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场上局势混乱,不会有人刻意留意他是否受伤,这人应是蒙恬特意派来。
  援军已至,他再留在此处也没了必要,也就随了这百将去。
  待随他见了医师,百将正想撤走,嬴政问他:“途中因何耽误了?”
  方才他注意到了蒙恬那副想解释的模样。
  百将如实答他:“今夜月明,烽烟传得极远,裨将本想用燃明火来告知张将军蒲坂起战,但河岸旁一时刮起大风。”
  这一意外稍稍拖住了行军,但也只是片刻,蒙恬最后决议改派信使前去报信。
  只是这点意外本不会拖延太久,嬴政静静听着,直觉定有后论。
  这百将又道:“也就是入城之际,我等见到了策马奔来的信使。”
  “这样快?”嬴政问道。
  报信之人又是去程又是返程,按理说赶不上蒙恬之军。
  百将则与他解释:“是有人从函谷关传来了消息,说在关外的非联军精锐之师,张将军听闻,认为必有蹊跷,早些时候带了阴晋的大半数军士前来,在半途就碰见了信使。”
  “我等入城时,信使方好赶上,是为传将军之令,让我等与张将军两相配合。”
  一席话解释完,百将撤下。
  这下嬴政有些意外。
  虽说他还留了一步棋在函谷关,但撞出了此般变化是始料未及的。
  决定胜局的张唐所领的大队增援到来比预期早,蒙恬的小队反而没有那样及时。
  这样一来,虽总体的结局可能比预期中要好,不过方才的情势是险之又险。
  医师正为嬴政处理着伤口,嬴政低头看着划出一道长条的手臂。
  疼痛对于他来说并不稀奇。
  不过,这真是久违的外伤。
  如果秦政能将些权柄交由他,也就没有这样麻烦。
  他再度叹气,若是此世他占的是秦政的躯壳,不知行事是该多么方便。
  待伤包扎好,他再度登上了城墙。
  方才尸身横陈的城墙上经由清扫,又恢复了他初来时的模样。
  还是那个守将来迎他,此时他面上全然没了惧色,反而是傲色,嬴政同他看了会其下局势。
  蒙恬在击退联军攻城先遣队后追出了城,但面对联军的精锐之师,却也没有深入,而是不停袭扰,联军不胜其烦,聚集兵力想要突进。
  也就是其兵力前聚之时,张唐这支本要天明之后才能赶到的援军从联军侧后方突袭,打乱了联军阵脚,虽其人数众多,两相围攻,还是难免损失甚重。
  混战直至天明时分,联军这才维持住阵营。
  秦军突袭得胜,撤回城内,与其对峙。
  联军经了此夜,虽仗着五国联合,军士众多,尚有一战之力,但其内部已然矛盾横生。
  尤其是楚国军士,跋涉而来,本就疲惫,在此战中亏损更是前列,早已萌生了退意。
  蒲坂前的战局瞬息万变,城内主帅张唐手握雄师,与城内百姓齐心抵御外敌,而城外主帅庞煖却面临着各国分歧,力不从心。
  在函谷关的秦政当晚得到加急军报。
  详细看过后,他目光在那行客卿置身危局久久停留。
  蒙毅在一旁道:“此次客卿实为功高。”
  “嗯。”秦政浅浅应了声。
  旁人不知道他的神通,秦政可清楚得很。
  当下不是念他功高,而是气他胆敢就这样以身入局。
  简直是不顾了性命一般。
  秦政暂且将他的事放去了一边,问道:“为王将军献策的那位呢?”
  蒙毅适时示意帐外的人进来。
  一个稍显了些纤弱的少年自外入内。
  秦政抬眼看他,在做出决策让信使去告知蒙张二人联军蹊跷前,他并没有问王翦是谁提出的这一关键。
  此时得闲,他才召见了这个最先提出驻扎在函谷关前的联军非精锐之师的少年。
  “甘罗?”秦政唤他。
  他好似在哪听过这个名字。
  甘罗在其下行礼,自报了家世,道:“昭王时左丞相甘茂之孙甘罗,拜见大王。”
  甘茂秦政倒是熟悉,示意他起身,道:“先为寡人说说,你是如何看出关外不为精锐之师的?”
  甘罗便从关前联军士气,所用器械,以及运筹布局等诸多方面为他详述。
  秦政听他说得详细,且不无道理,最后问了一句:“是由你自己看出?”
  甘罗点头肯定,又接道:“不敢有所欺瞒。”
  秦政心念百转,却也不明言,只道:“此次你有功,战后自会论功封赏。”
  说完便令他出了军帐。
  随后问蒙毅:“他为何会来此?”
  蒙毅早前就听他之令将此人查了个彻底,道:“此人现今是隗卿的门客,来此亦是随隗卿而来。”
  秦政没再说什么,而是意味不明地冷笑一声,道:“备马。”
  “大王要去蒲坂?”蒙毅问他。
  “嗯,”秦政看他,道:“蒙恬亦在,你随寡人同去。”
  “是。”
  蒙毅迅速安排了下去,在一刻钟后与秦政一同跨上了马。
  走前,他最后问了一句:“大王为何这样着急前往蒲坂?”
  “去论功封赏。”秦政捏紧了马绳。
  “不仅如此,”昨日还晴空一片,今晚却起了凉风,黑暗与篝火同时照映在秦政面上,显得他神色讳莫如深:“还要好好问责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