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第158节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第158节

  如今懂英语的人还比较少,进去借阅书目的人自然也少。
  所以,虽然于朵他们来得不算早(九点了),外语的阅览室也比较小,但也还有座位。
  江津道:“是么?我还每天一大早就起床来排队,才能有位置。”
  如今社会上想考大学的人也挺多的。
  毕竟考上之后虽然不像从前的科举可以直接做官,但也是鲤鱼跃龙门了。
  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之前十年没机会高考又想上大学的人都不想放弃。
  于朵道:“那你来外语这边啊。如果有空位置,你不借阅外语书也没人管的。”
  她就没借阅外文书籍,管理员没过问。
  不过,她在书架上看到《英汉大辞典》了。但这本不属于能借出图书馆的书籍。
  便决定需要的时候就去借来看。
  她现在用着的还是人家章编辑的。
  他说不着急,让她尽管用。
  高老师也也说没关系,说章编辑肯定不只一本辞典。
  但既然这里有,而且师兄辅导自己的英文,也是给自己编写了场景对话。
  在实用中来学习、记忆。
  她就不用拿大辞典回家背单词了。
  她可以在这里抽空誊抄单词回去记诵就是。
  她一天记20个,不用把人家章编辑的大辞典占着。
  江津点头,“行,我明天就去。你是每天在这边么?”
  “还没有想好。”
  她其实倾向于每天来。
  但是觉得一个人来,交通有点成问题。公交车站离得远,而且还得倒车。
  正考虑在大杂院附近谁家租一辆自行车骑着。
  一个月给6——9块钱,应该有人愿意的。
  反正就最后两个月了嘛。
  上午认真复习,时间还过得蛮快的。
  11点半常宁就催着于朵走了,说去晚了没位子。
  他听发小推荐了附近一家私房菜馆,据说是清朝御厨的后人开的。
  于朵也没有多问,跟着他走就是了。
  两人骑着车穿街过巷到了地方,果然已经有不少人了。
  他们赶紧把倒数第二张桌子占住。
  常宁点了发小推荐的三菜一汤,菜上得还比较快。
  于朵尝了一口就道:“好吃呢,下次把老师和师丈也叫上吧。”
  “你放心,他俩肯定也吃好吃的去了。他们圈子里的人更会吃。他们也不只是喜欢吃西餐而已。快吃,备考期间就得吃好吃的。”
  于朵点点头,吃得十分的满足。
  等到听说是御厨后人的手笔,她也不惊讶了。这个口味真的好好哦!
  他们两个把三菜一汤给吃光了,战斗力惊人!
  彼此对视一眼都笑了起来。
  于朵道:“师兄,我们aa吧。”
  常宁一愣,“那怎么行?”
  哪有他带妹妹出来吃饭,还让妹妹摊一份钱的道理。
  “真的,这样我们以后可以长久做个找美食的伴儿啊。两个人加起来,能吃到的好吃的就翻倍了。我又不是没收入的。”
  常宁终究还是受过西式教育,又经历过下方农场资源匮乏时期的。
  他想想于朵名下的废品站,据说古董生意做得很好,还是同意了。
  一共九块钱,就于朵四块、他五块。
  第114章
  于朵已经有经验了,这样档次的私房菜馆是比较贵的。
  上次去的那处在城郊,多两个小孩,菜点得要多一个。
  当时花了八块。
  如今这家好歹多个御厨后人的名头啊。
  这个价是正常的。
  于朵感慨,“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商家才能有证经营?”
  常宁道:“我正好要去一个有证经营的地方买东西。走吧,你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想要的。”
  于朵刚才和他aa,十分的淡定。他觉得接下来要去的地方的价格她应该也能淡定接受。
  “什么地方?”如今有证经营的地方,那可是凤毛麟角。
  常宁道:“从前的六必居。离得不远。走——”
  于朵点头,步行过去,正好消消食。刚才的菜太好吃了,多吃了两口。
  大名鼎鼎的六必居她肯定听说过啊,从明中期(1436年)开到如今的老店。
  于朵兴致勃勃的想去看看明代奸相严嵩题字的大匾。
  去了才发现这儿改名叫‘红星酱菜厂’了。
  不用说,还是之前那十年给改的。
  嗯,这确实是有证的,特殊时期被收归国有了嘛。
  她皱眉,小声问道:“严嵩题的那块匾……"
  那块匾听说这五百多年屡遭磨难,但一直都保留了下来。
  最险的一次是庚子国难,八国联军进京前夕。
  当时义和团烧洋货,火势蔓延过来把这里连累了。
  但大匾都被一个伙计冒着危险抢出来了。
  不是那十年被当四旧给破了吧?
  关大爷经常感叹破四旧毁坏了不少文物,于朵之前没法感同身受。
  但如果这块老匾被破坏了,着实可惜。
  严
  嵩人品不谈,那手字真的很好。而且,都保存了五百多年了啊。
  五百多年,就算是当初的一个酱菜坛子那也是古董了啊。
  何况是这!
  常宁看她站那儿感慨,停好自行车把她拉了进去。
  买东西的时候他跟一个自称在这里二十多年的工作人员打听了一下。
  “哦,开始是被当四旧,差点就被砸了。好在被保护了下来,现在在北京展览馆放着呢。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我们。”
  于朵这才松口气。
  常宁笑道:“你这是耳濡目染,受了关大爷影响吧?”
  “嗯。”时常听他痛心疾首的叨叨,自然是受了些影响。
  来都来了,于朵也跟着买了些五香萝卜干、麻仁金丝、酱八宝菜等酱菜。
  这在前清可是指定为御用佳品,民间不是想买就能买的。
  然后常宁载着她回家,下午的英语课时间要到了嘛。
  常宁骑得慢悠悠的,“于朵,你觉得到图书馆复习的效率如何?”
  “比自己一个人在家看书高。”
  其实她去补习班看过,如今也基本是自己进行最后的冲刺复习了。
  但复习了那么久,好多学生还是多少有些疲了。
  不可能一直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专注度。
  她觉得在那样的环境里还不如自己复习呢。
  所以依然只是拿了资料就回来了。
  于朵报班也是图补习班那里统一报名参加高考比较方便,到时候她再去子弟校的补习班领准考证就是了。
  也不知道辛小二复习到最后这个冲刺阶段没有。
  他开始得太晚了!
  差不多是他大哥去了战场,他才真正‘醒过神’来的。
  然后去广西军医院二十多天,肯定也是有影响的。
  还是师兄和顾朝暮大哥他们扎扎实实复习了两年,这会儿最踏实。
  其实算来她也算复习了两年吧,只是中间有半年的空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