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第514节
有一回小兰走了,黄姐都忍不住打听起她的情况来。
听说小兰现在在学英语,想以后去旅行社工作。
黄姐就有点慌,怕小兰把自己的位置顶了。
如果小兰只是常家的小保姆,她完全不用慌。毕竟常宁是亲儿子,于朵只是干女儿。
但小兰还挺有志气的,还想着学英语去旅行社干。
那于朵可就是她要抱的大腿了。能先来给于朵干一年半保姆,这可是条捷径。
至于隔壁王老师的女儿说那种话是什么意思,于朵懒得理会。
反正她收了黄姐的工钱,该干活就干活呗。该不是不平衡雇佣她的,只是隔壁的保姆吧?
但她找不着工作,如今又在复习、备战高考,除了黄姐也没别人用她了。
反正还是那句话,只要黄姐没耽误本职工作,旁的于朵不管。
如果耽误了,她要另找一个保姆很容易的。
于朵期末考试期间,老蔡从广州打电话过来。
他说考察了一下那边的市场,外国友人真的多,比北京还多。而他们也确实有旅游的需求。
毕竟华国是真的地大物博、历史悠久。
而且,还是四大文明古国里,唯一没有断了文化传承的。
这样的国家,人文古迹无疑是很多的、自然风光也是特别的好。
关键,华国物价相对外汇,特别便宜啊。如今国门又打开了,那么多外国人来了都没事。
他已经在靠近市区的地方看好了占地200平、一栋两层的西关大宅,可以让员工住宿和办公。
“多少钱一个月?”
“一千五!年租、年付的话可以一万六拿下。”
啧,好贵!
但旅行社必须在比较气派的地方。而且,私人电话也是必须要有的。
二姐说东湖新村顶跃还挺俏。
所以于朵只能托她先订下了一套,等期末考试完飞过去办手续。
嗯,还得把大哥也弄去。
因为,于朵还没满18周岁。如今虽然挣钱、自给自足。
但她三个生意,没一个有营业执照,这就不算正经营生。
到时候买房手续办妥,她飞回北京,大哥和二姐直接坐火车去西北。
那会儿已经是二月初。他们路上耽搁几天,到了地方离过年也还有一周的时间。
就在招待所先住下,不露面的等着诚诚养父可能回来祭祖。
于朵道:“租吧。”
旅行社如果真的转起来,利润还是可观的。
前期的准备工作虽然耗费钱,但也没法节省。
如今可再没有干妈把华侨公寓的房租给自己、一辆全新商务车也买来租给自己的好事了。
都得自备!
蔡成便签下了2月1号起,为期三年的租约。租金年付,年涨2000。
一万六租房,五千拉电话线,再置办了家具、办公桌椅等,又买了一辆商务车,这就花掉了六万。
再加上东湖新村的跃层又是二十一万。
好在,截止一月,她账上一共有五万盈余。好歹还能给剩下三万看家。
然后蔡成就留在广州,继续和当地还有附近的招待所、景点去接洽。
蓝天则坐火车先回了北京,准备带第一拨要去南方避寒的老年团南下。
他回西安考场市场的事,只能推到下一步。
甚至他去年还没修的周日假期,也只能先折现。
于朵问他要不要年后再补。他说不用了,旅行社正是用人的时候。
于朵自从知道了辛明宇开了自己的电器行,以微薄利润慢慢做着,就一直很警醒!
她可不能步了林家后尘,把得用的人赶走另起炉灶。
所以,老蔡得了15%干股之外,对胡志广、蓝天这些骨干,她也是许了年度分红的。
如今财务已经在核算了,算清楚了会随着一月份的工资一起发下去。
她现在负债25万,年利率12%。一年付清是28万,两年是31万。
旅行社绝对是挣钱的大头。
好在如今电器行也在慢慢起来了。
一月份的财务报表,电器行第一次获得了10080的利润。包括卖收音机的部分。
这回收音机卖了1200多台,返点12台又卖了600块。加起来这一块的利润超过了3000块!
废品站净利润2420。
吴珍如今也知道贺山的月入有六七百,差不多是她是三倍。
于朵就一句话,“根据利润来的。”
电器行刨开了收音机的利润,都是废品站的三倍。
吴珍也只能说了一句,“我算是知道贺山当初干嘛好好的站长当着,要跑去电器行值夜班了。”
贺山至今还每晚睡在库房呢。
于朵也给她画了大饼,废品站从开业到如今,利润涨幅其实也是翻着跟斗来的。
再过几年,工业产值和经济上去了,丢废品的人会越来越多的。
到时候做废品生意会越来越好。
至于旅行社,按现在央行给的汇率,利润也有18000多。总算是回到了三万利润以上!
如果一切顺利,两年的时间她应该是还得起这31万的。
问题就是她需要的大件应该会越来越多。
北京有三辆自有的
商务车,还需要时不时和黑的合作。
广州以后的缺口会越来越大。
这一次就一个暖冬团开张,以后接了国外的团,车至少还要买两辆。
就还是缺钱得很啊!
1月30号,于朵期末考试终于结束。
一回到出租屋,黄姐就端了乌鸡汤出来给她喝。
于朵这段时间,肉眼可见的疲累。
“小兰姑娘送来的野生菌,我都炖在里头了。”
于朵点头,“嗯,给妞妞也盛一碗。”
反正她也吃不完一锅。不如主动让黄姐给她女儿盛。
黄姐应了一声,“亏不着她的嘴。自从周末上这儿打牙祭,她都长胖好几斤了。这会儿跑去隔壁看电视去了,说是什么点火仪式。”
她一脸踌躇,有话想说又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
然后还是咬咬牙道:“小老板,过年我们娘俩能不走么?2月的工资就不用给我了,你基本都不在。”
于朵的计划是1号飞广州,办完事可能5号回来。
如果有时间,在广州给关大爷和梅姨拜个年。他们前几天跟着蓝天南下了。
因为出发得晚,梅姨只请了一周的假。
第367章
然后,于朵又要去樱花国了。
她略想了想,答应了黄姐的请求。
不过,“那你这个月基本没收入啊。”
这个月放假嘛,学生不上课。黄姐的生意也做不了。
隆冬时节,冷冰冰的拌菜没人吃了。她如今在卖烤红薯和热藕粉。
因为价廉物美,学生的客流量又实在不小,所以一个月还是有几十块利润的。
都超过她做保姆的工资了。
黄姐道:“我这几个月有小老板你包吃、包住,还是攒了些钱。可以和女儿过一个好年了。”
这辈子头回有了积蓄。
出嫁以前挣的工分,家里是不会给她钱的。
结婚以后,渣男干活不太行,女儿又小。更不可能攒得下来钱。
没想到如今日子倒是好过起来了。
她对于朵道出感激之情。
于朵有些感慨地道:“主要还是你赶上了好时代。我以前其实也挺能干,但就是挣不到钱。辛辛苦苦干家务、糊火柴盒也只得几块钱傍身。筹谋数年的工作,还被人靠关系轻易截胡。只有如今,才能多劳多得。对了,妞妞去看的是冬奥会的点火仪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