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傅玉书这等老狐狸,如何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脸色比知道玉言不去科举那日还要难看,冷笑道,“阿言,一个不留神,你长大了不少。”
傅玉言素日敬重兄长,听他嘲讽也只作不知,反而重复了一遍,“我晚间再来瞧柳姐姐。”
“不必再来,送客。”
傅玉言被赶出门之时,正撞上林府的马车,吴岁岁眼尖,看到傅玉言的时候面上就浮起惊喜,“傅师兄,这宅子如今是你在住吗?”
“是我兄长,我只是来探望病人。”
吴岁岁面上的惊喜就颓然地败落,“我与你师出同门,你给我一句实话。”
“吴师妹便另觅良偶吧,家兄并非可以托付之人。”傅玉言不知是替自己感慨还是替吴岁岁,“世间还有许多可做之事。”
林黛玉只当自己是车里的茶壶杯子,任由他们自己发挥,她实在是太倦了,看都看累了,有这个功夫不如想想吃些什么好东西或是翻几卷案宗。
吴岁岁回去之后就重新搬回了青莲师太处,只说要苦读,林黛玉时常被抽调去礼部帮忙,吴老尚书见她耐心倒好,替自己抄录着公文,禁不住道,“岁岁那丫头要是有你一半沉稳就好了。”
林黛玉头也不抬地道,“每个人脾气都不一样,要是都是一模一样的人,那多无趣。”
“现在知道我为什么罚她了?”
“嘘,卑职不想知道。”
就如林黛玉先前所说,念书与做官又有许多不同,念书大可恃才傲物,名次说话,可做官不同,古往今来又有多少状元做到了宰辅高官?
林黛玉就是连中三元过也得从底层做起,由于她的过目不忘实在好用,翰林院索性让她负责稽察史书编撰中的校勘,饶是林黛玉这样的天才,多日枯燥晦涩的史书看下来也是脑子发胀。
翰林编修负责起草诏书与史书编撰等等要事,她这等家世出身只能做个校勘,不知道叫多少人背地里笑话,她却只作不知,既不图快也不会不耐,只每日踏踏实实地审阅文稿,纵然请教旁人,也是态度极其恳切。
这样的能干与低调逐渐让人对这个年轻的姑娘生出了几分欣赏。
远在扬州的林如海自有消息渠道,听闻林黛玉这样行事妥帖,心中很是高兴,面上也仍旧稳重如山,“要是日后琳姐儿有这等出息,我死而无憾了。”
贾敏道,“这等神仙女儿有一个你还不知足吗?我倒只盼着女儿平平安安就好,琳姐儿现在瞧着是个老实性子呢。”
林如海对于这个也有话说,“说起来家里头都是人精,竟不知道她这样老实是随了谁,罢了,日后有她姐姐在,总不会亏待了她。”
贾敏产后愈发敏感易哭,说着就红了眼眶,“可怜我玉儿十几岁的年纪就要这样辛苦,她高中之时我产后失调,竟不得随你一道去京城看她,硬生生错过了她的好日子。”
林如海只好服低做小哄她,应下了让她秋日凉爽之时上京探亲的要求。
就在举国弥漫着欢欣气息到时候,昭平帝将马道婆案翻了出来,她在朝上道,“怪力乱神不可信,但各位卿家内宅之中有如此狠辣之人,实是实在朕疑惑,便拿西宁王府的侧妃来说,竟能下此狠手,朕看到证物的时候,那稻草人身上扎得密不透风,满满都是银针,着实触目惊心。“
西宁王在先帝一朝就乖顺,此时也不改初心,当即出列请罪道,“臣治家不严,请陛下恕罪。”
昭平帝满意地点点头,又去看在朝上发呆的荣安侯贾赦,“荣安侯,贵府也是榜上有名。”
名单早就被抄录了许多份,在朝上的人人有份,贾赦方才没细看,赶紧一目十行地找“贾”字,终于在名单最后瞧见了贾政那个妾用两百两银子作法害王熙凤与贾宝玉的账目。
贾赦却不请罪,那又不是他的妾,反到中气十足地道,“臣的儿媳与侄子险些为奸人所害,恳请陛下为臣做主。”
他一打头,其他人也跟着附和,这可是个不费吹灰之力排除异己的好机会啊!
石侍郎的嫡母诅咒他早亡总不见得是因为母爱吧。
昭平帝笑着点头,“自当如此,朕为尔等做主就是了。”
贾政官小用不着上朝,等他受了处罚,知道赵姨娘做了什么的时候,第一反应却是,“难不成是遭人诬陷?”
赵姨娘哭得昏天黑地,还要胡搅蛮缠。
第119章
“我什么时候害过他们?我真做过就叫我不得好死。”
赵姨娘端的是哭天喊地,恨不得拿出一副孟姜女女哭长城的架势,边说她还要边去拉扯立在门边的探春,“你倒是帮你娘说句话呀,难道真要看着我去死不成?”
探春尚且年少,本就心高气傲。听赵姨娘这样说,先是羞又是恼怒,当即道,“你算我哪门子的娘?太太才是我正经母亲,你自己做的脏事何苦又来拉扯我。”
贾赦是来看热闹的。听罢后笑道,“二老爷,你可真是生了一个好女儿,连亲娘都不认了。”
贾政对着贾赦道,“打断了骨头连着筋,我与大老爷你是一母同胞,何苦这样苦苦相逼?是不是闹出了什么误会?还是你有意诬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