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商行需给培训机构补足培训的费用。五年后就由小伙自行决定职业路程。
小伙和学子们都分开类别,注明背景,供不同档次的衣裳选择。
如云裳记只能接受书院和武学院的学子穿它家衣服,最优秀的学子才能穿它家高档衣裳。
小伙本来就在它家兼做店铺伙计。若销售能力出众,也会转为固定契约。
姜家大伯最初费心增加助力,是在意大侄女第二个计划,就是对外商贸。
按理说与他的职责不相关,可他有心就着亲弟的势,将政绩做漂亮些,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而且他的眼光毒辣,看出这批受训的学子的更多用处。
他们不似时下女子不方便招摇过市。既可以做本地招牌招揽外地商人,亦可同市舶司合作。
他们的出现能给海商直观的评估杭州的衣裳,促进丝织业的生意。
他眼观着大侄女的计划思路前所未有,她的执行能力又强,还心怀大义。
云裳记销售火爆后,她的制衣坊扩大了一倍,部分女工竟是从慈幼局找来六岁到十三的女童。
她不挑美丑,哪怕身有残缺,只要手脚能干活就用。
按年纪来安排做最轻省的分线分布料裁边的活计,只做上午,下午安排学简单的认字画图绣花。
安排稳重的绣娘分组带人。
绣娘带的一组弟子若培养成绩最好,绣娘便可升任组长,管理一组人。日后再依据成效升职。
这就让绣娘不敢过分藏私,毕竟坊里大把绣娘的活计不错,藏着也是无用。
带好徒弟就能转管理位置,脱离日日绣花的工作,有不少绣娘很乐意。
坊间的职责和升迁路径安排的简明清晰,让坊间所有人都清楚自已的定位和目标。
而从小培养的女童,有了活命手艺,将来的日子肯定比胡乱嫁人要好。
姜家大伯算笔账便知在这些孤女身上赚的钱其实很少,因她们人小力微能做的活有限。
她安排专人教孤女们识字和才艺,还要倒贴银钱。
可大侄女坚持如此,说为长远计。长远有什么看不出来,但对他有利。
因制衣坊在她们身上赚的钱,每年分出一成买陈米旧衣柴禾每月供给到慈幼院。
这无疑又改善了慈幼院的生活。给了更多女婴新的活路。
人口兴旺,不挨饿受冻,安居乐业,这就属于他的管辖范围。
受训的第一批学子们曾被安排参观云裳记的制衣坊。他们方知晓自已卖出的衣裳的部分收益会拿出来做善事。
衣坊从慈幼局聘用孤女们做事,倒贴银线教她们本事,让她们成人后有独立的能力。
当一群瘦小的女娃娃听管事介绍,是这群哥哥帮忙卖坊里的衣袍。
她们纷纷跑过来,将亲手做的络子用小胖手递给学子们,她们奶声奶气感谢哥哥们让她们有活干,吃上了饱饭。
学子们离开时,女童们还自发送到门口,她们齐齐挥手,洒泪道别,对他们千恩万谢。
直到学子们走远,女童们才肯离开门口。
这场面对学子们的冲击非同一般,他们虽出身贫寒,亦有侠义的心肠。
当知道自已的付出还能惠及这些穷苦无依的女童,这份工作的意义在他们心里被升华了。
云裳记背后又站着姜知府,他对大家有知遇之恩,学子们对它家的观感最好。宁愿赚少些也以它家衣服为主。
更有学子觉得银钱够用就好,还婉拒了其他家,称要专心念书,只接云裳记的衣裳。
姜雪蕙等第一波中档衣裳计划成功后,就扩展到高档男装。
这类衣服不公开售卖,云裳记专门聘请画匠绘制成工笔画册。
画册每月列出新款,定制款,高档,中档,任君选择。
达官贵人和富商出钱订购了画册,每月就会定时送到他们府上。
因姜雪蕙让画匠用了后世画美男的风格,画册人物均身材高大,容貌俊秀。
整本画册制作精美,每张都可供人观赏,在女眷那很受欢迎。还有外地富商高价收购这些画册。
贵客看中选款后,当日即送衣裳上门,供他们二次挑选。
云裳记铺子里有栋小楼,专门陈列这些高档衣袍,给喜欢看现场的贵客挑选购买。
这些人来铺子,有专门迎接解说的资深店小二和单独的过道。少年端上上等的茶水点心给客人食用。
府衙举办三月一次以商贸为目的的宴会上,学子们会穿这些中高档衣袍出来走一会。让贵客可以当场下订。
等云裳记的局面稳定了,另一间铺子也开展起女装生意,名为霓裳记。
这店铺走高端路线,聘请最好的裁缝和绣娘,熟手女工做高档衣裙。
直接面对达官贵人和富商女眷,年龄定位老中青,少女和女幼童。
女装那边,姜雪蕙亲自上阵,正好大伯家有不同年龄段的女子,她给祖母,大伯母和雪惜做了不同的衣裙。
每月举办从早到晚的一天宴会,邀请城中官家女眷,世家贵女来家中游玩。
姜家人在宴席上,一天换三套衣裙,每件都引人瞩目。当女客们看到姜家女眷身上的衣裙,自然就引发兴趣。
女客们纷纷订购女装画册上门,选购霓裳记的衣裙。若喜欢看现成的衣裙,就领她们去专门的小楼供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