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他们两个是孙策孙伯符和周瑜周公瑾,孙伯符是孙文台的长子,这回奉命来助曹公赢得胜利的。”萧佚这么为曹纯引荐道,“我带他们来寻文若奉孝,商量之后的事情该如何安排。”
  曹纯听闻此话视线着重的落在了孙策脸上,他仔细的看了看孙策的面容确实找到了些许与他父亲孙坚相似之处,再加上这话是萧佚所说,对此十分信任的曹纯往旁边让了让,“荀先生与郭先生就在里面商议战况。”
  这回萧佚没有走在最前面,而是让孙策与周瑜先进去,落在后面的萧佚跟曹纯说道,“佚那边遇了刺客,刺客被孙伯符一箭杀死,但没了守军不安全,子和你安排些人去那边接手。”
  下意识应了一声的曹纯猛地反应过来不对劲之处。
  等等!?
  刺客?!!
  到底是哪个混蛋居然刺杀先生?!
  第51章
  郭嘉与荀彧正对着朝歌城内的布防图商议该如何从内破局。
  被封锁在城内西边的他们能得到的支援有限,粮草和兵器都在以一种相对较快的速度消耗,就算他们后方节衣缩食将剩下来的粮草供应前方兵士,能支撑的时间也并不长。若是其他将领他们会选择去抢敌军军粮补充自身,但他们的敌人是不顾名声频出毒计的李儒,军粮抢到了他们也不敢用,所以留给郭嘉和荀彧的只有反攻回去或是退出朝歌在下一城驻守。
  “守城将领弃城而逃不管什么原因都对名声有所影响,而且这般行径与来前起了冲突,”荀彧揉着自己在几日不眠不休后跳个不停的太阳穴,殚精竭虑为曹军谋求一丝胜算的荀彧脸色不太好看,不过也不只是他,郭嘉的气色也很难看,“看来下次还是要考虑得更加周全一些。”
  郭嘉有灵珠温养身体也吃不住这几日的损耗,他趁着这一点时间闭目缓缓泛着血丝的双眼,直到耳边响起脚步声他才重新睁开眼睛。原本以为是底下兵士要汇报什么新的战况,结果入目是两个不认识的年轻小将军,看起来比他和萧佚还要年轻几岁,郭嘉往后望了望不出意外地对上了后面那人的目光。
  “清长,这二位是?”郭嘉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他往旁边挪了挪腾出点草席给萧佚坐,“你这几日不都是在监督他们制造弓弩,怎么还有空过来?”
  萧佚又重复了一遍在门口时说的话,他蹭着那半边席子和郭嘉挨着坐下,顺便又说了一遍自己遇刺的事情。
  “刺杀?!那边巡逻的兵士未免太懈怠了!”郭嘉生气地拧着眉头,愤愤不平地说着要让曹子和好好教育手下的兵士,怎么能在这种关键时刻松懈!“幸好有二位出手相助,不然还不知道清长要和那人缠斗多久。”
  荀彧闻言神色阴沉了下来。
  周瑜抬手拦住想要说些什么的孙策,二人入帐时周瑜就追上了那落下的半步之差,与孙策是同排并行。周瑜喜穿广袖长袍,抬手时袖子格外惹眼可他顺势双手平举在面前行揖礼,既提醒了孙策又将话语权和注意力都抢了过来。
  只听他说道,“瑜与伯符就算不来,这位萧先生自己也能解决掉刺客,只是我们二人来得时机正巧提前解决了刺客而已。”
  在当时周瑜就注意到萧佚的躲闪游刃有余,并且这人也不是随便躲闪,而是在往死去的兵士的方向躲避,周瑜估计一旦拿到兵器这人就能瞬间反杀。
  “好了,莫要再说这些小事情,现在更重要的是如何应对吕布。”萧佚将话题转回了现在万分紧要的事情上,让另外两人放弃对自己遇刺一事的追究。
  可惜这个小把戏没有瞒过荀彧与郭嘉,他们二人打定主意等局势平稳下来再和这人算账……这句话怎么感觉有些耳熟?
  想起这句话是什么时候又是谁说的两个人开始坐立难安。
  荀彧还好毕竟离萧佚坐得远,但是郭嘉如坐针毡,之前和人坐在一张草席上的喜悦统统化作了现在的焦躁。为了防止惊醒似乎遗忘了这件事情的萧佚,郭嘉借着吩咐侍卫给孙策和周瑜安排席位的动作往席外挪了挪,和萧佚之间隔了段不小的距离后重新坐下。
  有注意到身边人异样的萧佚瞥了一眼郭嘉,很快他就收回目光将注意力放在了孙策口中所述内容上。
  有了坐席的孙策坐在位子上,他匆匆用清水润了润干涩的嘴唇,向三人讲述自己会来这里的原因,“家父本受袁公路所托来此要一纸任命书,途中听闻太守事迹家父带着大部队改道相助,而策和一小队人马前往邺城完成家父未完成之事。”
  “在邺城新帝留策多待几日,等待家父喜讯传来,不料先传来的是吕布大军压近朝歌,曹太守守城一事危急。新帝朝中就是否支援太守一事吵了起来,袁本初纠结了一日第二日便让策带着小队往朝歌这边相助太守。”孙策说完似是又想起来一个细节,他将这个情报分享给了目前还是同阵营的三人,“新帝态度一直很含糊也不怎么私下传召臣子议事,反倒是封为丞相的袁本初一直把持着朝政走向,看起来是新帝做主实际上新帝不过也只是袁本初的应声虫。”
  孙策带来的消息量很大,不仅仅是后续没有粮草兵力支援,还有在放弃刘协后立幽州牧刘虞为新帝后不太对劲的朝廷。刘虞布仁政爱民如子,在政治上绝不是拱手让他人掌权之人,当初刘虞答应袁绍等人的拥立本就让人云里雾里的,如今加上孙策所言怕是刘虞早在应允拥立之时就受袁绍他们的控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