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祝英台刚指完,祝英宁就大步流星赶过去。
  途中,祝英台问起那个花灯的事,祝英宁回说是猜灯谜的奖品。
  “我知道,但你居然让马公子拿?有点太大胆了罢?”
  祝英宁正在查看沿途的小摊,随口道:“那是他的东西,他拿着不是很正常嘛。”
  “他的?不是你赢来的吗?”
  “嗯,送他了。”
  祝英台拉近哥哥,小声道:“你答六十多道题,最后把奖品给了马文才?”
  “有什么问题吗?”
  “不,没什么,挺好的。”
  说完,祝英台还扯了扯嘴角,视线不自觉往那个漂亮又精巧的方灯看去。
  或许是因为人流都被灯谜赛吸引过去,这边的人群少了些,祝英宁让祝威付了钱,接过摊主递来的竹网兜,就要下手。
  祝英台忙喊道:“哥!袖子袖子!都快打湿了!”
  祝英宁抬手随便挽了两圈,开始忙活。
  这儿的金鱼跟后世没太大差别,就是小点,居然还有鱼苗。祝英宁捞了几下,看一眼不远处在计时的小沙漏,又重新开始战斗。
  这种竹网兜比塑料的那种重点,捞久了容易手麻,祝英宁折腾半天,战绩还不错,三条,虽然有一条刚离摊没多久就死了。
  祝威帮着处理好死鱼,重新拧好竹筒,跟着主子们一道往下一站去。
  “哥,你饿吗?”祝英台鼻子动动,出声问道。
  祝英宁伸长脖子听不远处的摊主和顾客吵架,过了一会儿才回答,“你想吃什么?”
  祝英台指着前面一家卖碗糕的摊子,“去试试那个。”
  碗糕一如其名,是一种将面糊倒入竹碗蒸熟的糕点。制作碗糕的材料相对简单,鸡蛋、面粉还有坚果碎,这家撒的是花生碎和瓜子仁。
  祝英宁问马文才两人要不要,二人都摇头,又问书童们,就马兴摇头,于是一人买了一个,趁热咬下一口。
  碗糕口感偏韧,蛋香很重,加之坚果点缀,更加香脆。
  “好吃!”兄妹俩异口同声感叹。
  马文才和梁山伯对望一眼,微微一笑。
  祝英宁边吃,还在听人家吵架,用的是当地方言,他只能半听半猜,大致是顾客认为货不对板,摊主认为离摊之后就不接受退换。
  就这样来回吵,后来像是有人来调解,调解到最后,退了一半的钱。
  “你在做什么?”马文才终于耐不住好奇问道。
  祝英宁说了自己听到的事,祝英台瞪大眼,说完全不知情,遗憾自己居然错过这么大的热闹。
  “这种热闹总会有的,就是太费脖子和耳朵。万一对方说的是方言,还费脑子。”祝英宁总结。
  祝英台道:“那我不爱听,没意思。”
  就在这时,一人横冲直撞,撞到祝英台肩膀,她正要发难,就听身后传来抓小偷的喊叫。
  祝英宁来回探看,就近抓了边上水果摊挑货用的扁担丢过去,把那人砸了个踉跄。他们一行人赶过去时,那人居然抽出匕首就要刺向祝英宁。
  祝英宁离他很近,几乎是无路可逃,且由于恐惧,他不光大脑一片空白,连四肢都僵在原地。
  千钧一发之际,马文才出手截断,却因此被对方划了一道口子,但他没太关注,两三下将人打翻在地。
  祝英台下意识提了下裤子,踢了那人一脚,负责花灯会保卫工作的官差很快到来,搜出他身上的钱袋,竟有五六个,看得围观群众忙检查自身。
  那大喊抓小偷的失主气喘吁吁地赶来,是一位老太太,在祝英宁交还钱袋时,她老泪纵横,就要给祝英宁他们跪下,祝家兄妹忙伸手扶住。
  “这可是我家老头子的救命钱!阿弥陀佛,佛祖保佑,谢谢各位活菩萨。”
  祝英宁直摇头,“阿婆,您接下来可得好好收着,莫要再被人盗了去。”
  老太太擦眼泪,把钱袋收回怀里,应道:“好好好,老婆子会的。”
  “娘!”
  一个壮汉跌跌撞撞地跑过来,见此情状,急切开口,“出什么事了?”
  老太太把事情说了,那壮汉抓住祝英宁的手连连道谢,谢过之后,母子又朝他们鞠了一躬,相携而去。
  祝英宁想到什么,转身去看马文才,马兴已然帮他包扎好伤口。他快步上前,说道:“都怪我。”
  “这与你有什么关系?难不成是你指使那人对你动手的?”马文才说。
  “你是因为救我才受伤的,疼吗?”
  马文才道:“有一点。不用担心,伤口不深,过两天应当就痊愈了,不必为这事影响游玩的心情。”
  祝英宁短时间内还是提不起劲头。
  马文才用没受伤的手摸摸他脑袋,“往好处想,我这道轻伤能换回一位老人的性命和数人资产,显然是好事一桩。”
  “可你受伤了啊。”祝英宁闷闷开口,“你是救我才受伤的。”
  “我不出手,受伤的可就是你。”
  祝英宁还是垂着脑袋,过去小半会儿,说道:“先走吧,去下一个摊子。”
  他不好因为自己的情绪阻挡大家的探索兴味。
  这样一个小意外发生,没有对花灯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没过多久,人们又热络络地继续逛街谈笑。
  祝英宁自己慢慢缓过来,偶尔也跟大家有来有回几句,就是心思老放在马文才的伤,直到花灯会结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