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他也将到赛克托境内生活,他也将变得好起来。
  一声汽鸣后,舱门缓缓升起,船舱外的雨声变得清晰起来。舱门完全打开后,三名穿白袍的人打着伞走上甲板,一人搀扶一名孕妇,将她们纳入伞下,跟随蓝袍女人下了船,消失在雨帘中。
  又一名指挥员从外面走来,他手上搭着一摞透明的斗篷样式的东西,对那队要去赛克塔拉城的人说:“我将带领你们进城,请到岸边等我,下船的时候每个人拿一件雨衣。”
  说完,他摆了摆手,示意第一个人下船,并举起了雨衣。那是一个瘦弱的金发男人,约莫五十多岁的样子。他诚惶诚恐地接过雨衣,刚穿上两只袖子,便见透明的雨衣自动在他的胸前“啪嗒”一声合了起来,将他从头到脚包裹了个严严实实。雨衣的眼睛处还缝制着大大的蛙镜,口鼻部更是有过滤透气口。那人新奇地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继而向前一步,走进雨中。
  还未待第二个人接过雨衣,便见金发男人转过身来,一改刚才腼腆的模样,对船舱里的所有人兴奋地挥手喊道:“我们到赛克托了,朋友们!”
  整个船上的人们都随着他的话语而欢呼起来,一时间夏者也被这令人兴奋的情形感染,欢呼完后竟要落下泪来。他笑自己的多愁善感,擦了擦眼角,目送着一众去赛克塔拉的人们逐个离开,静静等着轮到自己双脚踏上赛克托国土的那一刻。
  待去赛克塔拉城的人都走完后,那名拿着雨衣的指挥官也随他们离开。先前的指挥官挥了挥手,示意剩下的人下船。夏者这才意识到,原来只有去赛克塔拉城的人才有雨衣穿,他们没有。不过他并不觉得意外——技术人才总是比苦力更受优待,尤其是在极其注重科技发展的赛克托国。
  终于轮到了夏者。
  外面的雨已经不算很大了,细细密密的,有点家乡梅雨季的模样。夏者昂首走出门,让雨点轻柔地打在脸上,双脚踏上了岸边有些粗粝的砂石地面。
  这不是他第一次来到这个港湾。夏者当年来旅行的时候,这里还不是赛克托国,而是妻子很喜欢的一个有着特别的流行文化的岛国。那年他们新婚,蜜月,妻子选了这个她热爱的国家作为目的地,和他一起在这里度过了美妙的半个月。那年他才二十出头,和妻子在酒店房间里关了灯一起看窗外的夜景,喝着白葡萄酒,谈论着打算生一个可爱的女儿。之后他的事业越来越好,他们搬进了大房子,也如愿有了女儿,谁知厄运却接踵而至。
  十九年后的今天,他形单影只地再次来到这片土地,人非,物也非。空气中不再有清冽的梅花香味,吸吸鼻子,化学试剂味混合着塑料泡沫燃烧的臭味迎面给了夏者一拳。他赶紧揉了揉鼻子,跟随着前面的人走到岸上的一辆大巴车旁。
  这辆大巴车很简陋,和去赛克塔拉城的那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辆大巴有着光滑的流线型银色车头,从窗口能看见里面舒适的灰色座席,简直就是一节小型磁悬浮列车。而面前的这辆车只是一个底板上面装了几根铁柱子,靠电力驱动六只轮子,连一点遮挡都没有,像是用来送货的。
  夏者登上大巴车,扶着一根柱子等待其余人上车。他望向自己来时经过的那片大海,乌云灰蒙蒙地压在漂浮着各色垃圾废料的海面上,家乡已经被隔在看不见的远方。夏者分不出哪是西边,只能默默地冲船尾指着的方向瞩目了一会儿,算是在心里告诉母国:我平安到达了。
  去往赛克塔拉城的车已经开走了,这辆大巴上的人才慢慢凑齐。车很长,能容纳得下约莫八十个人接踵磨肩地站着,大家都对简陋的大巴没有什么怨言,只为了终于到达赛克托而感到兴奋,一个个喜形于色。夏者身旁站了一个穿着黑色短袖的美国人,他的胸口缝制着一面小小的美国国旗。他见夏者看他的胸口,便挥了挥右臂,一脸自豪地喊道,usa!夏者笑笑,点点头,不再理会他。
  任你的母国曾经有多强,现在的你都只是赛克托一号共和国的难民。
  不多时,指挥官跳上了车的最前方,车自行启动了。无人驾驶技术在夏者的家乡也已经普及了,并不鲜见,但这么破的车竟然还能无人驾驶,难免令人感到吃惊。车开始行驶后风便大了起来,雨点打在脸上有点疼,夏者转过身去,背对车子行进的方向。
  斯考未克郡。夏者用嘴皮子默念这个城市的名字,看它在自己的后退中逐渐显露出它的模样。这里的地势很平缓,港口附近没有什么东西,但随着离岸边越远,夏者的视野范围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建筑。待大巴行驶了约莫十五分钟后,夏者的目能所及之处便已全都是密密麻麻的坡顶铁皮房,房子低矮,多是灰、白、深蓝色。夏者吸了吸鼻子,好似有股难闻的味道正在变得愈发清晰。
  随着大巴往内陆靠近,路上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不过是五分钟,夏者便看出了街上的人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比较少,穿着和指挥员一样的制服,另一种占大多数,都衣着褴褛,一只手拿着一个巨大的拖在地上的白色磨砂大袋子,另一只手握着长长的钢铁夹子,表情木然地拾取着地上的垃圾——随着车驶入内陆,不光是人多了起来,垃圾也多了起来。越往城里开,越感觉到垃圾从零星散布变成了小堆聚集,小堆之间的空隙越来越小,最后地上已经堆满了垃圾,只清出能让车通过的几条窄路。垃圾层还有变得越来越厚的趋势,空气中弥漫着腐臭和酸臭的气息——夏者终于知道那股难闻的味道来源于何处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