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第328节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第328节

  于朵电话里已经和他提了借来做什么。
  他就住大院里,在外交部实习,走路过去就可以了。
  于朵道:“那谢谢了,可能要用个几天。我要带常安哥和常平哥骑车去大小胡同里多转悠、转悠。”
  其实对常平来说,花点钱买一辆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但于朵觉得没必要,就骑几天嘛。
  如果是常安提出要买一辆那倒是可以。不过估计他还在想开方便面厂的事。
  在火车上的时候他就在开始盘算了。
  而且,他以后以华侨身份投资,估计是要买小轿车的。
  所以,能借就借。师兄说常家和霍家,他和霍
  昭关系都还不错。
  这也是不见外的表现。
  “不用客气的,我很乐意。”
  霍昭又冲常平点点头,互相打了个招呼。
  还约了周末一起打篮球。
  常安这会儿在常家,正在和常志远说起自己打算建一个方便面厂的事。
  常志远点头,“这个不错,我们国家铁路每天的运载量也是很大的。和铁道部门沟通的事确实可以交给高耀去办。而且他在市委办公室工作,你建厂要办的各种手续找上他也是很方便的。你直接给他打电话就好,他会非常乐意出力的。”
  反正这小子还会继续凑上来,能用也可以用一下。
  “那我直接给他打个电话。方便面厂,可以先纯手工的试一下。这样投资不是太大,先试试水。如果各方面捋顺了,我打算再从漂亮国进口机器,增加一条火腿肠的生产线。”
  他所谓的先试试水,就是先看看华国欢迎华侨回国投资办厂的政策,还会不会有什么反复。
  毕竟之前的政策,确实是有过反复的。
  常志远点头,“可以。”
  这应该暂时就不用他们这房再追加投资了。
  常安笑笑,“我觉得于朵的胆子还挺大的。她算得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第一批下海的人了。”
  他之前以为她六月份开电器行是第一步。
  结果在火车上闲聊起来才知道,她二月份就和人合伙开了个废品站。
  常志远道:“她跨出第一步也是机缘巧合,而且当时不免怯怯的。是后来胆子越来越大的。”
  于朵第一个生意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给高敏凑手术费。
  这个情他肯定是记的。
  不过小丫头的胆子确实是越来越大了。
  常安拿起话筒,打到了高家找高耀商量。
  高耀对此自然十分高兴,“常安,这件事你就交给我。我一定会设法促成的。方方面面的手续里也尽管放心,我都帮着跑下来。”
  他们家确实在铁道部门有人脉,不然当初也不会让冉冉报考这个专业。
  只要销路找好、厂子建起来,解决一定数量人员的就业,他这个政绩就有了。
  至于办各种手续,如今本来就有政策倾斜,原就会给回国投资的华侨各种便利。
  有些手续,外头的人摸不清门道,他清楚得很。
  “好,那就拜托你了。回头事成了我请你吃饭。”
  于朵和常安坐了长途火车,虽然是卧铺但这几天肯定也没怎么休息好。
  当晚都挺早就洗洗睡了。
  第二天等她睡到自然醒,一看昨晚摘下来的电子表,都快九点了。
  师丈都已经上班去了。她走出去老师和常平在后院说话。
  于朵摸摸鼻子,还好常安也还没起呢。
  小兰道:“我给你热一下早饭还是你们出去吃?”
  他们吃过一个小时了,再吃是得热一热才好。
  于朵看看常平,“常平哥,你吃了么?”
  “我垫了个底。等下,我去喊安哥起来。不然太阳就要大起来了。”
  于朵对小兰笑道:“那我们就出去吃吧。”
  一听这个‘垫了个底’的话音,这就是打算出去品尝特色美食的啊。
  常安很快出来,三个人骑上自行车出门去。
  于朵觉得常安要买四合院,肯定也是买那种完整的、没有旁人住的。
  绝不是被住成了大杂院的那种。
  于是带着他们往四合院保留比较完整、而且被保护得很好的红海、鼓楼、南锣鼓巷、东四等处去。
  什刹海、地安门那一片保留的四合院也很多,但那多少以前是王公贵族的府邸。
  那种是不会对外出售的。
  所以,去那几处转转得了。
  住家户人家自然是不给看的。但北京有很多名人故居,她发现在渐渐开放参观。
  这种就可以进去看看了。
  民国时期那些名人好多都有自己的四合院。
  那会儿文人挣钱挺厉害的。
  譬如鲁迅,听说一年的稿费就够在北京买个四合院了。
  还有十天报名,可以一天去一处地方转悠。
  不过这会儿首先要去把五脏庙祭了再说。
  这附近的早餐店,于朵平时进出的时候倒也留意过。
  有那么一家生意还挺好。
  于是就骑着车带他们哥俩过去。
  嗯,这会儿去吃早饭一点都不挤了。大家都吃过了嘛。
  于朵对上老板戏谑的目光,有些不好意思的点了三份早点。
  一份是羊杂汤配芝麻烧饼,一份是糖耳朵配杏仁茶,还有一份是卤煮火烧配面茶。
  想了想又搭了炸糕、炒肝、褡裢火烧、螺丝转、驴打滚、豆汁、胡辣汤等。
  “都试一试,看吃得惯哪种。吃不了的也没关系,回头请老板帮我们送人吃就好。”
  老板一开始看她点了这么多,想提醒一下。
  听她这么说就作罢了,这一看就是不缺钱的主。
  吃不了的放着,回头要是有乞丐上门,可以给人。
  这会儿确实不挤,于朵点了的,都很快就被端了上来。
  老板还随口问道:“这二位是你外地来的亲戚?”
  于朵道:“华侨。”
  “哦哦,欢迎你们啊!”
  华侨=有钱人
  这个观念如今是根深蒂固的。
  不过,这小姑娘家里那十年估计挨了不少整啊。
  但如今有海外关系可就很好了。婚姻市场上都要受欢迎些。
  有海外关系,就有可能收到海外寄来的外汇,还有可能移民出去过好日子。
  这一顿吃过,九点多了。
  于朵把单买了,高老师给了经费的。
  然后就骑着车带他们兄弟去附近胡同里转悠。
  自行车骑着有风,而且还有屋檐可以遮阳,倒不是太热。
  总之就慢悠悠骑着,到处看呗。
  间或给他们介绍一下。
  常安道:“感觉跟你最开始带我们的五日游比,这们骑着自行车逛胡同,接地气多了啊。”
  “那肯定啊,那五日游就是走马观花。这么逛虽然也是,但还是和北京人的生活贴近了许多。早饭吃得晚,我们中午晚一点吃吧。也错开高峰期,省得等。中午咱们去颐和园的听鹂馆饭庄吃。”
  这个饭庄始建于乾隆年间(1750年)。以经营正宗的宫廷风味菜肴、满汉全席闻名。
  完整的他们肯定吃不了,听说上百道菜呢。
  但可以点菜啊。
  “好!”那哥俩听了这个介绍,又早就知道颐和园是西太湖修来避暑的地方,对这个安排一点意见都没有。
  他们三辆车次第而过。遇上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常平还拿相机出来拍照。
  于朵和常安就等着他。
  这种天天都能见到的景致,于朵就不会拍了。
  常安看常平拍得还挺上心,就和于朵聊起来了。
  “这四合院也算是老北京的一个见证了。但家家户户住得这么挨挨挤挤的,我看以后还是得修楼房。”
  楼房不占土地啊。同样的土地面积,修成楼房可以安顿十倍的人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