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很奇怪的,就在母亲确诊癌症和最后的葬礼上,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沈清分明非常非常的痛苦和难过,可是现在她竟然不记得那些让人刺痛的画面,也许是自她病了之后,在受到那么多的折磨后,她脆弱的神经激发出了强烈的自我保护的意愿,不愿她再一次次深陷于痛苦之中不能自拔,所以在她睡着时,细胞自行模糊了那些让人痛苦的画面。
她只记得自己那天一头撞在了母亲的灵柩前,那时她刚跟陈简分手,也没认识张岩,在北京的工作又失败,成了全世界最失败的人,母亲的死,让她心如死灰。
舅舅葬礼那天,只是半个月没见,冯媛瘦了一大圈。
天气太热,舅舅就躺在通了电的随时在制冷的冰棺里,守夜的三天两晚直到出殡,沈清硬是忍住了没有去看他最后一眼,就让那个永远爱笑、爱骑摩托的潇洒中年永远留在她的脑海里。
冯媛食欲不佳,每天只吃一碗饭,她的大女儿不谙世事,跑过来一头扎进她怀里,不断问着妈妈:你怎么哭了?姥爷为什么躺着不起来?家里为什么来了这么多人?
冯媛打发她去一旁玩,多数时间,她将自己静置成一座会流泪的雕塑。
出殡那天,按老家办事的规矩,沈清搀扶着冯媛走在队伍最前面,一声摔盆的响动,唢呐吹起,冯媛大哭着喊出了那句,“我再也没有爸爸了。”
沈清送妈妈去火葬场那天,天气也是这样的阴沉。棺椁下葬前,姑姑看着她说,“清啊,再看你妈一眼吧,以后你再也没有妈妈了。”
是啊,从妈妈确诊癌症,沈清那一年都在跟她说再见。她先是从医院被接回了家中,后来哥哥又开车把她从城里送往乡下,再后来妈妈死在了床上,被送去火葬场变成一捧灰,车载着她的棺椁,离开家,出牌坊,过田庄,最后将她安顿在跟爸爸一处的坟墓里。
什么是再也见不到了。就是往后的日子里,你一定会有无数个想要再见她的念头,却只能跟她在梦中重逢。
可是过去的这三年,沈清很少梦到母亲。庙里的和尚说,这是因为母亲太爱她,不想再打扰她的生活。
沈清问和尚,母亲去了哪里?和尚说,投胎去了。
沈清想要母亲有一个美好的人生,要比这辈子更甜更美更幸福,所以她也强忍着思念,逼自己不再打扰她的清净。
亲人的离去,不是一场一生一次的漂泊大雨,而是一个人终生的潮湿。
母亲的离去,带走了沈清一部分的快乐,却也让她变得不那么功利。关于那些世俗的成功,功成名就的快乐甚至是留在北京的执念,也许就是那个时候被坚定地放下了。
那么冯媛呢?舅舅的离开,带走了她什么,又给她留下了什么?
......
第三十五章 沈清决定辞职
回京没多久,冯媛就跟沈清打来了电话,说要借一万块钱。沈清愣住了,就冯媛这种在北京买了房,开着50万豪车还敢生两个娃的人,怎么会跟自己这么一个小社畜借钱呢?而且数额并不大。
冯媛在电话是这么说的,因为给父亲治病一下掏空了积蓄,现在每个月要还北京、天津两处的房贷3万多,大女儿的学费、小女孩的奶粉、尿不湿、辅食,再加上一家几口人的生活费,现在每个月都要支出5万块。
“最近手头确实很紧张,我现在正在直播带货,等我赚了钱就还你。”
当天晚上,沈清就点进去了冯媛的直播现场。她卖的是首饰珠宝。沈清不知冯媛从哪里联络的供货渠道,但凭她那张“三寸不烂之舌”,此前也确实很迅速就跟卖课的老师们打成了一团。
在人际交往方面,沈清从不怀疑冯媛的能力。
让她震惊的是,她这是第一次看见冯媛的脆弱。原来她需要承受的压力是这样多。
想想确实也蛮好笑的,几年过去,一开始安于做家庭主妇享受阔太太生活的冯媛,现在成了职场的“拼命三娘”,每天送大女儿上学以后,白天上课,学习直播知识,了解产品优劣,每天下午3点到晚11点直播,下了播还要复盘。
沈清经常能在凌晨2点的朋友圈,刷到冯媛仍在激情奋战的身影。
而她自己——这个曾经的拼命三娘,却突然厌倦了职场。
因为她看到了这条拼搏的路其实没有尽头,人一旦开始内卷,就要不停地内卷,而为了留在北京,你需要不停地付出,否则就会被后来者居上。
掏空6个钱包,套牢自己的一生,只为了北京一套房,连所有的生活都献祭进去,这是值得的吗?
沈清摇头,那是第一次,她觉得留在北京是个伪命题,是不值得的。
当沈清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苏苏——那个畅销书作者时,苏苏表示不理解。
“沈清,我现在都记得你在豆瓣上私信我的那一刻,你是第一个跟我说我有才华的人,也是第一个要签我写书的人,现在这本书成功了,你帮我挖掘了我的价值和你自己的价值,你现在离开,太可惜了。”
“你看,你跟我的聊天微信我都还留着,你总是鼓励我,总是安慰,总是告诉我,谢谢你愿意写,没有你,我坚持不下来的,也许还有很多我这样的作者在等着你挖掘!”
苏苏一遍遍翻着聊天记录说:“但是如果你决定了,如果你真的不想做,那就不要做了。不要勉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