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但不过一天的时间,这事就被传开。而且传的不是被破坏,是负责此事的工部官员贪墨,选用劣质材料导致的。
就是那么巧,负责此事的工部官员正是右侍郎,也是太子的人。
通州的运河连着杭州那边,如今通州正在新修码头。
这是朝廷的大事,皇上安排了太子的人去负责,这个功绩也是准备算在太子头上。
还有一点,通州码头这么大的事,通州卫的人也是盯着的。
就这样,居然还让凉王的手伸了进来。
保定府和河间府那边虽然离京城近,但也及不上通州近呀!
皇上和太子又赶紧派人去了通州。
永宁伯府的人最近很担心,就这个情况,如果林文杰去了新安县,能回得来吗?
一家人又聚在一起商量,怎么做能让林文杰不去。
连林文康也被叫了回来。
“称病吧,让大哥称病。实在不行,就真病一场!”林云晓说道。
林文康否定道:“不行,若大哥这样做,这段时间的努力就算白做了,以后休想再得太子看重。”
这话其他人都认同,这种关键时刻,你要躲起来?上峰会怎么看你?
“那总不能明知道有危险还去吧?”林云晓反驳道。
林云紫示意她别急,安抚道:“我们这不是在想办法吗?你也静下心来仔细想想。”
说完看向林文杰道:“这事若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哥这一趟也就没危险。”
又低头自语:“只这事要解决,却不容易。”
林文康对林文杰问道:“皇上和太子是个什么意思?”
林文杰看着众人,“皇上并不着急,应该是想借着这些事,把凉王在京城附近的人揪出来。”
林云珠蹙眉,皇上信任太子,他的目标是凉王。可这样的话,大哥这一趟就危险。
新安县闹事的可是村民,这个时代对神灵有多畏惧?
再加上村民现在对太子极度不满,林文杰又是太子的人,若是闹起来,真不好说。
“二皇子和三皇子在干什么?”林云珠突然问道。
“二皇子一脉的人最近很是惶恐,连白尚书都很低调。三皇子闭门不出。”林文杰道。
林云珠点头表示明白。
林云晓则是疑惑道:“关他们什么事?”
林云紫耐心给她解释:“你知道这事是凉王的手笔,那是因为我们提前说了。若没人告诉你,你瞧着这一系列针对太子的手段,你会猜这是谁做的?”
林文康提醒道:“前提是你并不知道凉王的野心。”
林云晓一拍额头,“肯定以为是两位皇子做的。”
林云紫点头,继续跟她分析:“这也是凉王的高明之处。他弄出这么大阵势,全是明着针对太子。但太子是储君,太子无子,神灵恼怒,还有太子的人贪墨,都能激起百姓的不满,这个不满就不仅仅是针对太子,也有皇上和朝廷。
而朝中的中下层官员,并不知道凉王的野心。他们瞧着这些针对太子的手段,只会以为是几个皇子在内斗。这也能激起这些官员对皇家的不满。
民间乱,朝堂也乱,说不定凉王还有后续的手段。皇上和太子忙于应付,很可能就放弃了召他回京。就算皇上的旨意不变,他若起事,对他也是有利的。”
林云晓听完急道:“如今到处都在闹事,一时半会儿怎么解决得了?大哥还是别去。”
众人听了也都头痛,这件事好像已经不是他们的能力可以平息的。
而且皇上好像并不急。
想想也是,皇上先把凉王的那些暗桩拔掉,只要能在战场上打垮凉王。后续还不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林云珠又细细回味了一番这些事,突然觉得这不就是开战前,先打舆论战嘛!
只是现代靠的是媒体,这个时代难道就凭闹事?
“若我们能扭转百姓现在的想法,是不是就能扭转一部分局势。大哥再去新安县就安全了?”
林云珠问完又愁道:“只是,要扭转百姓的想法,哪是那么容易的?”
林文康和林云紫听了这话当即对视一眼。
林文杰则是看了林云珠一眼,缓缓道:“开恩科!”
第141章 求见太子】
林云珠先是有些不解,慢慢就想通了。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舆论战。
这个时代的百姓大多数都是没念过书的,所谓的舆论,其实就是掌握在读书人的手里。
只要能把读书人拿在手里,就掌握了胜算。
刘心瑶显然也明白了林文杰的意思。
林云晓则是对着林文杰问道:“开恩科和这事有什么关系?”
林文杰解释道:“科举是大事,关系到所有学子的前途。开一次恩科就代表这些学子多了一次机会。本朝在恢复科举后,还从未有过开恩科的事。”
林云晓显然没听懂林文杰的话。
林云紫笑着问道:“二哥去年乡试未中,若明年开恩科,你猜他高兴还是不高兴?”
林云珠瞧见林文康的脸色明显有些尴尬。
林云晓好像很高兴,“自然高兴了,我也高兴。”
林云紫又掰碎了跟她细讲:“其他学子自然也是一样的。和现在闹的那些事情比起来,肯定是自己的前途更重要。他们有了正事,哪里还有心思去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