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看他这副样子,林尔善心痛不已,忙安慰他:“辛苦你了,自己发着烧呢,还戴着口罩参与抢救、给我帮忙。其实插管可以独立操作,我自己来也可以的……呸呸呸!你肯定到不了插管这一步的!”
  “哈哈……”程阳丧丧地笑了一声,掏出手机看了一眼,眼圈接着红了,“小林哥,这两天我爸妈、我女朋友给我打了无数个视频电话了,就是想看我一眼,咳咳咳……我根本不敢让他们看到我现在的样子,可又怕他们担心……小林哥,你说我该不该现在就跟他们通个电话?万一以后,我更没法看了呢……咳咳咳……”
  林尔善心口一痛,憋了好多天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下。
  程阳至少还能跟自己的亲人、爱人发消息、通电话,而林尔善没有亲人,就连他远在前线的爱人,都杳无音信,生死不知。
  第80章 怎样才能活下去?
  钟信入院将近1个月了,病情始终没有稳定。从吸氧,到无创呼吸机,到气管插管,情况进行性恶化。与此同时,江城那边却传来了好消息:市立医院的第一批感染者中,出现了第一位临床治愈病例,举国轰动。
  讨论会上,江城的专家汇报道:“目前第一例新冠肺炎的治愈病例,是一位60岁女性,40天前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泡灌洗液ngs证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入院接受氧疗、激素抗炎、营养支持、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7天前体温恢复正常,观察1周,病情平稳,胸部ct基本恢复正常,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分析病史,我们发现,这个病人在发病前的3个月,因膝关节肿痛、下肢水肿就诊于江城的一家中医诊所,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给予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羟氯喹、吗替麦考酚酯等免疫抑制剂治疗。”
  “‘等’?”在座的风湿免疫病学专家大跌眼镜,“环、甲、羟、吗,四联免疫抑制剂一起上,还‘等’?小作坊下料这么猛吗?什么中医诊所敢这么用,不怕出事吗?”
  “小诊所不正规,用药不符合规范,病人连续服用了三个月,出现了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进食障碍等消化道症状,就诊于我院,以上口服药全部停药,并进行了一个周期的生物制剂治疗。”专家继续汇报,“紧接着,病人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通过胸部ct检查,我们发现,她的肺部渗出明显比其他感染者要轻。”
  大屏幕上打出病人的胸片,不同于其他感染者的“白肺”:肺泡实变、间质纤维化,她的肺部整体呈现磨玻璃状改变,类似于之前那个78岁老爷子,经过治疗,现在几乎已经像正常肺窗一样透亮了。
  “住院期间,她的热峰明显低于其他感染者,呼吸道卡他症状也相对轻微。她的治疗方案并没有什么特殊,只有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托珠单抗的使用。所以,我们有理由猜测,这些免疫抑制剂通过某种机制,起到抑制肺炎进展的作用。”
  风湿免疫疾病,是由于自体免疫功能紊乱、攻击正常的组织细胞导致的,全身各个系统均会受累,除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还有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症状包括脱发、发热、口腔溃疡、面颊红斑等一般表现,还有血细胞减少(血液系统)、狼疮性肾病(泌尿系统)、肺炎和胸膜炎(呼吸系统)、血管炎和心肌损伤(循环系统)、胃肠功能紊乱(消化系统)、狼疮脑病(神经系统)等症状。女性的免疫功能更加活跃,也更容易出问题,所以狼疮好发于女性,曾被俗称为“美女病”,但这种美化疾病、漠视患者病痛的称谓极不可取。
  免疫抑制剂,顾名思义,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自身免疫病活动期带来的脏器损伤。所以理论上讲,似乎也能减轻新冠病毒感染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刺激,抑制炎症风暴、减轻症状。
  有专家分析:“也就是说,这位类风湿患者在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感染新冠,炎症进展受到抑制,所以肺部病变较为轻微,预后较好?那我们是否可以开展临床实验,在新冠感染的患者中使用免疫制剂呢?”
  有专家反驳:“但是对于免疫系统正常的患者来说,使用免疫抑制剂,即使能治愈新冠,也会对自身免疫系统造成不可预估的创伤,后续也会出现免疫力低下、功能紊乱等后遗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实在是有些冒进了。再说了,一个病例不能说明什么,需要大量临床试验证实这一猜想……”
  专家们讨论激烈、莫衷一是,手机屏幕前的林尔善,则是陷入深深的思索。
  假如新冠肺炎的症状,并不是病毒本身造成的,而是来源于病毒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的炎症风暴、肺泡渗出,那么就和钟信氧合上不去还往下掉的表现对上了:炎症渗出的速度要大于吸收的速度,所以钟信的症状始终不见好转,反而一直在加重。
  如果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能通过阻断免疫、抑制这个过程,那么他的病情是否就能够逆转?
  “我听懂了,要抑制免疫。”程阳说,“可是钟信也没少用激素啊,激素不是也有抗炎作用吗?”
  “激素对免疫反应的抑制是非特异性的,而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是通过特定靶点发挥作用,效果当然比泛泛地使用激素要强。”林尔善向他解释,“你想想,你对你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啊’,和你直接给他讲他不会的数学题,哪种方法能更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