清了,他只知道自己再有记忆时,是他外祖的部下跪在地上,死死抱着他的腿,告诉他,“你现在回中兴府,是羊入虎口啊!王爷,大局为先啊!”
  大局为先,所以他离开贺兰山后,并不能回应母亲的期待,不能赶回中兴府守护在母妃的身旁。
  他甚至不能为自己的父母奔丧。
  而多年后的现在,他再听到了“大局为先”这四个字。
  那么这一次的代价,会是什么?
  ——又会是谁?
  李元阙拖着依然有些麻痹的身体,从屏风后转身而出,与十数米外的光渡撞上视线。
  光渡正站在皇帝背后,从后面亲手为皇帝披上外袍,看到李元阙就这样出来,不由得吃了一惊。
  而他远在宋地的好友立了功。
  李元阙这般反应,更加坐实了宫内外的疑心——这是一场鸿门宴,皇帝想对西夏的大将军下手,结果不知道出了什么意外,死错人了。
  光渡退后一步,微微躬身,口中连连谦让。
  对于这位老奸巨猾、无从抓手的细玉尚书,光渡之前不知道该如何入手,但后来太子毫无意识的通风报信,给了光渡全新的思路。
  全部的事。
  皇帝一时都不知道,自己是该恐惧金蒙入侵、自己担上亡国骂名,还是该欢喜自己除去心头劲敌。
  就连他自己也未必不清楚。
  “光渡,怎么了?”
  但李元阙这个样子……他一定有什么忽略了。
  ——宫中的某个井口里面有东西,捞起来发现是个人,穿着夏国官员朝制服侍,已经溺死了。
  光渡想,有细玉皇后在宫内传递消息,他已经知道了昨夜发生的事。
  光渡这话说得不疾不徐,连表情都像是在为皇帝担忧。
  ……事情和他想象中不一样。
  细玉尚书看着他这个知情识趣的样子,心中更是满意。
  他也要回去,他不想看到李元阙那个模样。
  光渡改变了主意,他今日要出宫,或许他会在中兴府的宅邸里,见到一只西风军的主将。
  平心而论,皇帝昨夜绝对没想对李元阙动手。
  李元阙就这样晾了众人大半日后,才出现在了众人面前,还是几位宗亲的见证下,从一棵树上跳下来的,问及原因,他也只说自己不知为何,睁眼醒来便在这棵树上。
  在殿中给众人点上的,是致幻蘑菇做的香膏。
  与此同时,宋地还有更多的好消息传来,不仅是河东宋家通过周遭世家调动的资源,还有那个由都啰耶供出,再由光渡从皇帝手里抢出来的老太监,在宋珧和孙老的共同医治下,也开始恢复神智。
  皇帝准备残害西夏的大将军,结果自己的臣子先遭了殃,这是老天有眼,派人挡灾。
  “光渡大人年轻有为,老臣向来欣赏我朝的青年才俊,你我同朝共事,本该多互通有无。”
  而如今,他第一次看到细玉尚书有些坐不住了。
  细玉尚书到底是老臣,又是桃李满天下的三朝老臣,光渡在这番“示好”之下更是不敢拿乔,态度放得足够尊重。
  乌图拿错了香。
  皇帝背对着他们,并没有发现这一边的异状,仍在说:“可是累了?昨夜你受累了,今日在太极宫好好歇歇。”
  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细玉尚书想,就是皮相长得太好了,这一番话,字字刺到他心上,这孩子手段了得,从一无所有到爬到这个位置,他不曾依靠世家的助力。
  但好在李元阙还是分得清的,终究是走回了屏风后。
  要是人在宫中出了事,从今往后,诛杀能臣、戕害同族的残暴之名,皇帝这辈子都别想甩掉了。
  他脸色很糟,且等“酒醒”之后就立刻出宫,甚至都没有向皇帝问安。
  偏偏昨夜,死的是他。
  说到这个,皇帝显然也非常头疼,“好好的,怎么会出这种茬子?乌图呢,怎么他人还不来?”
  这话一出,李元阙的眼神变得非常可怕。
  这场宫宴最受关注的另一位主角,迟迟没有任何消息传出来,城外驻守的西风军已经压不住了。
  光渡在太极宫留了很久,皇帝几次过来与他商议,直到晚间,这件事再稍微歇下来,光渡自请出宫,皇帝几次想留,但最后还是允了。
  多么可惜呀。
  皇帝爱惜名声,一直更偏爱能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的方式再下暗手,当着这么多双眼睛,在宫中贸然动手,这完全不符合他一贯做派。
  一个时辰过去,仍然没有任何人找到王爷。但一个其他的发现,也震惊了整个皇宫。
  果然,昨夜宫中传出他与皇帝过夜的消息之后,细玉尚书就已经坐立难安了。
  只是细玉尚书年事越高,想起无子之事,便越是遗憾,他非常迫切地想要一个继承人,这段时间来,就连一度硬朗的身体都感觉不适,这让他愈发心中难安。
  这才是西夏儿郎的锐意。
  昨夜,皇帝到底做了什么?
  直到听到这个声音,光渡身体轻轻哆嗦了一下,立刻回头看向皇帝。
  这一眼,李元阙看清楚了,光渡唇上还有伤,不只是唇,他的脸颊有种异样的润泽,恣意滋润过的模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