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唯一能看出来的是工作室的绿植有被浇过的痕迹。
除此之外,舒冉偶尔也会去苏城探望舒望。
直到那日,文孟达给她发了条消息。
说是有几支毛笔落在了工作室,想问舒冉能否给他送上一程。
这几支毛笔是文孟达的最爱,平日里生怕磕了碰了。
所以并不可能寄快递。
只能亲自给文孟达送去,顺带看望他老人家一趟。
文孟达的家乡不远,坐上两小时的大巴车便能到。
到达时文孟达正在教几名孩子写毛笔字。
画面温馨舒适。
舒冉走过去给他送毛笔,趁着和文孟达聊天的间隙。
孩子们开了小差,个个心思放飞,聊天的聊天,拿着毛笔在宣纸上画起了画。
文孟达无奈地把笔一停,说:“你瞧瞧这几个孩子,所以还是教大人好。”
乡下教育落后,思想观念也不同,大批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只留下年迈的老人和一群孩童。
环境除了空气清新,有着大面积的绿色之外,到处都是麦田和鸡鸭牛羊。
文孟达空闲之余找了几个孩子们教他们书法,多认识一些新的东西。
谁知这几个孩子根本不爱学,气得他吹胡子瞪眼。
只有一名女童王乐童,天资聪颖,性格内敛,写得一手好毛笔楷书。
舒冉看过她的字,倘若好好培养,定成大器。
她正安静地坐在文孟达旁,不吵不闹地书写着。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冲过来,怒目圆睁地拧住王乐童的耳朵,“你又去干什么?不回家做饭在这写什么?给你弟弟做饭了吗!我告诉你!别天天想着跑出去,你是为你弟弟铺路的懂不懂!”
嗓音洪亮,几乎是惹得周围的孩子们纷纷都静了下来。
文孟达看得眉头一皱,正要出声说上两句话。
舒冉已经走上前,把王乐童往身后挡。
“这位母亲,她也是您的女儿,怎么就一定要为弟弟铺路呢?”
“您看过她的毛笔字吗?”
女人皱起眉头,“你又是什么人?她写的毛笔字跟我有什么关系?写那玩意有什么用?可以换钱吗?赶紧给我让开!”
女人用手推搡舒冉,把王乐童扯到身旁,用手扭她的胳膊:“让你偷跑,让你偷跑,现在还敢找人跟我对着干是吧!”
王乐童泛红的眼眶落下泪,她一句话也没有说,紧咬着唇任由女人这样。
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是在点明舒冉。
几乎是和从前如出一辙的画面,苏慧慧也曾这样对她。
舒冉深吸一口气,将王乐童带至背后:“这位母亲,我愿资助她到十八岁成人的学费和生活费,只要您遵循她的意愿,放她做她想做的事情。”
.
“你自己都没多少钱,怎么愿意资助一名小女娃。”文孟达问舒冉。
王乐童的母亲哪只愿意舒冉资助王乐童上学的钱,还要舒冉出三万块钱够他弟弟买两年的奶粉才肯松口。
舒冉看着坐在旁边认真写字的王乐童,神情恍惚。
“大概是淋过雨,想给她递把伞。”
女主看到周围有人和她小时候一样。
文孟达沉默了会儿,毛笔一放桌:“行,要是她愿意,我就带她学,到十八的生活费我都包了。”
舒冉笑了。
走近王乐童身旁,蹲下轻柔地问她:“乐童,你喜欢写字吗?”
这才发现,小小的王乐童,个子竟是如此的清瘦。
经过刚刚的事情,王乐童也认识了舒冉。
虽年纪还小的她到底也懂得明辨是非,深知刚刚发生什么的她点了点头:“喜欢。”
舒冉摸了摸王乐童的脑袋。
“姐姐。”衣摆被小小的手扯了扯,因哭过还湿润的眼睛眨了眨,王乐童一脸严肃地看舒冉,“谢谢你,我以后也要成为像你这样的大人。”
舒冉愣怔两秒,嘴角轻轻绽放出笑容。
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大约是别人朝我扔泥巴,我拿泥巴种荷花。
.
当天晚上,舒冉回去的时候收到了舒望的微信。
【舒小望:姐,我真的很想离开这个家,为什么我会出生在这种家庭啊?】
【舒小望:为什么别人的父母都可以遵循孩子的梦想,尊重他们,包容他们?苏慧慧却是控制?舒伟国却是懦弱的?】
舒冉一时没有答复舒望。
她其实也不明白。
有些父母,只不过是把子女当成手中拿捏、控制的工具。
他们本质上就在将所受到的痛苦转移给子女。
他们生来就不会爱子女。
舒冉从来就没有在原生家庭里走出来过。
苏慧慧和舒伟国带给她的并不是一时的暴雨,而是一生的潮湿。
就在今天,她又被当年的那场暴雨所淋了。
淋湿的不是她,打湿的却是她。
尽管这么多年来舒冉已经十分努力在用童年治愈与治愈童年,但她并非没有情感。
舒冉坐在小区楼下的长椅上发呆。
.
南城大桥上的车辆疾速,街道灯光同一时间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