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幸好杨弦跟了三程,第一程结束时,好心点拨了几句。
可第二程,她的表现却比第一程更加糟糕,甚至屡屡让场面冷下,可她身为节目总制作,又必须站在前列,不能当隐形人。
那是她第一次忍不住,主动打电话找霍邵澎哭,一开口就撕心裂肺,几分狼狈惨烈。
兴许是吓到了。
虞宝意听到他让florence紧急申请航线的语气都在强忍颤意,才勉强止了哭声,说起自己遭遇了什么。
尽管节目拍摄不会因为她表现好坏而耽搁停止,可接不住这种场合的事实,也令人分外难受。
当时,霍邵澎也点拨了她几句,和杨弦不同的是,哭完第二日,他派了自己一个得力助手过来,以临时执行制片的身份替虞宝意出面周旋,以身作则。
来人行事作风稳健,举手投足就是一股体制内的味道,又让人相处得自如舒服。
说得再多,不如亲眼见过。
自此她才明白,和这些真正见惯了大场面的人物打交道,不能当自己是聪明人,更不能“滑”,要作陪衬,要当接的那位,要“实”。
到第三程,她脱胎换骨,也让杨弦回去回得安心了。
喀什是国内的最后一站。
节目播出后定然会带动当地旅游业绩,这对国内大部分旅游城镇来说无疑久旱逢甘霖,因而当地政府也拿出满分的礼待。
打过照面后,简单寒暄了几句,虞宝意和团队便随着人往办公楼外走,预备去当地一家特色菜馆吃中饭。
她主动走到喀什融媒体中心派出来的一位年轻小伙边上,问:“祁哥,两个月前我让人来过这边考察,打听到过几天会有一个艾德莱斯丝绸制品的展览,是吗?”
“对,五天后。”祁哥怕她听不懂自己拗口的中文,大大方方摆出一个五的手势,“如果你们能待到那时,我带大家去,阿丽米罕奶奶到时也会出现。”
“正常情况当然可以,我们拍摄的内容大部分时候都会根据当地风光民俗做调整,这样才能把城镇的美完全展现给观众嘛。”
“我有个同学,在上一站接待过你们。”两人边交谈边走,不由自主落到最后,楼梯前,祁哥主动让了一个身位,示意她先下,“她说你们和别人不一样。”
上一站是甘肃,虞宝意却不知道哪位是他同学,笑问:“哪里不一样?”
“不是走过场。”祁哥讲话会刻意保证字正腔圆,正因这份刻意,尽管语速稍慢,会令人感觉他分外真诚,“别人来,都像做旅游攻略,网上讲什么,到现场拍几下,采访几个人就走了,很功课。”
很功课。
虞宝意能理解他的意思,而且是一份出乎意料的夸奖,“我想既然来了,就不能白来,也不能让大家白看。”
如若看后,和在网络上看一份流水线攻略的效果一样,何必呢。
祁哥看着她,忽然做了个手势,双目微阖。
他声轻而郑重:“感谢。”
落脚后,拍摄于第二日紧锣密鼓地展开。
喀什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能发掘的地方数不胜数,她和左菱一致决定,不让摄像头过长时间定格古巷之中,而是聚焦回人身上。
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历史。
可历史的重量,仍旧由人来赋予。
木雕、铁艺、绘画,乐器中的热瓦普,冬不拉……在一家百年特色茶馆中歇脚,听十二木卡姆时,她好似能听见远方驼铃悠悠。
转眼到艾德莱斯丝绸制品展览的前一日,祁哥主动跟展览主办方沟通,特意空出了一个小时的时间给她们拍摄。
但剩下的时间,依然要还给当地喀什居民。
因为这一个半小时,虞宝意和导演、编剧连夜修改了脚本,想寻展览上一位年过耄耋的手艺人做一个深度采访,届时哪怕不能放到正片,也能作为旁白为这里的文化添色。
这位老人在当地相当于一个文化象征,轻易不接受外人拜访了,仅会在一年一度的展览上短暂露下面,愿意留给她们的时间也仅有三十分钟。
第二日,轻车从简,除必要的导演、摄像外,虞宝意谁都没带,至于正片内容,待到下午再带镜头好好逛逛人潮如织的丝绸展览,更有风味。
早上八点,suv穿街走巷,最后停到展览会大门外。
杜锋这边还在搬仪器,左菱正和自己的两个助手沟通细枝末节的事情,而虞宝意想打电话给祁哥,问问他在哪里。
如果没有祁哥刷脸,她们一行人是见不到那位老人的。
可连拨两个电话都无人接通后,虞宝意暂时断了这个念头,上下翻看通讯录,想瞧瞧有没有别的办法能联系上人。
不过十几秒,展览会大门后有道男声渐行渐近,越显急促:“宝意,宝意!”
抬头一望,正是祁哥。
他几步跑到车前,额间挂着细细密密的汗水,气喘吁吁地说:“宝意,现在出了点情况,昨晚突然来了一车人,谈生意的,阿丽米罕奶奶决定先见他们,至于你们……”
“什么?怎么会这样?”
祁哥摇着头,“不清楚,现在奶奶门外站了几个保镖,讲……讲……那是什么话,香港的。”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