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蒋氏为人朴实直爽,直摆手让她不必客气。蒋氏更在意她的身体情况,还说要找大夫上门来看诊。
  姜雪蕙再三保证无碍,蒋氏才暂且罢休。
  蒋氏问过两姐妹的意思,便招呼她们去偏厅吃晚饭。男子均在大厅吃饭。
  由于房子不大,两个厅就用一个屏风隔开。
  等张家人摆好晚饭出来,姜雪蕙见饭桌上十分丰盛。
  蒋氏说他们唯恐招待不周,张家父子特意出门去酒楼买来招牌的饭菜。
  张遮母亲蒋氏另外又做了馄饨,面条和糕点。这摆的满满当当两桌饭菜,怕是比张家自已过年还吃的好。
  姜雪蕙昏了过去,就由谢危出面同张家父子说明缘由。
  这家人热情友善的超乎意料,听闻到是姜家姑娘和子弟遇险,姜大姑娘知晓父亲有一好友在这,不得以上门叨扰。
  他们只恨不能早早知晓,为姜家排忧解难。
  张父还嫌他们买东西过来累着了姜大姑娘,叮嘱直接上门便好。
  他说张家大门永远为她们开着,请当自已家一般,不必客套多礼云云。
  由于男女分桌而食,蒋氏为照顾姜雪蕙,特意挨着她,不断夹菜添茶。蒋氏和善可亲,待两位姑娘格外上心。
  不但将她们要休息的房间重新打扫干净,还特意找邻居打听,出外买了许多少女常用的物品。
  比如梳子,头油,发绳,发钗一类。蒋氏就怕自家招待不够尽心。
  若非姜家姑娘还在孝期,蒋氏怕是衣裳首饰都要给她们添置上。
  为了让她们在张家能毫无拘束,张氏父子今晚会去邻居家寄宿,留蒋氏在家照顾两位姑娘。
  蒋氏忙个不停,吃完饭陪她们休息半时辰,就让儿子提木桶进来,烧好水放满给她们沐浴洗发。
  姜雪蕙一看,木桶连毛巾澡豆都是全新的。
  她赶紧起身致歉道:“让伯父伯母破费,实在过意不去。”
  姜雪宁也跟着起身说客气话。
  蒋氏道:“都是日常用的物件,哪算的上破费。两位姑娘远道而来,莫要嫌弃寒室简陋就好。”
  姜雪蕙柔声道:“蒋伯母,称呼我们雪蕙,雪宁便是。谢谢伯父伯母悉心招待。”
  蒋氏很喜欢姜家两个姑娘,她们都生的一副好相貌,性情如此温婉知礼。
  她心里喜爱,说话更加亲切:“好,你们也不必同伯母客气。张遮和你们伯父明早去找马车送你们回家。
  有什么直接同伯母开口便是,切莫多礼了。”
  姜雪蕙让妹妹先洗完,她再过去洗。等泡在浴桶里,热水包裹着她疲惫的身躯,让她放松下来。
  她细想这十几年的生活,还有历险时的伤痛,肩头涌出的鲜血。觉得梦怕难以如此真实。
  想起上辈子最后看到小哥和犀利妹的笑容,再到这辈子的张遮和姜雪宁。她长叹一口气,还是按原计划来吧。
  她不会破坏他们,就在旁磕糖就好。
  她苦心筹划了那么多,让张遮的人生和性格都发生了转变,就希望他和妹妹能勇敢冲破内心障碍。
  若这样便宜妹妹还不同张遮一块,选了谢危。她才会对张遮出手。
  毕竟这一世,他不是她的血亲了。
  第21章 相逢不相识
  谢危在同张家父子吃饭前,就打听清楚了姜家和张家的渊源。
  原来数年前张父曾遭同僚陷害而蒙冤入狱,蒋氏母子求助无门,上府衙击鼓鸣冤。
  姜伯游正巧在附近办差,看到这情况,便修书一封,托人给蒋氏母子。
  他在信中指点他们带这信去找冀北道监察御史顾春芳。
  顾春芳一出手,张父得以沉冤昭雪。
  张父获释时正在生病,若没有及时得到救治,加上内心愤慨,他怕是会病死在牢狱。
  而因着姜伯游的缘故,他的案子被优先处理并成功洗脱冤屈,保住名声和官职,让妻儿没有失去丈夫和父亲。
  姜伯游成了张家的大恩人。
  张父经此事后行事愈发小心谨慎,还意外得了顾春芳赏识,一路跟随顾春芳到京城,从县吏做到刑部主事。
  顾春芳外放前,见他独子张遮聪颖好学,有断案的才能,让张父为孩子前途着想,继续留在京城。
  如今张遮已经考取举人功名,就等下年参加科考。
  只是京城地价昂贵,张家刚来根基不稳,就在京郊置下宅子。
  一家三口勤俭节约,事事自已动手,干脆连仆妇都不请。
  张父每日天未亮就与同僚结伴,坐马车进城当差。张遮就读的书院正巧沐休,留家中读书。
  张家牢记着姜家的援手之恩,逢年过节必然送上礼品。张父不善言辞,写起信来却文采斐然,妙笔生花。
  这正对了有几分书生意气的姜伯游胃口,两人各司其职,见面不多,常年靠书信来往不断,倒成了一对好笔友。
  此番姜家孩子上门求援,张父只会感到被姜家重视,连他家女儿都知道有位张伯父,说明姜伯游没将他当外人。
  他感动之余更会着意提醒妻儿要用心对待姜家姑娘。
  而张遮和蒋氏经历过当年的事,知道人情冷暖,一直对姜伯游感恩在心。
  自然不会觉得张父的太啰嗦。反而自发用最高的规格去招待姜家姑娘和侄子。
  只是没想到,出身富贵家庭的姜家两位姑娘没有架子,都特别讨人喜欢,没多久就同蒋氏相处融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