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孟氏怼他:“谢先生常来家里,定知晓咱家女儿一个比一个主意大,又有个不着调的爹,怕介绍给人结了仇怨。”
姜伯游讪笑赔罪,再不敢提此事。
孟氏怼完相公,对谢危的人脉很是心动。她寄望女儿18岁后能让谢危帮忙留意。
于是在姜府见到谢危,不像从前那般回避,而会主动凑上前与谢危相谈几句。
而就在交谈中,孟氏发现谢危的年纪就比女儿大八岁,等于比她小一辈。
于是孟氏日后也不再避嫌,见到谢危就招呼几句。
燕临回宫后同沈玠只透露两件事情:崔探花心悦姜雪蕙,被姜家夫妇拒绝。而她的婚事,转机在她父母亲身上。
这消息让沈玠如逢甘霖,燕临也一改往日态度,有空就殷勤地往姜府跑,讨好姜家夫妇。
而沈玠常托他给姜钰带礼物。燕临带姜钰出来玩,他也设法跟着去。
沈玠身份备受瞩目,不敢如燕临般行事,只能设法与姜伯游套近乎,久不久上姜府探望姜钰,或去姜家铺子帮衬。
姜雪蕙不知晓京城已是暗流涌动。她完全沉浸在赚钱大业上。旁事一概不理。
谢危还写信给她,她看完就搁一边,忍住不再回复。
她年后就慢慢脱手了杭州两家铺子的管理,主要负责前期的画图和了解一下人才培训进度。
而她去年托海商收集海外当地的人物画也陆续拿到了。
在没有照相机的年代,就需要通过文字和画了解当时当地风土人情。
她看完所有从海外带回的画,大概了解海外的着装。
根据大伯父在海商和市舶司那收集的各国消费水平,和她擅长的点,她直接圈定了以欧洲国家为主进行销售。
那里的服装她可太熟悉了。在学校画过人物油画的都免不了要临摹经典名作。
结合杭州的各类布料,就能做出他们喜欢的风格。
可是姜家女眷已经倾巢而出,再无人手可用。她愁啊,加班加点都无法将手头的活快速转出去。
三堂嫂带着堂哥回来,市舶司那就有人了。
三堂嫂帮忙盯着制衣坊出样品。三堂哥做好信息收集,她对海外生意的信心就更有把握了。
而且比国内市场更高几倍的利润,实在让她恨不得立即就铺开。
可前期的工作,古代路途的风险,各种环节的连接,都让她不敢贸然出手,而是愈发认真去筹备。
再然后,便宜妹妹从天而降,带着一副为情所困的模样来投奔她。
忙的昏天暗地的姜雪蕙对妹妹露出资本家的笑容。
她已经无暇思考妹妹来杭州会不会改变剧情,现成的劳动力上门不用都对不起自已。
她打量着姜雪宁,心想:“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我赚这些钱,是要给你去帮燕临和谢危。
你拿了钱,我就还完了从前嫡庶交换的债。现在你帮我也等于帮你自已,不赚够钱就别想回去了。”
姜雪宁看到姐姐的笑容打了个寒颤,怎么像村里屠户看养肥的猪的笑。
她本来想投入到心爱的姐姐怀里,等姐姐爱的抱抱,像从前一样带她吃喝玩乐,看遍杭州美男子。
小动物的直觉让她却步了。她弱弱地说:“姐,没来的及通知你我就来了。我就是想你了。”
姜雪蕙很是亲切,道:“我很惊喜啊。妹妹远道而来,先去休息吧。
这些天先让嫂子们带你去玩,等玩够了我们再聊聊。”
这种感情不深的最好治疗。一份工作不够就做两份,工作多到妹妹没时间思考人生。
第22章 远闻流水香
姜雪宁和方妙受到杭州姜家女眷的热烈欢迎。都不用姜雪蕙出面,三位堂嫂自发带两位姑娘逛遍杭州城。
因顾及她们第一次来杭州,除了高档场合,街头小巷也带了去逛。
杭州城内无宵禁,夜市开到半夜三更,早上五更街头就有小贩在叫卖吆喝。
因着杭州交通便利,城里城外,商铺林立繁多。
各种美食奇珍海鲜和四时的鲜花水果,新奇异味的舶来品,绫罗绸缎,珠宝首饰,悉数集中在杭州城。
两位京城来的姑娘嘴巴就没停过,杭州特色美食全部尝个遍。
她们最爱龙井虾仁,葱包桧和藕粉。姜家便日日都提供。
去外头逛街,十几文钱就能在沿街叫卖的少年少女上买到嫰鹿脯,兔肉,紫苏鱼。
各家铺子里的杂菜粥、鱼羹、鲜肉馄饨、虾仁饺子等等都让她们胃口大开。
不到半个月,两人都已经圆润了不少。
更让她们大开眼界的是作为娱乐场所的瓦市有十多处。
有演出戏曲,杂技、相扑、傀儡戏、说书、讲史等,场场爆满,昼夜不辍。
各种新商品在换季前就上了商铺架子,街上摆摊也不少。
绢扇、丝绸香囊、带各种天然木香的珠串发钗,佩玉络子,各种手工商品琳琅满目,她们每天买一堆仍是买不完。
姜雪宁一来杭州便与姐姐同吃同住。然而姜雪蕙事务繁忙,日日都是早出晚归,两姐妹竟没有说上话。
等姜雪蕙忙完,她唤来随身丫头玫儿。姜雪宁同姜雪蕙在里间同睡。
玫儿做为贴身丫鬟住在外间,两头中间就隔着一个木格透纱屏风。
姜雪蕙问她:“妹妹现在每天晚上喊张遮和燕临的名字有多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