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周瑜抱拳领命。
  孙坚的军队中分出一个小队的兵士,由孙策和周瑜统领着继续北上往邺城而去。目送儿子离去的孙坚调转马头,西行前往朝歌县。
  像孙坚一样被噩梦折磨的将领不少,大多数都还是守在自己的领地中做着自己的事,有小部分从自己的守地中出发或是官职不大的带着自己临时招募的乡亲趁夜色出城往朝歌县而来。
  此时曹操已经到达朝歌县,在城中驻扎营帐后开始修缮朝歌县的城池墙壁。
  朝歌县或许曾经辉煌过,但在几百年后早已失去了曾经的模样,城墙有被简单修缮过可以抵御附近的山贼与猛兽,但面对规模庞大的军队,甚至是凉州那边骁勇善战的骑兵,这城墙就不经看了。所以一来朝歌县曹操就让兵士兵分两路,一路在城外砍伐掉可能被敌军用去制作攻城器械的树木,一路筹集夯土的材料在原有的城墙基础上进行重新加固。
  曹军火热做好战前准备之时,领军的曹纯曹洪与曹操荀彧郭嘉在主帐内商量如何应对在修武县的吕布等人,这一战还是有些棘手。董卓允许吕布率领的军队人数众多,身边还跟着一个暂且不知谋士能力强弱的李儒,第一次两军曹操等人看得尤为重要。
  “不若先派遣斥候前往修武县附近观察情况。”曹洪指着修武县的位置说道,“修武与朝歌之间地势平坦,又因之前几次战役大部分树木都被砍伐干净,附近倒还是有残存的树林可以遮掩斥候行踪。”
  “暂且如此,选一队斥候经验丰富的兵分几路前往打探消息,若是被发现了尽快撤回。”曹操看着朝歌和修武的地形有些头疼,河内地区多平原,修武与朝歌正巧在平原之上。两军若对峙于平原常常会正面交锋,全靠兵士拼杀将领勇猛来取胜,不像在山林或是丘陵可以利用地势扭转战局。
  曹纯汇报随行工匠的准备情况,“工匠已经按照之前的图纸造出来更多的臂弩,步兵营中的大黄弩都已经全部替换完成,现下兵士都在营中练习逐渐适应新到手的武器。”
  臂弩就是之前萧佚借好友的名义献出来的改良弓弩,与汉时常用的大黄弩相比,臂弩减轻了对步兵的力量需求,射程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一次可以发几支甚至几十支箭。但所发箭数越多弩机自身越重,故而步兵一般多是同时发几支箭,即使这样步兵相较之前战力有明显的提升,黑山贼就是在步兵的弩箭下溃逃。
  平原地势开阔,有利于骑兵冲锋,同样对步兵举弩射杀有优势。
  “说起来萧先生呢?”曹操环视四周没有看见萧佚的身影。
  郭嘉回答,“清长在城中四处看看,寻找有没有可以加以利用的材料。”
  原话是‘现下还未开战,去了也不过是在一旁听着几位领兵的将军商量如何做好战前准备,还不如在城中闲逛几圈熟悉一下城中地形’,郭嘉不可能把原话一模一样地告诉曹操,这未免会让曹操觉得萧佚太过狂妄不服管教,稍做了修改和省略后的话听起来就很舒服。
  听了这话的曹操不就觉得萧佚对此战很上心,心里感到慰贴,“真是麻烦先生了,不知道先生这回又有什么好点子。”
  有没有新点子萧佚不知道,他说是来熟悉地形的自然在城中四处闲逛起来。城墙附近是兵士和招募来的工人在热火朝天的修建城墙,扬起来的灰尘和满地的夯土容易弄脏衣袍,萧佚避开灰尘没怎么往那边走。他在城中游逛,看见富贵有钱的士族商人的马车在城门口排起长龙依次出城,普通的老百姓脸上带着对未来的迷茫继续每日的生活。
  成为战争之地的城池中的百姓多数不怎么容易活下来,不论是守城的兵士还是攻入城中的敌军兵士,大多都会对当地百姓掳掠欺凌,除非军纪良好将领对手下兵士管教严厉,不然倒霉的永远是城中无辜的百姓。所以在朝歌县成为战争之地后,能去往别的郡县投靠的士人富商多将家中重要财物打包藏匿,带着全家人离开朝歌躲避战火。
  越往城门口走越能见到带着大车大车行李的士商,萧佚注意到两辆精致典雅的马车中间夹了一辆板车,推板车的是个佝偻着脊背的老翁。板车上载着几个封了盖的木桶,木桶外面肮脏不堪,随着板车的颠簸木桶里的东西偶尔会溢出来,浑浊散发着臭味的液体流淌在板车上,老翁双臂青筋暴起咬牙吃力地推着板车跟着队伍往前走。
  许是味道太大,前后马车中的人都忍受不了这股味道,他们傲慢地指挥着家丁把老翁还有老翁的板车赶出车队。在马车帷幔遮掩下身形虚虚实实的士人以帕掩鼻,“赶远点,别把东西撒一地弄脏我们的马车。”
  人高马大的家仆立刻撸起袖子强硬地从老翁手中夺走板车的控制权,不顾老翁的阻拦将板车推到了车队外面。车夫见状立刻驱赶马车补上了空隙,这下老翁想回去都插不回去。
  老翁茫然地回过头,匪匪翼翼的车队一眼见不着头,他就算重新回到队尾排队出城,等他处理完木桶中的东西城门也关闭了,他又如何回家照顾家中幼儿。生不起反抗心思的老翁坐在街头,只能无助地叹气。
  “老人家,你这桶中装的是何物?”萧佚缓步走了过来,他和老翁一样坐在街头。
  “……回公子,是污秽之物。”老翁有注意到萧佚身上服饰质感良好,袖间还有他们这种贫苦人家用不起的精致绣纹,他神色瑟缩了一下语气讨好地回答萧佚的问题,“公子还是坐远些吧,这些东西味道大得很,别污了公子的衣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