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某学生和兄长气愤不已,联合在场两位同窗多方奔走,设法告到御前。
  帝大怒,因该官员出身世家,只撤了他的职务,勒令其返乡反省。小丫鬟最终获释,回归姜府。
  谢危左手拇指在“被殴打重伤”的字样上用力一划,心头的怒意高涨,包扎好的右手险些再度出血。
  这案件很是奇怪,涉及受害者的信息要么用化名或语焉不详。
  所有物证都秘密封存,若非特意寻找,怕很难发现。再看案件记录人:张政
  张政记录审查了此案,还写了一份奏折,深情并茂地痛诉该官员罔顾人伦礼法。
  他更在奏折中直言,此人今日能对官员子女下手,他日未必不敢偷窥同龄的公主云云。
  这份奏折成功挑起先皇怒火,但过犹不及。一旦先皇发难,敢用公主做例子的张政也会被先皇厌弃。
  张政此前所有奏折行文都是平白直叙,不含感情。这份奏折算十分出格了。
  谢危看到名字就明白了。张政就是张遮父亲。他当年定是暗中相助姜家,不惜搭上前程为他们讨公道。
  难怪姜伯游交友满天下,却十分看重张家。
  姜雪蕙从未去过张家,居然清楚记得他家地址,带着从山里脱险的他和妹妹去投奔张家。
  谢危看完所有资料,将它们投入火盆付之一炬。他写下个人名和地址,叫来刀琴。
  他神情森冷,咬牙道:“去查一下这老畜生在哪?什么状况?”
  过了八九日,才到达第一所歇脚的驿站时,同行的姜父准备歇一日就往回返。
  他却意外收到一封无名氏寄来的邸报。
  邸报上面除了朝中大事,角落有一段文字记录了某地闲赋在家的官员被虐杀。
  因他曾侮辱过凶手的妹妹。女孩长大后过不去心头的坎,议亲前自杀了。凶手悲愤下潜入他家捅了数十刀。
  官员死状凄惨,手骨粉碎,肠穿肚烂。偏生又没伤到要害处。
  据说那人哀嚎了三天三夜才死去。惨状让老衙役都看吐了。
  因凶手情有可原,交了巨额罚金,判流放一年就草草结案了。
  那人的家族还想给衙门施压,反倒让这事传开了。从此家门被扔下了无数臭鸡蛋和垃圾粪便。
  他当时看到邸报,就赶紧给大哥看。再交到女儿手上,姜父看着大女儿的神情忐忑不安。
  姜雪蕙笑了,温言道:“这也是因果报应了。爹爹,莫担心,女儿早忘了此人。”
  姜伯游见她神色平淡,这才放心。
  姜父后来听师弟说起案情被传开后,此官员的家族都因此蒙羞数年,不得不举家搬离故土。
  第5章 城春草木深
  殊不知姜雪蕙回到房间,将邸报交给了作小厮打扮的玫儿,玫儿看完后痛哭流涕。
  姜雪蕙温柔地摸着她的脑袋道:“好玫儿,那人死的很惨,都是活该。日后你就不会做噩梦了。”
  玫儿给她跪下连磕几个响头,流泪道:“谢谢大姑娘当年相救之恩。还帮我掩盖了此事。”
  姜雪蕙微微一笑。扶起玫儿,见她哭的可怜,浑身颤抖,就抱着她轻拍她的后背。
  她心道:“死倒便宜他了。当年给他下的慢性毒药可贵啦。才让他受了几年的罪,远远补不上那些受害女童的恨。”
  当年那人也喝醉了,错将玫儿当成了她。姜雪蕙用花瓶砸昏此人救下了玫儿。
  可此人位高权重,她怕连累姜家。
  她同玫儿一起将他推到一边,清理了那人脑袋血迹,给上了无色药水,让伤口能快速消肿。
  姜雪蕙当时发了狠,她不能平白担了受害者的名。她趁玫儿收拾之际,而那人昏迷不醒,给他下了慢性毒药。
  只要他继续喝酒,一年内药效会慢慢发作,先是皮肤溃烂,接着下体流脓,最后瘫痪在床。
  让他再无法害人,还日夜受病痛的折磨。
  她再设法将自已弄伤,倒在他的血泊中。
  为了逼真,还吃药装受了惊吓重病,让孟氏打掩护,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
  本来她想认下一切罪名,大她两岁的玫儿不肯,将砸伤人的罪揽了下来。
  玫儿赌咒发誓说若有严刑逼供,她会咬舌自尽,保住姜雪蕙名誉。
  当时事情都发生的太快,若是她砸的人,她受伤的事情就显得可疑。
  若受害的是玫儿,为区区婢女砸伤大臣的姜雪蕙就要连累姜家被问责。最后只能如此行事。
  就没料到当时看到姜雪蕙的惨状,让姜父和大伯极为愤慨,姜家合族拼着不做官,也要告到御前为她讨回公道。
  而姜父两位在场的好友是他书院的同门师兄弟,两人都是正直仗义之辈。
  他们出钱出力,作为证人为他家打抱不平,还为她的遭遇痛哭了一场。
  意外的是,连张遮的父亲张政伯父都暗中出力,为他家上奏折陈情鸣冤。
  张政还为他家掩盖信息,不让事情传开,保全他家名声。
  就这样,几位五六品小官员悄悄地将一位世家出身,门生无数的二品大员拉下马,断了那人的仕途。
  就古代这阶级分明的官场环境来说,这属于以小博大的奇迹了。
  但他们也付出了代价,几人的官途再无上升可能。大伯早早外放为官还好。
  两位叔伯才学过人,却只能窝在翰林院当穷翰林。张政伯父有顾春芳看顾,只能力保官职不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