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纵使是毫无道理的,但就像喜爱的总会找到理由为之开脱一般,不喜欢的即使是呼吸都是错,宁渊悲催的就又被针对了,但好在宁渊从小到大已经脱敏了,根本没把那几句难听的话放在心里,翻着白眼挂了电话就开始忙自己的事。
  王特助翻开手里的记录本,回道:“是第十三个订单了。”
  除了江河湖海里的鱼虾等急需处理,一些其他保质期较短的食品也需要加工来延长食用时间。
  例如隔壁市的特产水果:黄桃!
  这种以罐头食品出名的水果极其不耐储存,是最容易腐烂变质的水果之一,采摘后如果不进行加工处理,三四天就会变质。
  宁渊揉了揉额头,头疼道:“新招的工人还没报道吗?”
  新获得的产业链虽然完整,但规模不算大,现在一下子接到这么多的订单,光靠那些老员工显然是无法做到按时交工,尤其是在订单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总不能才开工就落下不能准时交货的坏名声,到那时谁还会和他合作?
  王特助也很无奈,招工不麻烦,麻烦的是工厂较偏远,招来的工人太多住宿是个问题。
  而且此时正是慌乱开始、各种流言满天飞的时候,哪里还有人愿意离开家乡,跑来偏远地方做工?
  宁渊也明白他们的顾虑,思索了下道:“现在是不是还没到开春种地的时候?”
  他几乎每天都要和褚乔视频,纵使褚家不种地,时间长了竟然也对种植方面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到了冬天安家铺子的人都能歇上几个月,一直到开春后,才会忙活起来。
  而现在离开春,就还有个十来天。
  王特助眨眼,他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对农业完全不了解,春耕秋收冬藏倒是知道,但具体时间他真不清楚。
  宁渊也知道自己是为难人了,打开通讯录找到了一个备注名称为周村官的电话号码拨打了过去。
  第17章 第一遍电话没有被接……
  第一遍电话没有被接通,宁渊静等了两分钟,果然对方回拨了过来。
  这一段时间因为建厂和以个人名义承包地热能发电站的事,他与安家铺子的村官们联系较多,只是由于其他村官年龄较大,与年轻人沟通时存在障碍,渐渐地对外交涉的业务问题越来越倚重于周慕琴。
  初来时还被排外,随着在安家铺子待的时间越来越长,周慕琴几乎已经彻底融入到了这片土地。
  她大学时成绩很好,但毕业后第一时间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父母让她考公,但所在的城市竞争激烈,她没能成功被录取,后来发现还有大学生村官这条
  路,便报了名,被分配到了这里。
  初来乍到时自然满是不习惯,但她性格坚毅要强,又一心希望能做出些实事来,只可惜安家铺子是真的太偏远了,好不容易后山被发现了温泉,还因为各种原因歇菜了,但她的热情依旧没有被熄灭,每天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忙得脚不沾地。
  可能正是因为她不像大部分外来村官那样,根本没有做到同当地人深度接触,几乎只是来混日子,所以安家铺子的人都很尊敬、喜欢她。
  “您找我有什么事儿吗?”
  电话那头的声音略显嘈杂,宁渊能明显听出对面应该是在开会,一些较为激烈的讨论声还很清晰,显然是有政策下来了,村官们在讨论该如何实施。
  宁渊讲述了一下工厂目前急需工人的事情,并询问周慕琴是否有居民愿意应聘。
  录取当地人进厂工作好处很多,首先肯定解决了住宿问题,白天干活晚上回家,不用背井离乡,也不用离开父母妻儿。
  其次还能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等再过几天,即使是开了春,地…依旧是种不了,但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的农民还能靠什么获得报酬?
  电话传来的讨论声中便有对此十分焦虑担忧的内容。
  但…若是工厂能够一直开下去,安家铺子的居民们也就相当于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纵使是天灾尚未来时,周慕琴相信也会有人愿意去应聘的。
  只是她到底不敢把话说死了,周慕琴回道:“过会儿我就去挨家挨户问问,晚上八点前给您答复可以吗?”
  宁渊看了眼时间,已经快六点半了。
  时间这样仓促,周慕琴已经仁至义尽,于是便道了声谢,才挂断电话。
  “也到时间了,走吧…一起吃饭去。”
  早在一个多小时前,他就同褚乔说了自己要来。当时褚乔正在帮忙洗菜,褚妈从旁听到了,便热情邀请他和一起同行的王特助一起来家里吃晚饭。
  宁渊表现得十分客气,连声说不好意思要打扰了,但却没提一句不来。
  原本他也是来一次安家铺子,都要来拜访一回褚妈,熟门熟路的也不是头一回来褚家吃饭,自然不会觉得别扭。
  王特助跟他来的次数多,也没少溜褚家的门。他性格相对内敛,同人交往时谨慎淡然,去了就默默的吃饭,不太说话也很少笑,去到哪里存在感都不太明显。
  提前发了个消息给褚乔,告诉她自己马上就来她家。
  宁渊向来如此,若是前来拜访,肯定会提前告知,否则所谓的“惊喜”,有时其实更多是惊吓,打得主人家一个措手不及。
  开车用不了十分钟的路程,但走路从后山工厂到褚家却要将近半个小时。
  <a href="https:///zuozhe/p70.html" title="小蜜蜂嗡嗡响"target="_blank">小蜜蜂嗡嗡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