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细玉尚书于丞相之位,曾经只有一步之遥。
  数年前,朝中众臣推举过细玉尚书出任丞相,彼时光渡还未入朝,这是一场发生在多年前的君臣较量。
  可好巧不巧,那段时间,朝中接连揪出了几桩细玉尚书门生的案子,因此这丞相之事便被搁置,事后复盘,细玉一派对于幕后之人,也并不是全然无觉。
  那一次,他忍了。
  这一次,他再忍下去……他怕是要忍到入土都没机会了。
  李元阙如日中天,势头正旺,皇帝搞不定李元阙,却已经迫不及待对细玉氏动手了?
  细玉尚书这一次与皇帝的交锋,朝上诸臣都看在眼里。
  太子已经长大了,这次博弈的结果,将影响太子的位子是否稳定,也将影响众世家扶持的储君是否变更,甚至……是否改变原本的派系立场。
  所以,细玉尚书不能再忍。
  再忍下去,他只会看着自己身边的一个个人被皇帝拉下去,那么最后就是他自己,再然后是细玉皇后,是废黜太子。
  这一次,细玉尚书从皇帝那里学来的“提前告状”,这招数虽小人但好用,隔了数年,细玉尚书终于以相同的方式还于彼身,满意的看皇帝吃瘪。
  至于这些空出来的官员位置,在双方的较量之下,有些推上了中立派的人选,有些如愿举荐了细玉氏的人,到了最后,任命是不是细玉一派的人都不重要了,反正日后可以想办法拉拢,但就绝对不能是皇帝的人!
  而细玉尚书在府上召开心腹密议,便是为了分析、预测近期的朝中局势,问到皇帝的心思时,细玉尚书还会主动询问光渡的看法。
  光渡是冷眼旁观着朝局变化的。
  没得毫无预兆,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对象。当然,这可能是因为下手之人的手段太过高明……就像当年的虚陇,就像宫中那位皇帝都不敢小瞧的、深藏不露的细玉皇后。
  听到这一句话后,光渡就不再劝。
  在场的人都一愣,脑中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皇帝现在的手段都这么不加遮掩了吗?
  光渡云淡风轻道:“皇帝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大范围对诸位大人下手,一是因为制衡李元阙,二是因为虚陇已死,他少了一把暗处的刀。毕竟虚陇活着的时候,最擅长用毒,在他手下不明不白死去的人,有很多。”
  但这也令皇帝勃然大怒,“细玉老匹夫,竟然动手动到朕的军中来了!”
  虽然他过于年轻,又与皇帝传出那种名声,但这一刻,没人敢不将他看在眼里。
  这半个月,皇帝与细玉尚书式的关系急剧转而下。
  如果说宫宴夜市导火索,那么这一个月来,细玉一派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在持续恶化。
  他后悔了。
  可没过几日,他便已深深懊悔,后悔自己并没有听进去光渡的建议。
  “晚了,哥哥,我已经入局了。”宋雨霖在自己的绣帕上补了两针线,特地绣上去了一对有点丑的鸳鸯,才轻轻地咬断了线,“我做这些事情,从来都没想着要瞒过兆丰,只要他钟意于我,他便是自愿配合。”
  “要怪,就怪那虚陇手段确实了得,或许李医正医术有限,确实分不清毒与病,他从一开始就什么异常都没看出来,又或者……”
  ——这是细玉老匹夫,在报他的丧子之仇!
  但只有一个人稳如泰山,那便是光渡。
  而细玉尚书查明独子被害一事后,心中怨怼至极,更是不可能再与皇帝摒弃前嫌,重归旧好。
  而细玉尚书年迈,整个派系系于他一人之身,若是细玉尚书倒下,细玉派再无其他领军人服众,那么剩下的人各自为派,终是一团散沙,不足为惧。
  宋雨霖面色红润,面上散发着一种异样的润泽,“哥哥,白兆丰大概已经察觉到了什么,他在宫中帮了乌图,对了,乌图临走前为你整理的那份名单,哥,需要安排人动手吗?”
  这也是细玉尚书迫切需要光渡加入的原因。
  只是比起皇帝,细玉尚书年岁太大,更熬不起。
  所有的目光都望向光渡。
  于情于理,皇帝都不该关注一个告老还乡的医正死活,除非是皇帝自己做了什么事,问心有愧。
  过犹不及,过则生疑,这事皇帝需要自己下决心。
  光渡静静看着皇帝发怒。
  “我倒是有一个消息,如今可以和哥哥说了。”宋雨霖轻描淡写道,“我有孕了,三个月了,是白兆丰的,哥哥,你在最合适的时候告诉他吧,再告诉他关于我们的一切……我倒是想看看,他会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我带着他的孩子,嫁给他的嫡兄,再看看他会不会继续忠于皇帝,亲手送我们兄妹去死。”
  光渡深深望着宋雨霖,“或者是已经有了证据,却刻意帮我隐瞒了下来。”
  李医正与细玉氏三十年的交情,他唯一一次隐瞒,就是瞒下了这最重要的病因,导致了细玉尚书白发人送黑发人,细玉氏后继无人。
  光渡听完这场,得知了一些关键信息,那他自然也愿意投桃报李。
  小宋娘子的宅邸里,他看到自己的妹妹正在修嫁衣,她出嫁时的衣装首饰已经准备妥当,正红色的鸳鸯,五彩流光的线,精美无匹的绣工……虽然宋雨霖不善女工,但是她雇得来擅长女工的人,那这些便都不是问题。
  西夏朝内局势一日三变,在这样的风谲云诡之中,官场人人自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